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業的幸福,“旅遊創業目的地”引來返鄉潮
【街道名片】
黃陂區姚家集街道
姚家集街道位於黃陂區北部,地處木蘭生態旅遊區腹地,作為武漢的“北大門”,東與紅安縣毗鄰,北與大悟縣交界。
姚家集街道轄區面積143平方公里,下轄1個社區、36個村、477個灣,5.75萬人口,森林覆蓋率近60%。
沿着木蘭大道、姚蔡公路、姚塔公路,杜堂村、雙河村、崇傑村等55個美麗村灣串珠成鏈,織就田園美景。
美麗鄉村建設激活“一池春水”。從“離家打工出發地”變身“旅遊創業目的地”,姚家集街道正在不斷解鎖鄉村振興“密碼”。
姚家集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濤(左)做客長江日報“街力賽”直播間。記者楊濤 攝
6月22日,姚家集街道杜堂村村民葛台剛又在店裏忙活起來,他一邊聯繫供貨商準備再進一批飲料,一邊叮囑店員把貨架上的漢服拿出來清理收拾一番,準備迎接週末到來的新一波顧客。
“今年新建的親水樂園剛開園,雙休帶孩子來玩的遊客更多了。天氣熱冷飲賣得好,租衣服拍照的也多。”葛台剛開在木蘭花鄉景區商業街上的“漢服體驗館”,除了租古裝,還順帶賣些零食、飲料。暑假就要來了,他特地從江蘇、浙江的專業古裝基地進了一批新款漢服,提供給參加親子游的客人。
像葛台剛這樣的迴流村民在杜堂村共有125户,對杜堂村的發展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如今,崇傑、柏葉、北門、雙河、劉灣等村也駛入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省黨代會報告提出: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體系,構建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6月22日,在長江日報“街力賽”直播間,姚家集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濤向網友展開一幅由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振興畫卷。
近半村灣變身美麗鄉村
木蘭花鄉。
“以前在外打工,月薪五六千,還存不下什麼錢。”木蘭花鄉景區建成後,葛台剛返鄉在景區當電工,每月工資5000元。腦瓜靈活的他還投資了一個“漢服體驗館”。又和哥哥葛台猛一起,在周邊承接鋼構小工程,現在兄弟兩人在家門口工作,年收入都超過15萬元,還有時間陪伴老人和孩子。
這個月,除了忙着張羅自家的生意,葛台剛還帶着一幫人為附近幾個村灣新建生態化糞池。
“生活污水處理不好,鄉村環境就會打折扣。”葛台剛説,“這個池子,能把村子裏的生活污水集中抽到種植了高固氮植物的濕地,最終排出來的水就像清水一樣。”
生態化糞池、高固氮植物,這些聽起來“很專業”的名詞,不時從葛台剛嘴裏蹦出。在他眼裏,過去的杜堂村不是這個樣子,“以前的房子都是土牆,屋裏又潮又濕,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這些房子只用來堆放農具雜物。”
張濤介紹,杜堂村有13個自然村灣、471户、1748人。因為距市區較遠,土地貧瘠,村民收入以外出打工為主,房屋閒置率一度高達85%以上,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
杜堂村。
2014年,杜堂村被列為黃陂區首批美麗鄉村試點,政府先後投入1500萬元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改造,建成出行道路、污水收集管網、公共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杜堂村是姚家集街道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直播間裏,張濤展示出5張照片:八里村的村灣乾淨整齊,池面波光粼粼,孩童嬉鬧於籃球場上;劉灣村的古樸荊楚民居旁,一樹金黃的銀杏在等待前來尋求一場靜謐之旅的遊客……
“2014年以來,姚家集街道共獲批市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47個,惠及4100餘户村民,近半村灣已變身美麗鄉村,項目總量居全區第一。”張濤介紹,“現在的姚家集街道可謂一村一景,杜堂村還先後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
一個村子迴流112名大學生
木蘭花鄉。
家鄉的鉅變讓大學畢業生葛意十分驚歎,他也因此走上了回鄉創業之路。
他的創業項目是將村民的手工特產通過電商渠道發往全國各地。5年下來,葛意的店面由一間擴大到三間,年收入從20萬元增長到70萬元。
