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在地球上有個古老的湖泊,已經存在550萬年,它就是鹹海。鹹海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交界處,主要靠阿姆河和錫爾河補充水源。20世紀60年代初,它還被稱為世界第4大湖,面積將近7萬平方公里,比斯里蘭卡還要大。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全盛時代,這裏不僅水資源豐富,支流的三角洲有幾十個小湖;生態資源也很豐富,沼澤和濕地遍佈,達55萬公頃。這裏的農業和漁業也很發達,年捕撈量能達到4萬噸,沿岸4萬多人以此為業。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然而,這種繁榮景象在短短50年間,就消失殆盡。2014年8月,從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拍到的照片來看,鹹海面積驟減,已經萎縮了74%,只剩下原來西面和北面的零散部分,而東部河牀已經消失,生態危機嚴重到令人震撼。2015年,南部的鹹海完全乾涸了,這可能是近600年來首次出現這種危機。美國專家甚至稱,這個擁有550萬年曆史的鹹海,可能在2020年基本消失,這不得不令人憂心。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生態環境的惡化,往往是具有整體性和一致性的。鹹海的乾涸還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比如,鹽沙暴越來越頻繁、農田鹽鹼化加劇、河流污染嚴重、生物物種的鋭減。同樣,環境的全面破壞最終也反噬到人類身上。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由於水污染嚴重,鹹海含鹽量和金屬含量都很高,當地居民的貧血問題很普遍,即使孕婦也不例外。因此,孕婦往往生下發育不全的嬰兒,這裏也成了嬰兒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此外,這裏也是白血病、食道癌、肝炎、腎病等疾病的高發地。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原本的“富庶之鄉”為何在短短的50多年,就變得面目全非呢?

這裏自然有氣候的原因。畢竟,鹹海深居亞洲內陸腹地,降水有限。大陸性氣候強,又加劇了蒸發,有時它的徑流量還比不過蒸發量,以致於鹹海的含鹽量一直都比淡水湖高。但是,此前鹹海的水位一直穩定,鹽濃度也比較平衡啊!到底是什麼打破了它和諧的生態呢?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這就要提到俄國人對棉花自給自足的執念了。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60年,他們一直為能在中亞地區種植棉花而努力。與俄國的高寒地帶,不適宜種植棉花相反,中亞地區陽光充足、氣候乾燥,條件絕佳,唯一不足的就是缺乏灌溉用水。於是,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他們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直到1960年,蘇聯建成兩條運河,分別將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引到糧棉基地,才讓沙漠充滿生機。從此,成千上萬的移民來到這裏,僅僅20年,這裏的人口已經激增到3600多萬人。不出所料,蘇聯人對大自然的改造,也創造了收獲奇蹟,比如:1980年這裏的棉花產量已經高達996萬噸;全蘇聯40%的稻穀都產自這裏,蘇聯的世紀夢想終於實現了。然而,鹹海卻為這個美夢付出了極為殘酷的代價,逐漸走向枯竭。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鹹海水源被截走後,水位急劇下降。1911年至1960年,鹹海平均每年的入流量還是560億立方米。而1981年至1990年,兩河的入湖水量每年僅剩70億立方米,整整下降了8倍。相應的,近百年來,當地的棉花產量增加了4倍左右。鹹海水平線的下降速度,也從最初每年20釐米,變成80年代的每年80—90釐米。因此,1987年,鹹海變成北鹹海和南鹹海。2003年,南鹹海又分成了東鹹海和西鹹海,原來的鹹海已經不復存在。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儘管,到了21世紀,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都開始採取措施挽救鹹海,但對鹹海破壞的可逆程度卻很低。而哈薩克斯坦在南北鹹海間建的大壩,的確讓錫爾河的水流匯入北鹹海,卻給南鹹海判了死刑。2014年,南鹹海的首次乾涸,雖然是由乾旱氣候導致的,卻也敲響了警鐘!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如果人類再不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這個已經存在550年的古老湖泊,在短短几十年內完全消失,只是早晚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0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第四大湖的消亡:已經存在地球550萬年,600年來首次乾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