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淨當雄 綠色明珠

西藏日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生活,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實現良性互動,生態文明建設達到新高度,美麗中國展現新圖景。

健全生態制度體系

根據自治區、拉薩市安排部署,當雄縣科學制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構建了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通過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規範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行為,緊盯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圍繞“5 4”工作部署,確保標誌性戰役的勝利。

在自然生態的保護與修復方面。針對草蓄失衡,當雄縣推行淨土健康發展,堅持牧户自願組建原則,實施整組推進、雙户聯營、單户經營,扶持家庭牧場15個;建立了基本情況、稱重對比、防疫、消毒、檢疫、監管台賬,加強指導和管理。建設了佔地面積92畝的淨土牧場,建築面積達11000平方米。縣域內人工種草面積8萬餘畝,並實施草地改良等項目。淨土健康公司與牧民簽訂集中養殖、銷售犛牛肉協議,以高於當地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犛牛肉,緩解草場壓力,增加羣眾收入。

發展高原特色產業

當雄縣自然條件各異、經濟水平不一,資源稟賦不同,主體功能有別,需要因地制宜開展生態工作。當雄縣對所屬鄉鎮進行特色功能劃分與發展方向定位,其中,重點開發2鎮、限制開發6鄉、禁止開發羊八井國家地質公園、念青唐古拉—納木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阿熱濕地。按照地理環境,劃分濱湖牧區、邊緣高寒牧區、河谷牧區和城郊牧區等間種聚落類型,將村莊分為城郊型、拓展型、整治型和遷並型 4 類,並分類對生態村創建指引發展路徑。在污水處理、垃圾收轉運、生態農牧業等領域,根據自然區位、文化習俗等提出了多種處置方式;按照中心城鎮、重點城鎮和一般城鎮3種類型,形成了“一心一軸三片區”的城鎮總體格局。

旅遊業是當雄縣的支柱產業,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與當地旅遊實現交融發展。為改善納木錯的生態和景區面貌,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圓滿完成納木錯107户臨時建築和45個攤位的拆除工作,並投入488.08萬元實施納木錯扎西半島羊年轉湖臨時居住區及商業區搬遷點草地生態恢復工程。近年來,區、市、縣先後投資5626.37萬元,實施了納木錯景區生態保護與建設、流域污染綜合防治、尼亞曲魚類洄游場所生態修復等9個項目。

而今,新開發的廓瓊崗日冰川、姆藍雪山、念青唐古拉主峯觀景台、行者黑帳篷等景點,均堅持環保優先的開發原則。光能、風能、太陽能和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正逐漸成為促進當雄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高原特色產業生態化方面,當雄縣着力打造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世界旅遊目的地。不斷優化發展方式,形成了低碳、綠色、循環的高原特色產業體系,並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底線、紅線和高壓線。

深化節能減排行動

在節能減排的重點環節,當雄縣加強對服務業、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更新改造燃煤鍋爐,大力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工程,加大機動車減排力度。加強工業點源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確保達標排放。按照四類區域相關標準,着力強化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垃圾、污水的收集與處理能力。

在牧區生態文明創建中,按照“功能完善、生態優美、產業富民、百姓安居”的要求,立足“八到農家”工程,打造美麗鄉村,強化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整治,將“生態環境良好”拓展至“留得住鄉愁”。在城鎮生態文明創建中,重視民族風情、彰顯地域特色。同時,鼓勵支持開展民間公益環保活動,推進環保社會化進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價值觀、生態倫理觀和環境道德觀。

注重生態環境護養

當雄縣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形成了“7 X 3”生態制度體系建設、“一帶五區三重點”築牢生態安全格局、羊八井藏北特色小城鎮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生態生活、建設清潔能源基地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藏北牧區遊牧特色樸素原生態文化發展、“淨土產業”提升縣域生態經濟質量6大模式,其中,在羊八井藏北特色小城鎮建設規劃中劃定了限制建設地區,依法保護生態敏感地區、自然保護區,積極進行綠化隔離地區、生態廊道、城鎮公共綠地等生態環境建設,着力保護自然水系、草場及地熱地質資源等。

在藏北牧區遊牧特色樸素原生態文化發展模式中,以保護好羌塘草原生態文明系統、增強牧區遊牧文化特色魅力為導向,走出了一條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生態文化發展道路;在“淨土產業”提升縣域生態經濟質量模式中,當雄縣以“走高端—正品牌—拓市場—增收入”的發展定位,犛牛產業鏈不斷拓展,“有身份證”的犛牛肉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同時,以5100礦泉水、納錯瓊母7100飲用天然水為代表的純淨水資源,建立了生態、牧業全產業鏈體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17 字。

轉載請註明: 極淨當雄 綠色明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