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畫巨擘傅抱石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休閒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祖籍江西新餘,生於江西南昌,被稱為20世紀中國傑出的篆刻家、畫家和美術史論家。他是篆刻奇才,20多歲就憑微雕作品名震東瀛;他是美術史學大家,一生著有美術論著240餘萬字;他是畫界大師,獨創的“抱石皴”如排山倒海,氣勢磅礴;他是藝術巨匠,繪就多嬌江山,展現華夏鉅變,創制傳世鉅作。

篆刻奇才

篆,即書法;刻,即雕刻。篆刻是書法和雕刻的綜合表現方式。1904年,傅抱石出生於南昌建德觀一個貧困的修傘匠家庭。父母盼望他能健康成長,取名長生。幼時的傅長生,早早嚐遍了貧困的味道。在他之前,貧窮和疾病奪走了他5個兄長和姐姐的生命。巧的是,傅家修傘鋪旁有一個姓鄭的師傅開的刻圖章小攤,好學的傅長生就在鄭師傅旁邊一邊看一邊學。慢慢地,傅長生畫畫、刻章的名氣在南昌一帶傳開,篆刻還成了他養家餬口的手藝。

好學勤奮是一個人成功的不二法門。1917年,在傅長生13歲的時候,有位好心鄰居感動於他的勤奮好學,就安排他到江西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旁聽,併為他改名“傅瑞麟”。4年後的1921年,勤奮的傅瑞麟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江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這一年,他改名“抱石”,號“抱石齋主人”,意為追隨明末清初畫家石濤,也是他整天抱石頭篆刻的意思。抱石一名,伴隨一生。傅抱石稱自己是“印痴”,小時候學習篆刻時,“就膝攻之,硯堅滑,皮破血流,不以為苦”“經常在胳臂大腿衣服上排列印之”。

傅抱石是篆刻藝術的奇才,其微雕達到了頂峯水平,在不用放大鏡的狀態下,完全憑感覺進行雕刻。在日本留學時,他舉辦了“傅抱石書畫篆刻個展”,篆刻作品在日本藝術界引發強烈反響。他一生治印4000餘方,迄今有記載的微雕印章共有9枚,其中最出名的是“採芳洲兮杜若”印。“採芳洲兮杜若”雞血石印章,在長僅4釐米、寬僅2.8釐米的狹小空間裏,刻有屈原《離騷》2765字,被譽為“神刻”“精神鵰刻”,一舉奪得全日本篆刻大賽冠軍。把此作品放大數百倍,行距清晰,排列整齊,字字雄健,猶如古代碑刻,堪稱稀世珍寶。

學術大家

1926年,傅抱石22歲。這一年,他從省立第一師範畢業,並被安排留校當了老師。在這幾年時間裏,他完成了《摹印學》一書,此書共分七章,從印學淵源、材料選擇、印式、篆法、章法、刀法等7個方面,對篆刻學進行了大綱式梳理,對中國現代印學研究有初創之功。

1929年,傅抱石著成《中國繪畫變遷史綱》,被稱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學重要著作之一”。在此著作中,他用獨特的學術視角、非同一般的思考方式和敏鋭的洞察力,理清了中國繪畫的發展軌跡,提出了中國畫在世界美術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觀點,帶有濃厚的民族情感和鮮明的時代特徵。

1931年,傅抱石與徐悲鴻相識,並被推薦出國留學。由此,傅抱石走上了留日學習的道路。在日本,傅抱石師從日本知名美術史學大家金原省吾,學習東方美術史和中國畫論。在學術研究方面,他翻譯了日本學者的優秀著作,向中國宣傳了日本美術學的研究成果。他還結識了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郭沫若。二人交往甚篤,感情深厚,亦師亦友。1935年9月,經徐悲鴻推薦,傅抱石到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任教,這期間,他也創作了不少繪畫與篆刻作品,並在學術方面進行了更深層次和更寬視野的研究。

傅抱石一生致力於中國美術史和中國繪畫理論研究,著有學術著作150多篇(冊),240餘萬字。傅抱石以獨特的研究視角開創了中國現代美術史論研究的新局面,在史學研究方法、顧愷之畫作研究、石濤研究等多方面貢獻頗多,是20世紀美術史論研究的開拓者。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美術教育方面提出了中國山水畫寫生的“四步驟”——遊、悟、記、寫,成為寫生必備的“四字要訣”。遊,即“細緻觀察”;悟,是“深入思考”;記,指“記錄於心”;寫,要“妙筆生情”。傅抱石認為,寫生中“遊”“悟”“記”只有準備紮實,“寫”起來才能遊刃有餘,“四步驟”字字重要、循序漸進、終落於寫。《中國美術年鑑(1947)》中對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傅抱石評價:“寫山水變化萬千,窮宇宙造化之秘,實開我國繪畫之新紀元”“已出版者有《中國繪畫變遷史》《中國美術年表》等數十種,學識淵博,立説精湛,為我國畫史畫論研究之權威”。

畫界大師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傅抱石帶着家人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遷徙生活。他先是回到江西南昌、新餘章塘村,短暫居住之後趕赴武漢投奔郭沫若。武漢岌岌可危之時,傅抱石一家又轉遷到了重慶,寓居重慶西郊歌樂山金剛坡下的一處農舍,自署“金剛坡下抱石山齋”。

