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山公園門口斜對面的山二村嶽口,有一座600多年的古剎東嶽廟,曾經名聞遐邇。
東嶽廟遺址
資料顯示,古城豐州在唐朝時曾有一座東嶽廟,建於原縣署左側、豐州書院右側。宋時重建改為城隍廟。因此,詩山的東嶽廟成為目前南安境內主祀東嶽大帝的僅存碩果。
《詩山書院志》載:“明洪武間,將造為南安縣治,環雉堞,立社壇,建東嶽廟,並祀忠懿王,後因離郡太遙,築城不果,其址猶存。”
戴鳳儀在《詩山東嶽廟記》中寫道:“泰山為天下第一山,其神為天下第一神。《虞書》曰‘岱宗’,《爾雅》曰‘東嶽’,明乎東嶽為羣嶽之長也。歷代褒封至齊天仁聖帝,號最尊也;自都會迄州縣,皆有廟,祀典最隆也。”
民國四年版《南安縣誌》載:“自郡邑分治,各邑皆有營建,為官也,實為民也。鞏城池以衞民,創公署以臨民,立學校以教民,浚水利以養民,治橋樑以濟民,開市廛以通民有無,設倉儲義恤以拯民,皆利民事也。他如立壇廟寺觀以遂民報賽,樹碑坊宅基墓以為民表式,建堂台亭閣以壯民觀瞻。孟子所謂‘民為貴’者可於此見其倪矣……”
1993年版《南安縣誌》“大事記”載:“洪武年間(1638-1698年),有人提議遷縣城於詩山,並在詩山建社稷壇、東嶽廟,後遷治未成。”
史料記載
上述史料表明:一、明朝洪武年間議遷縣治於詩山確有其事,只因條件不具而未果。二、設立縣治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具有相應的配套設施。為了城寧人安,物阜民康,城治順遂,建置縣治需要配有東嶽廟,詩山的社稷壇和東嶽廟皆為其間所建。用現在的話表述,建東嶽廟就必須達到一定的行政級別,且選址在核心位置。
立壇建廟是城建之需,亦是利民之舉,“民為貴者可於此見其倪”。
東嶽廟是供奉東嶽大帝的聖地。東嶽泰山是天下第一名山,五嶽之首,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東嶽大帝號稱天下第一帝,相傳為盤古王第五代孫,主宰人間,掌控生死一切,地位至高無上,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説法。歷代帝王君主在此封禪祭祀,也是仰仗嶽帝這尊保護神而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盛舉。所以,奉祀東嶽大帝便成為帝王將相與黎民百姓的精神寄託。
它是道教信仰的重要祭祀場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活動場所,古代各級治所的祀典尤其隆重。不久前,鵬峯村鄉賢陳奕斌曾提供一份古疏文,紅紙黑字,字跡清晰可辨。清甲辰年(1904年)霞宅鄉古梅祧鄉賢陳宗志七旬壽慶設延生道場,道士誦讀這份名為《天鑑在茲》的疏文,文中提到詩山“東嶽仁聖大帝”,可見,詩山東嶽大帝信仰在民間早已有之。尤其每年農曆三月廿八日“嶽帝公生”(壽誕日),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除了詩山,還有碼頭、金淘的香客也來朝拜,香火鼎盛。
關於東嶽廟祭事,戴鳳儀撰寫了一些對聯、祝文和記述文。
帝出乎震,一發施而天下同仁,何分泰山遠詩山邇;
岱本為宗,稽典禮則累朝稱聖,固宜民薦春士薦秋。
“九月(指1906年),訂岳廟祭事……詩山書院向未有祭嶽帝。予謂:東嶽乃仁聖之帝,理當就朱子生日,一體與祭。作祝文以永其事”。
祭詩山東嶽廟文 丙午
前未有岳廟之祭 至丙午成學堂 予始行祭禮
維光緒三十二年,歲次丙午,九月十五日己酉,主祭詩山學堂監督,正副教習暨諸學堂生等,謹以庶饈、金帛之儀,敢昭告於仁聖大帝之靈曰:
嶟嶟泰嶽,天下一神。萬物發生,惟東主仁。
五嶽皆尊,惟帝愛人。凡有血氣,莫不尊親。
曩我詩鄉,建廟山垠;茲開學舍,多士蒙春。
椒漿菊酒,肅此明禋,慈雲下垂,庇及儒紳;
成華國器,扶大雅輪,羽翼聖教,模楷羣倫。
庶幾鄒魯,重見海濱。
請以助善尊侯配。尚饗!
(洪順興 撰)
作者/來源:美麗詩山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