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民和牡丹園“整裝完畢”即將開門迎客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休閒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户端訊 四月民和,梨花如雪,桃花嬌紅,“醉”美了四方的遊客。

五月民和,桃花雖已落盡,但位於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溝鄉南垣村的千畝牡丹園,又成了遊客細品“國色天香花之媚”的打卡地。

4月22日,記者在南垣牡丹園看到,牡丹枝頭含苞,鬱金香吐紅,牡丹園內的牡丹仙子雕像栩栩如生,仙氣十足。十多名務工人員在牡丹園內鬆土除草、施肥澆水、安裝設施,為五月的開園迎客做準備。

民和縣南垣牡丹園於2016年由民和縣綠禾園林綠化有限公司通過流轉南垣村土地而建,是我省首個千畝油用牡丹種植示範基地。

經過幾年的精心打造,目前已流轉土地1100多畝,栽植油用牡丹200萬株,通過代加工的方式生產出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全花茶、牡丹多肽面膜、牡丹系列化妝品。2020年9月,牡丹籽油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在全力做好油用牡丹產業的同時,該公司積極種植以紫斑觀賞牡丹為主的百花園,目前共栽植觀賞型牡丹105個品種2萬餘株、芍藥2萬株、玫瑰3萬株、海棠300株、日本麗桃600株、櫻花2萬株,種植荷蘭進口鬱金香3萬粒、薰衣草20畝、大花美人蕉1萬株、紫葉稠李1500株、香水百合1萬株,已建成油用牡丹觀賞區、紫斑觀賞牡丹觀賞區、薰衣草觀賞區、芝櫻花谷及宿根型花卉觀賞區。

同時,景區內建成木棧道1800多米,縣交通部門對通往牡丹園的1500多米進村路段進行了拓寬硬化,縣林草部門給予了油用牡丹推廣項目扶持,縣文旅部門扶持建設了標誌性景區大門、防爬柵欄、遊客指示牌、公共衞生間、外牆改造等,景區還建成了佔地10畝的停車場,一次性容納200多人的“牡丹別院”餐廳,有效解決了旅遊大巴通行難和遊客停車難、用餐難、入廁難的問題。

牡丹園負責人何志棟告訴記者,今年在觀賞牡丹區還種植了15畝高山雪菊、1萬株香水百合,用於遊客觀賞和採摘體驗。同時投資26萬元集中栽植了26株百年以上的觀賞牡丹,打造了一處百年牡丹觀賞區,還添置了牡丹仙子、鳳戲牡丹等2處景觀設施,供遊客觀賞。

南垣牡丹園的建成運營,不僅為遊客提供了遊園賞花的打卡地,同時也通過土地流轉、吸納村民入園務工等形式,助力鄉村振興。據瞭解,牡丹園流轉的1100多畝土地,當前畝均流轉費700元,務工村民每年也有上萬元的勞務收入。

在牡丹園已經打了五年工的南垣村村民苟馬姐告訴記者,僅去年在牡丹園打工收入1萬餘元,土地流轉費收入1700元。南垣村村民馬尕香告訴記者,她在牡丹園也幹了4年多的活,僅去年務工收入1.1萬元,土地流轉費2000元。

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再來牡丹園打點工,比單純的種莊稼划算很多。據馬尕香介紹,土地流轉前種的小麥,一畝地也就是五六百斤產量,除去化肥、籽種、農藥等費用,一畝地的莊稼就沒有多少收入,現在收入的畝均700元土地流轉費就是純收入,再加上牡丹園打工收入,就比種莊稼划算多了。據何志棟介紹,去年牡丹園僅務工人員工資支出就達40餘萬元。

還有村民説,牡丹園建成後,既能在家門口掙錢,不耽誤家裏的農活,還能照顧上家裏的老人小孩,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何志棟表示,下一步他將按照“牡丹產品圍繞旅遊造、牡丹產品圍繞旅遊轉、牡丹景區功能圍繞旅遊配、鄉村圍繞牡丹旅遊振興”的發展思路,整合區域資源,形成產供銷聯動,以“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發展模式,逐步帶動周邊羣眾增收,打造以牡丹文化、牡丹系列產品、休閒農業、觀光旅遊、研學基地、特色民宿、康養相融合的高原牡丹文化綜合旅遊度假勝地。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羣芳是牡丹。目前,南垣牡丹園已經成為以牡丹花為主,其他觀賞花卉為點綴的百花園。待到今年五六月牡丹吐豔時節,不妨在南垣牡丹園來一次牡丹約會,分享一道花海世界裏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