葛意大學所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2015年大學畢業後,在外地一家建築公司工作。工作兩年,葛意常有回鄉的想法,“要是能在親人身邊工作就好了。”
2017年,木蘭花鄉景區建成開放。
那一年,回鄉探親的葛意眼前一亮:記憶中的破敗村落已變身花海和民宿。
木蘭花鄉。
在村子裏,葛意瞭解到杜堂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後,引回能人葛天才創辦旅遊發展公司,在全村“鋪下花海”打造木蘭花鄉景區,村裏上百户農户的閒置房屋改造為農家樂、民宿、商業街等項目。
瞭解到景區有個農村電商的項目準備實施,從中看到商機的葛意,辭去了城市工作回鄉創業。
從土木工程轉行到農村電商,跨度之大讓剛起步的葛意遇到不少困難。村支部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村裏、街裏工作人員會幫我找供貨、銷售渠道,有扶持政策也會一起研究申請。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的電商平台才平穩起步。”葛意説。
每週,葛意都要到附近村民家裏購回土雞蛋、豆絲、莜麪、黃陂三鮮等村民自制的黃陂本地特產。
葛意的妻子和母親也加入到他的創業團隊。這些食品通過檢驗機構食品安全檢測後,由母親負責商品打包,妻子負責網店運營,這些土特產由小村落銷往全國各地。
“銷售土特產能為每户村民平均每年增加1萬元左右收入,他們改善了生活,我自己也在家門口成家立業。”葛意説。
目前杜堂村有112名大學生就業創業,125户村民迴流。
張濤介紹,近兩年來,姚家集街道有近萬村民迴流,近500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除了村民和大學生回鄉,街道還成功招引26家投資企業,業態涵蓋電子商務、智慧物流、旅遊休閒、生態農業、傳媒娛樂、建築勞務等領域。
從“盆景”到“花園”再到“森林”
崇傑村。
木蘭花鄉景區開園5年,實現綜合收入3.3億元,累計接待遊客近400萬人次,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3000餘人。
“遊客多了,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蝶變。如今,杜堂村民坐在家裏普遍就有土地流轉、景區打工、閒置房屋增值、入股分紅四種收入,户均最低年收入達到6萬元。”
直播中,張濤用“第一個吃螃蟹”形容杜堂村,“它的發展比周邊村灣要快上一步,周邊村灣是很羨慕的,但馬上這些村子就要趕上來了。”
張濤介紹,姚家集街道正打造木蘭花鄉都市田園綜合體、杜堂康旅新亮點,實現“杜堂模式”從“盆景”到“花園”再到“森林”的躍升。
崇傑村。
與杜堂村相鄰的崇傑村,一個以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為依託的文化振興項目正在落地。
“借引”木蘭花鄉帶來的人流量和美麗鄉景資源,崇傑村將打造華中地區最具田園特色的文旅目的地。康旅項目總投資5億元,總規劃面積2100畝,將盤活空置閒房310餘套,以鄉村院落為載體,通過智慧健康系統與大數據平台實行康居管理。
“有了杜堂村的經驗,崇傑村也將繼續以鄉村振興為引領,不斷整合自己的資源優勢和特色,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契機,進一步優化農業合作機制,推動農業、農户進入產業鏈經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藉助農業觀光旅遊,發展民宿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崇傑村書記陳春華説。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有了杜堂村的經驗,姚家集街道將按照‘一軸兩翼、兩大板塊’的總體佈局,以杜堂板塊、雙河板塊為核心,以‘農旅融合+特色種植’為發展思路,打造‘花鄉+古鎮+田園+康旅’文旅圈,形成‘農業為基礎、旅遊業為引擎、服務業為支撐’的三產融合生動局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張濤在直播間信心滿滿。
點擊鏈接看更多訪談>>>http://m.app.dawuhanapp.com/z/8995779/
快來為你的街道點贊吧!
點擊這裏參與投票https://activity.dawuhanapp.com/vote/home/index/1534747466920960002
(長江日報記者李婷 秦璟 通訊員孟珍榮 孔德鼎 餘登福)
【編輯:侯方隅】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