有評論家認為“傅抱石的畫,以金剛坡時期為佳”。在歌樂山下,傅抱石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山水、人物同時達到很高的造詣。他的仕女圖有東晉顧愷之遺風,圖中仕女雍容華貴,矜持恬靜,意藴深遠。此時,傅抱石的山水畫逐漸顯現出個人風格,他廣泛採用了“散鋒筆法”,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抱石皴”。他的畫中,不僅山體質地肌理用“皴”,其他如雨、雲、瀑、泉、河、湖乃至人物的衣褶甚至頭髮、眼珠之畫法,皆出自這種筆法。傅抱石之女傅益瑤認為“抱石皴”是其父親燃燒生命鑄煉出來的本領。傅抱石喜歡酒後創作,他行筆疾速,縱情揮毫潑墨,以求山水氣勢豪放,磅礴多姿。1942年,傅抱石在重慶舉辦“壬午畫展”,獲得廣泛肯定,贏得了畫界大師的地位。徐悲鴻稱其為繪畫界之“巨星”。

筆墨之變

新中國成立後,政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每一位畫家都面臨題材和風格的重新選擇,傅抱石也不例外。他提倡“筆墨當為時代而變”,從一個遊離於政治之外的“資本主義時代的舊畫家”演變成了一個“社會主義時代的謳歌者”。

他開始嘗試政治題材的畫作。1950年9月,傅抱石創作《〈清平樂·六盤山〉詞意圖》,在新中國美術史上最早探索用圖畫表現毛澤東詩詞,成功開闢了新的創作之路。他來到湖南韶山,感受偉人故里,瞻仰主席故居,創作《韶山全景》。之後,傅抱石將新技法、新創意和時代背景緊密結合,全身心地投入到毛澤東詩意畫的創作之中。這一時期,他創作與毛澤東詩詞有關的作品200餘幅,如《〈沁園春·長沙〉詞意圖》《搶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等。這些作品既大膽又恰當地表現出偉人詩詞的宏大意境,為傳統的中國畫在新背景下探索出了廣闊的展現空間。在這一時期創作的《〈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第二稿),於2018年在拍賣會上以1.33億元成交。

藝術巨匠

晚年的傅抱石,非常注重寫生。他強調應該從社會生活中萌發藝術靈感,在寫生中提高對美好生活的發現能力。譬如1960年,他率團進行兩萬三千里寫生,1961年到東北寫生,1963年到浙江寫生,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他將飽滿的激情,豐富的情感渲染在筆紙之間,完成了繪畫思想的轉變和一系列繪畫鉅作。郭沫若評價説:“我國繪畫,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齊白石,南石即傅抱石。今北石已老,尚望南石經歷風霜,更臻巋然”。

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週年。人民大會堂在剛剛竣工之時,需要一幅大型國畫裝點。中央決定由傅抱石和關山月來創作,要求在國慶節前完成。周恩來總理定作品主題為“江山如此多嬌”,要求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為背景,陳毅、郭沫若等國家領導人多次指導。知道傅抱石喜歡酒後創作,周總理還特批了幾箱茅台酒給他。在創作過程中,傅抱石和關山月把細緻柔和的嶺南畫派和奔放深厚的抱石風格融為一體又各有特色。畫作完成後,毛澤東主席親自為此畫題寫“江山如此多嬌”六個大字,成為孤例。這幅懸掛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牆上的鉅作,寬9米、高5.5米,畫幅之大在中國繪畫史上非常少見。

《江山如此多嬌》通過對長城、黃河等中華大地寬廣遼闊地域形象的描繪,突出了“東方紅,太陽昇”的主題,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嶄新面貌,體現了當代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此作一成,成為傅抱石走向藝術巔峯的標誌,成就了傅抱石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後,他先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南京師範學院藝術系教授等職務。1965年9月,61歲的傅抱石在家中突發腦溢血去世。

據不完全統計,傅抱石一生創作國畫近3000幅,篆刻4000餘方。進入新世紀後,國畫拍賣市場掀起了一股“抱石熱”。從2010年起,傅抱石的作品幾乎每年在拍賣會上的成交金額都過億元,其畫作均價在近現代國畫畫家中排名榜首。2011年11月,傅抱石代表作《毛主席詩意》冊頁以2.3億元成交,成為傅抱石最早過億元的作品。2016年6月和2017年6月,作品《雲中君和大司命》《茅山雄姿》分別以2.3億元和1.87億元成交。

傅抱石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先後多次回新餘避難或探親訪友,他的畫作上常有“新喻傅抱石”的落款。在完成較為滿意的作品時,他還會蓋上“新諭”“新喻縣人”“新諭傅氏”“新喻畫人”等篆章。建國之後,新餘市專門修建了“傅抱石紀念館”,打造了“抱石公園”,連旅遊口號都是“仙女下凡地,抱石故園人”,傅抱石已經成為新餘的一張亮麗名片。

江右一地,盛產名家,其畫匠多以開宗立派為己任,在中華藝術史上獨樹一幟。在這塊人傑地靈之地,傅抱石無疑是一顆耀眼的璀璨巨星,他和董源、巨然、楊無咎、朱耷、黃秋園等大家巨擘一起,或自成一派,或聲名遠播,提升了江西畫界的水平和影響力,豐富了贛鄱文化的藝術內涵,為“江西風景獨好”注入了千秋榮耀的力量!

(本文配圖均為高增忠攝)

文/朱虹 曉毅

來源:江西日報

編輯: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