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老的祠堂,牆壁上被刻滿“到此一遊”,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區交流一下!關注小編即可獲得最新最有深度的娛樂資訊!
事物的發展不僅僅只是一面,它可能會帶動或者改變其它的事物,你信不信,不信?就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
數千年的時光流轉,使得古人的許多習俗都湮沒在塵埃中,而僥倖留存下來的,也被時光打磨的面目全非。比如説古人在名勝古蹟上題詩刻字,而今人卻只會在文物上刻字秀恩愛。
在山東歷城縣,有一處歷經兩千年風雨的古祠,當地人稱這個石祠是西漢大孝子郭巨為老母親建的享堂,因此古祠下的山也被稱為孝堂山。這個説法早在北齊就有了,但考古專家根據古祠中國的刻字和壁畫推斷,這座石祠的主人應該是東漢某個諸侯國的官員。
值得一提的是,石祠的建築形式也是研究歷史的好材料,考古專家介紹稱這座石祠的屋頂是由整塊石板刻成,總重量達20多噸。如此重的石料壓在屋頂,卻依然歷經2000年風雨不倒,古人的智慧真讓人佩服。
除此之外,古祠中牆上“到此一遊”的題字也讓專家驚喜不已,這些在當時普普通通的詩詞,到現在也成為不可多得的文物。祠堂的裏裏外外共有幾十處題字,而其中最霸道的莫過於北齊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尚書令攝選新除特進、使持節齊州刺史、隴東王胡長仁留下的題字,他在石祠西山牆的整個外牆寫滿了自己的心得——《隴東王感孝頌》,而且正是因為他在文中提到郭巨奉母的故事,眾人這才認為這是由郭巨建的墓祠。
在胡長仁之前,北魏廣陵王及其王妃也曾在此地留下筆墨,即“太和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們來過……”兩年後,廣陵王再次來到此地,也是僅僅留下一行表明時間的字句就離開了。其他的文人墨客比如薛聖、王雙僅在牆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孟世雍則留下“永興二年二月三日來觀友人”的字句。
永順四年(公元129年),邵善君來到此處並留下“平原濕陰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四月二十日來過此堂叩頭謝神明”,而遍觀全祠,唯有這一題字的年代最早。邵善君慕名到此地拜謝神明,説明石祠的名聲已經很大了。專家這才推斷出,石祠的建成的年代要遠早於129年。可以看出來,在名勝古蹟上刻字題詩算得上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傳統雅事,不過隨着時代的變化,刻字秀恩愛等行為也成為不文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