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原本想訂一個好一點的酒店,於是在某OTA平台(在線旅遊平台)選的是五星級酒店,看到一家價格很合適,就預訂了。可到了之後才發現酒店的環境很差,一查才知道是平台自己評的‘五鑽酒店’,不是五星級酒店。平台把自己的‘五鑽酒店’和五星級酒店混淆在一起,真讓人防不勝防!”近日,上海消費者王女士吐槽自己最近一次預訂酒店的經歷時説。(據9月19日工人日報)
網上有關五鑽級酒店的投訴 (來源:網絡截圖)
據報道,一些OTA平台將非五星級酒店,標上“五鑽酒店”“金鑽酒店”等字眼,給人以高品質的感覺,以此吸引消費者預訂。但一些消費者預訂了所謂的“五鑽酒店”之後,卻很失望。
據悉,五星級酒店由全國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負責評定,評定的標準十分嚴格,有84個硬性指標。四星級酒店由省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評定,三星級酒店及以下由市級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評定。
OTA平台的鑽級酒店是如何評定的呢?據稱,是由酒店行業自己評定的。某OTA平台曾回應稱,目前,國內酒店數量超過40萬家,而掛牌的星級酒店不到1萬家,超過97%的酒店無法讓用户獲知等級信息作為參考。為此,該平台推出酒店鑽級體系,主要考慮酒店綜合設施設備、客户入住點評等因素,參考星級酒店掛牌標準,評選出鑽級酒店。
網上也有文章説,五鑽級別的酒店是由全國各個酒店的等級評比機構去進行評定的。不管怎樣説,這個五鑽級別有“自説自話”的味道,並沒有權威機構背書,什麼條件構什麼級別,什麼情況下要取消級別,也沒有明確説法。如果五鑽級別沒有什麼權威性,也就談不上公信力,難以讓人信服。
有消費者指出,在一些OTA平台上,星級酒店與平台自評的鑽級酒店沒有明顯區分。諸如,當點擊“選擇價格/星級”按鈕後,出現的是“四星(鑽)”“五星(鑽)”等選項,也就是説,星級酒店和鑽級酒店是混在一起賣的。在酒店訂購頁面,五星級酒店的標識是五顆黃色的小星星,而“五鑽酒店”的標識是五顆黃色的小鑽石。如果消費者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被誤導。
可見,這個五鑽級別的酒店,與五星級別有“撞衫”之嫌,就如“康帥傅”與“康師傅”,“大白免”與“大白兔”之類,屬於山寨產品,以障眼法來招搖過市。
平台上以五鑽級酒店攬客 (來源:網絡截圖)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就有不少消費者質疑OTA平台的鑽級酒店評級與酒店的設施、服務水平等不符,質疑平台高價售賣非星級酒店。
其實,無論是五星級酒店,還是五鑽級酒店,最重要的是獲得消費者認可,如果名不符實,名頭再響也沒用。2017年,就有一家獨立評測機構在網上曝光了北京五家五星級酒店,在客人退房後沒有徹底更換牀品、清潔浴缸及馬桶圈的情況。類似五星級酒店的衞生問題,屢有曝光,令消費者感到震驚,被輿論稱為最高服務標準已崩塌。無論是五星級還是五鑽級,並不是一個必然讓人放心的招牌,是要通過實打實的服務,才能配得上“最高標準”的標榜。如果“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等級越高,服務跟不上的反差就越大,就會淪為諷刺與笑話。
酒店星級(鑽級)應與酒店的設施、服務水平應該是對等的,符合級別所傳遞出的信息,符合消費者的認知。如果名不符實,就涉嫌虛假宣傳,甚至有欺詐之嫌,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無論是什麼星級還是鑽級,不是靠級別來取得認同,是要靠酒店的軟硬件設施與服務,讓消費者心嚮往之。五鑽級更不能是自我標榜的產物,不能在服務上“塌房”,連累了“五星級”的名聲。如果拉大旗作虎皮,誤導消費者,最終還是會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