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西北院60年堅守:傾情青藏線鑄 “風火山精神”

中鐵西北院60年堅守:傾情青藏線鑄 “風火山精神”

圖為中鐵西北院建立在青藏高原海拔4750米的風火山定位觀測站。(資料圖) 中鐵西北院供圖

  中新網蘭州7月19日電 (劉延新)在西北蘭州,有一家因為修建青藏鐵路而專門成立的單位,它就是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西北院)。早在1961年,該院在多年凍土腹部地區海拔4750米的風火山北麓,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年連續有人值守的高原多年凍土定位觀測站,揭開了中國凍土區鐵路建設科研的第一頁。

  18日,中鐵西北院黨委書記廖小龍在接受採訪時説,幾十年來,該院工作人員在高原默默奉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用汗水和生命鑄就了“以苦為榮、勇於創新、孜孜以求、獻身科學”的風火山精神,它已成為西北院人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風火山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含氧量僅為內地的40%左右,環境惡劣,渺無人煙,被稱為“生命禁區”。經過艱苦探索和不懈奮鬥,中鐵西北院在這裏測取了2600多萬個涵蓋高原凍土區各種氣象條件和地温變化的數據,為2006年7月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和安全運營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成為凍土科研的前方基地。

  廖小龍説,風火山觀測站寫滿了西北院人可歌可泣的故事,這裏靜靜地躺着因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的“風火山的好乾部”王佔吉,也有許多人常年在信息封閉的環境下生活,不得不忍受着親人離世而無法在身邊的悲痛。

中鐵西北院60年堅守:傾情青藏線鑄 “風火山精神”
圖為2019年中鐵西北院深度參與的烏茲別克斯坦希瓦古城修復加固工程。(資料圖) 中鐵西北院供圖

  被稱為“風火山不老松”的周懷珍,是觀測站的第一任站長,他在風火山上一干就是22年,直到退休才下山。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周懷珍在返回的途中掉進了雪坑,而且越陷越深,情急之下他用雙手刨雪才將自己解救出來,但手指卻凍成了終身殘疾。

  “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堅持科學觀測!”這是觀測站第二任站長張子安的承諾。

  廖小龍説,在一代代西北院人的堅守下,風火山的觀測工作幾十年如一日,一天都沒有中斷過。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新一代西北院人也踏着前輩的足跡,堅守寂寞,先後湧現出了為科研工作幾次推遲婚期,以及帶病堅持工作的一大批典型人物。

  中鐵西北院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先後完成了6000餘項特殊地質災害防治研究與工程項目,業務遍及全國3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依託滑坡與高邊坡病害防治、凍土、鹽湖與寒區工程等八大專業優勢,研究成果不斷填補國內外空白,已擁有國家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290項,參加的“青藏鐵路”科研成果和“在複雜山區修建成昆鐵路新技術”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目前已形成了“中鐵防災”“中鐵文保”“中鐵質檢”三大核心業務品牌。

  據介紹,中鐵西北院近十年共向蘭州高新區納税2.6億元,在園區投資建設了佔地近45畝的“研發中心與創新產業基地”,並建立了西部環境岩土及場地修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岩土文物保護工程重點實驗室、石窟寺文物保護工程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等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鐵西北院60年堅守:傾情青藏線鑄 “風火山精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