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博爾赫斯曾説:“如果有天堂,那裏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地處京城鬧市的椿樹書苑大概就非常符合博爾赫斯的想象。仲夏的清晨,在這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中,您可手捧一本佳作,感受心靈的震撼,亦可與昔日報界先驅林白水來一場跨時空的精神交流。
“前世”——報界先驅林白水故居
這是一個標準的老北京二進四合院,坐落在騾馬市大街9號,佔地面積365平方米,始建於民國初年。1914年至1926年,著名報人林白水先生曾棲居此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的林白水是民國三大記者之一,曾創辦《公言報》《社會日報》等多份報刊,是中國民主革命時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我國近代新聞界傑出代表人物之一。
林白水自1901年出任《杭州白話報》主筆以來,25年間,先後創辦或參與編輯報刊十餘種,經歷了晚清到軍閥的動盪歲月,曾五被查封,三入牢獄,最後以身殉報。林白水為革命奔走呼號,半生奉獻給了“説真話、揭真相”的新聞事業。孫中山曾書“博愛”二字相贈。1986年,民政部追認林白水為烈士。1990年12月,林白水故居被西城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今生”——重獲新生的椿樹書苑
而今,這座古樸院落經過整修重建,重煥生機。椿樹街道按照古建文物活化利用的標準,把這個記錄了歷史滄桑的地方,拓展成全國首個“社區圖書館加博物館”的市民文化活動空間。這既是一種緬懷,也是一種傳承。在這裏,居民們既可感受閲讀之美,也可銘記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
拾階而上,輕輕推開硃紅色的院門,步入庭院廊道,映入眼簾的是硃紅色樑柱和硃紅墨綠相間的門窗,青磚黛瓦、畫棟雕樑。環顧整個庭院建築,莊重的傳統色調、精湛的傳統工藝,整體佈局和每個細節都體現出中式建築的深幽意藴和大氣端莊。古風古色的庭院裏,金桔垂掛,竹影婆娑,蝶飛蟲鳴天籟之聲不絕於耳。
椿樹書苑整體佈置簡潔大方,各個閲讀區功能明確,一花一木的設置都頗為用心,古香古色的燈具,生機盎然的綠植,讓人不禁想要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靜靜地感受閲讀的魅力。不僅如此,椿樹書苑內中廳北側,還精心佈置了林白水展覽館,陳列着他的生平簡介,以及他所創辦的報刊,體現着對林白水先生的緬懷和敬仰。
椿樹書苑目前約有一萬五千餘本藏書,涉及5大部類、22個基本大類。作為椿樹街道公共圖書館、特色閲讀空間和林白水烈士紀念館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載體,椿樹書苑堅持“科學管理、全民參與”的理念,搭建文化資源共享和文化活動舉辦的多功能平台,輻射轄區居民,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形成的共建、共享型文化空間。
“有如白水”指信念與誓言的堅定、風骨與氣節的堅守。這則成語是林白水烈士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正是椿樹書苑所秉承的宗旨。昔日故居,今時書苑,這座小小的四合院,藴藏着曾經的文人精神,而今,有了新的使命,讓書香傳遞,精神永留。
( 來源:北京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