世遺多姿 文旅添彩 產業發展 輻射周邊

6月13日,是我國第4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國眾多擁有世界級遺產資源的景區紛紛策劃有關活動,宣傳世遺保護髮展,同時豐富遊客和當地民眾的文旅生活。經過多年發展,這些景區早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也將繼續保護利用好世遺資源,寫好旅遊文章。

活動豐富 宣傳世遺

“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為人熟知的藝術形象。為迎接“遺產日”,景區將舉辦“雲遊”甘肅石窟h5活動,全景呈現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等六大石窟輝煌燦爛的古代藝術。敦煌研究院和絲路沿線大型博物館將在敦煌莫高窟景區,聯合舉辦“遺產點亮絲路”主題直播活動,分為“我在洞窟修壁畫”“壁畫上的絲路交通”兩部分。

不只敦煌莫高窟,其他文化遺產類景區點也積極開展“遺產日”活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田靜介紹,“遺產日”前後,博物院將舉辦系列活動。如在秦陵街辦下和中心小學舉辦“世界遺產小衞士”培訓會,開展中國文化遺產知識專題講座;在兵馬俑博物館等處設置展板,並散發文物保護宣傳資料;舉辦“非遺傳承進萬家 健康生活你我他”線上知識答疑。6月8日,山西平遙開啓“遺產日”宣傳週,包括文化遺產“宣”保護、文化文物“談”保護、景點齊動“綻”保護等13個主題系列活動,號召全民通過各種方式,講述平遙故事、展現古城變化,保護好古城文化遺產。

新疆天山天池景區碧水似鏡,風光如畫。“遺產日”當天,景區將舉辦生態體驗遊活動、民俗風情與非遺展示、歌舞表演等,旨在增強民眾關心支持、參與遺產保護的意識,進一步發揮景區在自然和文化資源保護、惠及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6月13日,山東泰山景區將在泰山南麓的岱廟北門廣場,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專題展區,由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現場宣講,在岱廟內設立非遺傳統手工藝展區,選取泰山皮影、泰山麪塑、剪紙等非遺項目進行展示,還將開展“雲遊岱廟”網絡直播,介紹岱廟古建、碑刻、古樹等。泰山景區遺產保護部工作人員表示,將通過“遺產日”有關活動,宣傳泰山景區文化遺產事業發展成果,引導民眾在保護中共享、在共享中傳承。

產業發展 輻射周邊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閒與旅遊學院副教授張佑印認為,這些擁有世界級遺產資源的景區發展起來後,可以產生多重效應。一是帶動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周邊居民提供就業機會,進而帶動其脱貧致富。二是提升民眾整體素質。民眾從事旅遊業後,在行業規範和營收激勵下,會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服務水平。當地對遺產資源的挖掘和價值賦予,也將形成一定的文化感召力。三是帶來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景區開發將帶動周邊環境設施的改善,如交通、綠化、安全、衞生等方面。四是提升區域發展軟實力。世界級旅遊資源往往引人關注,當地的知名度也隨着客流傳播開去。

就黃山風景區而言,統籌景區與社區發展的工作重點就是,不斷壯大旅遊經濟,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黃山周邊旅遊產業發展。例如,將山內服務遊客的178個抬轎、挑包、工商服務攤點的經營指標交給湯口鎮,由其成立的旅遊服務公司經營,整體帶動鎮上農民每年獲得近千萬元的經營收入。

此外,今年以來,黃山風景區黨工委統一部署安排管委會41個基層黨支部,落實消費扶貧工作。萬金台的筍乾、山河村的蜂蜜、上嶺村的蘆花雞,以及二都村即將上市的西瓜,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農副產品。截至5月22日,管委會黨員幹部購買貧困村、貧困户農副產品金額超過8.5萬元。

九寨溝對外開放40多年來,累計旅遊收入超過120億元。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景區始終貫徹共享理念,服務地方發展。景區為周邊居民提供就業崗位,為他們帶來經營分紅收益。在增強縣域社會經濟綜合實力方面,景區做大做強,促進了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有效帶動了全域經濟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

除了經濟“硬指標”,文化軟實力也是這類景區帶動作用的重要體現。山西平遙中國年、平遙國際電影展等節慶活動,早已成為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平遙縣還成立了城鄉文化遺產保護與國際發展工作坊,以全面挖掘平遙古城和鄉村歷史文化遺產的科學價值。新疆天山天池景區近年來堅持綠色發展, 2006年至今,景區藉助環境整治、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中央環保整改等工作,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質量不斷上台階。如今,馬鹿、狍子、綠頭鴨等野生動物成了這裏的“常客”,也為遊客遊覽增添了趣味。

加強保護 科學利用

“世界遺產,尤其是具有極高旅遊價值的世界遺產,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將是我國旅遊發展的重要依託。在文化和自然遺產利用中,各地要處理好保護和利用之間的關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認為,為了讓人們在“感官之樂”之外,獲得“意義之樂”“知識之樂”,各景區要強化遺產解説系統建設,優化產品開發模式,豐富和深化遺產旅遊體驗。此外,要加強現代技術運用,既做好在場體驗、在地消費的文章,也要做好遺產資源的IP打磨,擴大影響力和引領力。

今年是泰山景區旅遊品質提升年,泰山景區將在硬件建設和旅遊服務上下功夫、提質量,聚焦遺產資源保護和旅遊發展主責主業,加快構建更加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實用的運營機制,激發旅遊發展新動力。

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武夷山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如摩崖石刻、閩越文化、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近日發佈的“福建的世界遺產”叢書之《武夷山》,便寫出了這裏的山水之美,對武夷山作為萬里茶路的起點,在海上絲綢之路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了介紹。

“近年來,武夷山景區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推動文旅融合,嘗試將非遺要素有機融合到旅遊產業發展中,不斷豐富體驗式旅遊產品,拓寬研學旅遊市場。”福建武夷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王介紹,除此之外,景區將積極推動智能化應用,不斷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叫響“品讀雙世遺,漫遊武夷山”旅遊品牌,讓武夷山煥發新光彩。

田靜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將圍繞“創建國際一流文化博物館,創建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實現保護與利用的協調發展。博物院計劃,加快推進秦始皇陵大遺址考古調查和發掘,豐富展覽陳列;加大文旅產品研發力度,目前已推出以“秦風小將”為代表的文化旅遊創意產品200餘種;開發“尋跡始皇陵”智慧導覽小程序,完善“你好兵馬俑”小遊戲,讓人們在遊戲中瞭解秦文化;加快推進“互聯網 中華文明”行動計劃,用短視頻播放、高清文物細節欣賞等形式,講好秦俑故事;開展“歡樂博物館”活動,推出陶俑修復、秦服體驗、情景劇演繹等微課堂。

平遙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侯世俊表示,經過多年的努力,全縣景區點管理有序,古城保護已成為平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平遙將以古城為龍頭,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在繼續做好國際攝影展、平遙中國年、“又見平遙”等品牌活動和項目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促進平遙旅遊發展。

(採訪組成員:胡昊 張隴堂 佔方 楊瑾 王文華 鄭燕 王思超 王玉創 吳健芳 執筆:胡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1 字。

轉載請註明: 世遺多姿 文旅添彩 產業發展 輻射周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