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玉不盛,家無玉不富…終於明白中國人為何自古傳玉不傳金了
中國人,對於玉,無疑是格外偏愛的。
自古至今,中國人不僅戴玉、藏玉、玩玉,以玉作為國之禮器和君子道德的象徵,還為玉寫詩作文,用玉避禍祈福。
更甚至,在傳家之時,很多中國人也要選擇一塊玉作為傳家寶一直傳承下去……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和田玉?
因為在很多中國人潛意識裏都認為:國無玉不盛,家無玉不富,人無玉不貴,和田玉是他們烙印在骨子裏的喜愛……
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
前幾天,三星堆遺址再次挖掘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此次出土的黃金面具、青銅器、大量象牙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興趣和討論。
但其實,除了這些,三星堆遺址中還有一種器物讓我們不能忽略,那就是和田玉!
因為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玉器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種類繁多,更甚至,當年三星堆遺址的發現,也是以一坑玉石器拉開的序幕……
並且,在考古專家的研究下發現,三星堆出土的這些玉器很多都與古人的祭祀活動有關,反映了先民對玉的原始崇拜,也是古人“以玉事神,借玉通靈”的真實寫照。
在古人心中,和田玉通透、温潤、神秘,可以連接着天地人神,具有崇高地位,用玉祭祀,以玉禮天地四方,便可以達到“敬祖宗,求福祿,祈求風調雨順”的目的。
和田玉,對中國的每一個部落、朝代,都有着重大意義,是祭祀時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器物。
和田玉也象徵了國家的強大與繁榮。
國無玉不盛,國有玉則華,縱觀我國各朝各代,但凡玉石文化蓬勃發展之時,也必是政通人和、經濟發達之朝代。
比如,強大的漢、繁華的唐,以及鼎盛一時的乾隆時期……
可以説,和田玉在中國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一件玉器都是國之重器。
國中有玉,體現的不僅是希望國家繁榮,也是希望國人可以像愛護玉一樣愛護我們的國家!
玉入其家則為鎮宅之寶
古人把“寶”寫作“寶”,從宀(房),從貝(貨幣),從王(玉),從缶(表聲),是個會意字,表示房中有貨幣,有玉,就是有珍寶之意。
現代人,直接把“寶”寫作寶,從從宀(房),從王(玉),即家中有玉即有寶。
時代在變,但是玉為寶的思想卻沒變,反而更加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心。
不管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把玉當做寶貝,甚至很多中國人都會在家中擺玉,把玉作為鎮宅之寶,希望玉可以鎮一宅安寧,護一宅平安,守一宅富貴。
更甚至,他們還會把這些鎮宅之玉,作為傳家寶,傳給子孫後代。
比如,曾經我們説過王剛就曾傳給兒子一塊天價和田玉,表達自己的殷殷期待和深沉的愛。
當然,以玉傳家,在中國並不值得稀奇,上至帝王,以玉璽傳承家國使命;下至權貴和百姓,在選擇傳家寶時,也會選擇一塊玉。
畢竟,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多少錢遲早有花完的一天,但是玉則不一樣。
玉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傳承的是家族文化和良好家風。
見玉,便如見先人諄諄教誨和美好品行,玉在,家族精神便不滅。
其實,以玉鎮宅也好,用玉傳家也罷,都是為了祈求平安幸福,留下信仰和精神,傳承良好家風和德行。
玉入其身則為修身養性
馬未都曾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器最具有中國人的個性,也最符合中國人的心理。”
和田玉,温潤典雅,精光內藴;中國人,知書達理,含蓄內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不學習,就不知道仁義道理。
玉有瑕疵,人有不足,玉上的瑕疵就像人的不足,都需要規避或修正,才能更加完美……
其實,在很多方面,人與玉都有着互通之處,且正因這些互通之處,讓人對玉更加有惺惺相惜之感。
以玉佩於身,也能用玉時時刻刻提醒和勉勵自己,要學習玉身上的精神和文化,借玉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玉入其心則有君子之道
自西周之時,君子文化開始興起,君子之道也不斷受到世人的讚揚。
但何為君子?即有着“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悌”等優秀的品質的人,便能稱為君子。
那君子有哪些特徵?古人云:君子無故,玉不離身。
孔子曾以玉比德,闡述和田玉的屬性和君子的道德不謀而合,故君子皆佩玉,彰顯自己的德行。
更何況,一塊玉,時時刻刻佩戴於身,也能讓人整個心靈彷彿都安定了下來,讓那些遊離在內的騷動和焦慮也都煙消雲散。
並且,在這樣的一個文化薰陶下,時刻把玩着玉,也能讓自己更加深入學習到君子之道,像玉一樣不妄自、不張揚、堅韌、勇敢、內斂、厚實和順、德才兼備、文質彬彬。
其實,佩玉的目的也是旨在於此,希望通過玉來潛移默化影響人的品性,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加懂禮穩重。
玉入人心,人便安,安則有君子之道!
或許,也正因和田玉身上的這些特質,才讓無數中國人對玉如此偏愛,並幾千年來不斷為之動容,為之傾倒……
瞭解更多和田玉知識,結交更多玉友,免費鑑定和田玉,請下載藏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