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瑞朝

古代人的院子是怎麼佈局的?乘坐的轎子停放在什麼地方?豬圈和羊圈是什麼形制的?灶台是什麼樣子的?

是像陶淵明曾寫道,“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風雨夜歸時,看到的是“柴門聞犬吠”、“天寒白屋貧”。

院落,樹木,樓宇,豬或狗,這些能夠通過“中國屋檐下——河南博物院藏古代建築文物展”簡單瞭解到。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瞭解到,由鄭州文物局、河南博物院、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共同舉辦的“中國屋檐下——河南博物院藏古代建築文物展”已開展,設置在臨時展廳。通過建築明器,可以管窺當時人世間的居住環境。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之所以是明器,而不是實物,也與中國傳統建築材質有關。根據瞭解,中國古代建築匠心獨具的木構體系,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智慧和文化底藴,在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獨創一體。但是以木構為主的中國古建築,經過千年的流轉,大多湮沒於時光與塵土之中。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國歷史的核心地域之一,出土了大量建築文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特徵,記錄了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的發展軌跡,是研究古代建築史和社會生活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本次展覽,通過河南博物院珍藏的、來自河南各地的歷代建築文物,以豐富的門類及其所藴含的當時人民的生產生產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風俗等文化內涵,直觀形象地展示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輝煌成就。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注意到,此次展覽的第二部分是漢代建築明器。根據瞭解,漢代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第一個高峯,尤其是西漢末年,樓閣建築得到重大發展,多層木柱樑架式樓閣建築出現,獨特的建築體系基本形成。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建築明器是墓葬中微縮的立體建築模型,也是有限墓葬空間的延伸。漢代在“事死如生”觀念和儒家孝道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建築明器大量出現在等級較高的墓葬中。

河南是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域,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發達地區之一,多年來考古出土了大量建築明器。漢代因追求昇仙的風氣濃厚,樓居風氣興盛,河南出土的漢代建築明器中,陶樓佔了較大比重,從用途上可以分為房屋宅院、倉樓、望樓、戲樓等,避暑休憩的水榭也同樣以樓閣形式出現。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此外還有禽畜圈欄、倉、井、灶、磨坊、圈廁等,涉及當時社會生活與生產諸多領域,結構複雜、功能區分詳細,體現了漢代莊園生產生活圖景。

展覽系統梳理以漢代建築明器為主的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軌跡,為今人再現了古代“坊宇顯敞、高門納駟”的建築場景,重構了中國古代哲學與美學在古建築中的映射。

來源:大河新聞 編輯:屈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3 字。

轉載請註明: 來到“中國屋檐下”看古人住的是什麼院落什麼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