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説,這個跨年,將因為世博文化公園被記住。
經過多年努力,85公頃的世博文化公園北區於今天盛裝開放。這片世博會舊址,以全新的美麗姿態,重歸市民懷抱。
舞動廣場、靜謐森林、時光印記大道、世博花園、音樂之林、中心湖、後灘濱江、申園……一個個夢幻景點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驚喜。未來,它將與正在建造中的公園南區,組成上海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公園綠地,約2平方公里。
夕陽西下,劃亮了公園新鮮的輪廓,聞訊前往的市民都不約而同地放慢腳步。一路行來,眼前光景,耳目一新卻又那麼熟悉。
世博之魂
無所不在的世博印記,讓參觀者心中升騰起敬仰和感動。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日盼夜盼,終於可以來故地重遊了。當年青葱而立的志願者“小白菜”是讓人難忘的風景,王先生便是其中一員,因此,世博記憶對他來説從不因時光而褪色,反而歷久彌新。他還坦言,曾無數次設想過世博文化公園的樣子,但所見即是,已超預期。諸如時光印記大道,已是他流連忘返之地。
時光印記,載夢而飛。從濟坤路入口走進園內,穿過舞動廣場和一大片以無患子為主的靜謐森林,來到北區主軸——時光印記大道。2001年克虜伯不鏽鋼廠生產的第一卷不鏽鋼、2010年世博會吉祥物海寶、象徵生態文明的地標性雕塑“圓夢”,總長400多米的時光印記大道從東至西,展示了這片土地從工業遺存、世博文化到生態文明的變遷。
圍繞世博文化公園建設,四大保留場館的命運始終牽動人心。在北區核心景區“世博花園”內,四座場館十分醒目,分別是“生命樹”俄羅斯館、“森林和堡壘”盧森堡館、“遊戲棒”意大利館、“水上庭院”法國館,在保留改造之後,它們將成為文化教育、展覽展示的新空間。這些場館融入花團錦簇之中,別有情趣,更添幾分雅緻。
綠色之韻
一次遊覽,打開人與自然和諧的通道。世博文化公園的誕生,是上海在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勇敢嘗試和重要成果,也是上海打造綠色生態之城的一個縮影。它以歷史水系、工業記憶、世博肌理為代表元素,疊加森林、濕地、草坪,形成“水、地表、人文、自然”多重層疊的景觀結構體系。數據顯示,其綠地佔比將達到80%以上,植物種類超過1000種。
靜謐森林主題園區是公園最大面積的生態涵養林,這裏還原自然森林,展示四季更替,將城市喧囂隔絕於外。遊客藉由木棧道穿行其中,是體驗自然生態、靜賞秋葉斑斕的好去處。值得玩賞的靜謐旱溪,雨季時水流潺潺,景石若隱若現,宛如溪流上的珍珠;旱季時,形態各異的景石呈現自然界乾枯河牀的美。每年5月,象徵愛和友誼的鳶尾花優雅綻放,期許着生命的燦然,營造“無水勝有水”的意境。
音樂之林主題園區坐擁城市公園中罕見的近萬平方米竹林,是公園主要的户外文化演出場地。露天劇場是其核心,可容納約8000人,周邊被近百棵銀杏包圍。每逢秋季,金色落葉伴隨舞台音符,譜寫出一曲世博文化公園的“金色旋律”。
文化之基
以“文化”為名,充分表明了世博文化公園是傳承和展現城市文脈的載體,進而浸潤遊客的心田。
舞動廣場以中國古典園林月洞門為設計線索,用“框景”手法把橋、水、洞、門巧妙結合,演繹“別有洞天”意境。月洞橋由南橋、北橋和水體共同組成,月洞門橫卧於水面之上,形成南北兩橋圍合東湖的親水平台,將水景與天色引入其中,形成橋為景、水亦為景的別有洞天景緻。“洞天覓荷”是廣場的核心,明年夏天將呈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緻。
中心湖上,十一孔橋橫卧,全長約75米,由中心對稱、大小漸變的7孔與大小相等的4孔組成,橋孔半徑按等差數列規律收放。十一孔橋以傳統中式園林石拱橋為載體,融入建造工藝新技術,體現東方風骨、當代精神。橋頭及橋欄望柱以上海市花“白玉蘭”為主題,橋面雕刻着“十二花神”。
漫步世博文化公園北區之中,一座獨具江南園林文化特色的古典園林——申園最是吸睛。遊客喜出望外:充滿活力的浦東濱江,竟然繪就了一幅如此雋永的城市、人文、山水、生態交融共生的綿延畫卷。
申園佔地5公頃,總體規劃形成北山、南水、東園、西苑的空間佈局,山環水抱之中的建築羣落呈現明清時期江南傳統園林風格。園中八景,個個意韻深遠,醉紅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滿、松石泉流、曲韻天香、秋江落照、煙雨蓬萊、荷風魚樂。在現代時空裏,營造一座經典的江南園林,表現江南之態,傳達江南之魂。
伴隨着園區的啓幕,宮燈展、賞石展、葡香花市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也陸續登場。
不過,由於大部分商業配套設施位於公園南區,因此,率先開放的北區目前尚存在停車、餐飲等配套不足的問題,園方建議市民選擇公共交通、綠色出行,如需進入申園等限流區域,則需提前在公園官網上進行預約。
作者:史博臻
編輯:張懿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