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初獻滿筠籠,黃蠟新衣色半紅。暮春四月,走進鐘山區青林鄉田壩村七組,2263畝的瑪瑙紅櫻桃種植基地映入眼簾,一片綠色的“海洋”中閃爍着紅色光點,蔚為壯觀。一株株櫻桃樹上掛滿了顆粒飽滿、鮮紅透亮、色澤誘人的櫻桃,吸引着眾多遊客前來遊玩、採摘,品嚐春日美味,享受休閒時光。
“現在我們村通過5年的努力,種了將近3000畝左右的櫻桃,現在大面積成熟,迎來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採摘櫻桃,帶動了本村經濟發展。”看着櫻桃基地裏遊人如織和一筐筐紅彤彤的櫻桃,田壩村黨支部書記張懷剛心中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
幾年前,青林鄉田壩村只是一個普通的鄉野小村莊,屬於集體經濟無收入、村莊無建設、資源無開發的“三無”村。可如今,田壩村大力發展櫻桃“果林經濟”,同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示範建設等,搖身一變成了“靚麗”村,村民收入也實現了雙增收。這其中,一個個困難的解決,該區紀委監委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為持續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年來,鐘山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建立班子成員聯繫指導鄉鎮紀檢監察工作機制,整合監督力量,運用“蹲點式”“點穴式”等監督方式,將監督力量下沉,組建專項監督檢查組,深入各鄉鎮圍繞產業振興開展一線監督。一年多前,當監督檢查組來到青林鄉田壩村櫻桃基地瞭解櫻桃產業發展情況時,部分果農向監督檢查組倒起了苦水。
滿臉笑容的果農正在櫻桃基地裏採摘櫻桃。
據瞭解,田壩村積極探索適合本村發展的產業,經考察論證,發現田壩村在氣候、土壤、光照等方面都比較適合種植櫻桃,於是村裏羣眾懷着致富增收的夢想紛紛種植起了櫻桃,但誰曾想到櫻桃栽種幾年後,便出現了一些問題。
據羣眾反映,櫻桃基地離三叉河較近,雨季漲水時部分河水便會漫灌到基地裏,造成櫻桃樹根腐爛。此外,村民對櫻桃林地管護沒有經驗,將傳統玉米、土豆的種植管護方式照搬到櫻桃種植中去,結果長出來的櫻桃又小又酸,賣相不好,經濟效益低下,發展前景堪憂。
瞭解情況後,該區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將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反饋給青林鄉黨委,督促其樹牢民生情懷,扛起帶領羣眾推進鄉村振興、持續帶動羣眾增收致富的責任擔當,圍繞提高櫻桃產業產值、增加果農收入深入研判問題,有針對性制定解決措施,切實解決果農的急難愁盼問題。
在該區紀委監委的督促之下,由青林鄉黨委協調出資、果農出勞動力,在櫻桃基地左右兩排修建兩條排水管道,科學有效地將雨季林地多餘積水排出。同時,由該鄉農業服務中心主動對接該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派出發展“果林經濟”的專業技術人員,圍繞起壟栽培、樹形培養、花期管理、除蟲、施肥等專業管護技術對果農進行針對性指導,解決了困擾果農已久的技術難題。
此外,該區紀委監委督促青林鄉紀委將櫻桃基地後續發展情況、羣眾增收情況和麪臨的其他困難納入日常監督範圍,動態跟蹤問效,確保羣眾在櫻桃產業發展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到哪裏,監督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裏。如今的田壩村櫻桃種植已覆蓋全村8個組720户、2611人,把產業做成了生態,把生態做成了產業,成為了田壩村的一張靚麗名片,靠着這份“紅彤彤”的產業,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生活也像櫻桃般“火紅”。(文/圖 馬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