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夢
忽到黃鶴舊山頭
南宋 牧溪作品
牧溪,南宋畫家,俗姓李,佛名法常,生卒年不詳,南宋滅亡後圓寂。其作品筆墨淋漓,頗具禪意。遺蹟多流日本。
牧溪的畫被歸為禪畫的範疇,禪畫不同於文人畫,不拘泥於筆墨或氣韻,將生命的解脱視為最高存在意涵。
牧溪的繪畫風格是簡逸豪放,自然清淨,空靈淡泊,不論是造型、用色、用筆、運墨,都能擺脱形似的束縛,以率真的筆意,單純的墨色,追求形象之外的意境創作,表現了簡潔凝鍊的風格。
但在當時的文人畫領域,對牧溪的評價很低,比如元人湯垕着《畫鑑》説:“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惡無古法。”明朱謀垔在《畫史會要》中也説:“法常號牧溪,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人物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妝飾,但粗惡無古法,誠非雅玩。”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沒有體會出牧溪作品的妙處,比如晚明高僧雪嶠圓信的對牧溪作品有這樣的一段描述:“這僧筆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邊,鳥鵲花卉,看者莫作眼見,亦不離眼思之。徑山千指庵圓信。”
對牧溪最大的賞識來自日本,當時的日本僧人把牧溪大量的作品帶到了日本,現在,他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日本。牧溪傳世之作《觀音、猿、鶴》三聯幅、《龍、虎》對幅、《蜆子和尚圖》、《瀟湘八景圖》、《漁村夕照圖》、《遠浦歸帆圖》、《平沙落雁圖》等目前都在日本收藏。當時日本幕府將收藏的中國畫按照上、中、下三等歸類,牧溪的畫被歸為上上品。
中國傳統繪畫在構圖上歷來與西洋透視法不同,多取景物之一角以示全般。牧溪將這一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且更以餘白反襯出一角的存在,突出了視覺效果,也深化了內涵,正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這種“一角”式的筆法也中藴涵着禪宗的理念:借一角殘山展現大自然的雄偉與壯闊,以一片空無寓意無限深邃的意境。
在我國繪畫史上,牧溪是我國對日本影響最大,最受喜愛與重視的一位畫家,日本及歐美的學者在出版的有關中國繪畫史的記載,或畫家評論中,一致予以極高的評價,他們推崇牧溪為最偉大的畫家,牧溪的觀音、猿、鶴、漁村夕照等圖,是我國自中唐以來所發展的水墨畫中,藝術境界最高的結晶品,也是東方藝術史上罕見的傑作。
牧溪作品
牧溪的畫被歸為禪畫的範疇,禪畫不同於文人畫,不拘泥於筆墨或氣韻,將生命的解脱視為最高存在意涵。牧溪的繪畫風格是簡逸豪放,自然清淨,空靈淡泊,不論是造型、用色、用筆、運墨,都能擺脱形似的束縛,以率真的筆意,單純的墨色,追求形象之外的意境創作,表現了簡潔凝鍊的風格。
——————————
來源 中國藝術家
內容來源: 書畫藝術收藏 昨天 以上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