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背巖,是冰川對兩側基岩產生緩慢而持久的磨蝕作用而成。“鯨背巖羣”是第四紀古冰川奇觀,在南北極冰川退化後比較常見,但在內陸山地冰川地區十分罕見。
在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中,甘孜州九龍縣普查辦工作人員在九龍縣湯古鎮崩崩衝村獵塔湖溝和呷爾鎮長海子,發現兩處鯨背巖羣。
獵塔湖溝鯨背現
距九龍縣城僅35km的獵塔湖景區
由原始森林、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以及
眾多野生動植物和奇山異石組成山水勝地
獵塔湖下游4公里
海拔3900米處
鯨背巖羣在這裏出露
鱗次櫛比,首尾相連
分佈範圍長約800米
寬約500米
在0.4平方公里範圍內
出露一百多條
規模宏大,實屬罕見
最大單體長50米,寬10米
多數長十餘米,寬2-5米形態標準
可以稱為教科書級
局部冰川擦痕明顯,長數十釐米,寬度數毫米
獵塔湖周邊為高山杜鵑分佈區
其下1-4公里為平坦河谷為草甸
鯨背巖下為高大的松杉林
長海子裏鯨背隱
長海子鯨背巖
在九龍縣城正東直線距離約40公里處
經烏拉溪鎮、沿雪窪龍鎮行進方可達到
長海子周邊為松杉林及草地分佈區
其下1公里為平坦河谷為草甸
長海子下400米
海拔3910米處
這裏的鯨背巖成羣出露
形成擋巖陡牆
規模較獵塔湖溝小
分佈範圍長約600米,寬約400米
出露面積約0.24平方公里
共有50多條鯨背巖出露
最大單體長40米,寬10米
多數長5-8米,寬2-5米
保留的冰川擦痕長數十釐米,寬度數毫米
九龍秘境藏鯨背
九龍縣位於甘孜州東南部
發現的獵塔湖溝、長海子兩處鯨背巖
處於貢嘎山南西向
鯨背巖成羣成帶出露實屬國內罕見
獵塔湖鯨、長海子鯨背巖分佈處是
冰川U形谷與峭壁的轉換部位
冰川類型屬山谷冰川,冰川移動速度慢
為懸掛冰川
當冰川移動速度突然加速
所在轉換位置冰川的磨蝕作用增強
且此處基岩為花崗岩
岩石為塊狀構造,花崗結構
硬度中等,可塑性強
且岩石不易風化
所以鯨背巖表面平緩光滑、刻痕、擦痕明顯
原生形態結構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據初步估計
形成這樣的鯨背巖景觀
至少需要一萬年時間甚至更長時間
小貼士
第四紀古氣候變化是當前科學研究的熱點
對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冰川演變及古冰川的變化規律
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內容
鯨背巖羣是冰川活動的產物
是研究古冰川、古氣候和
恢復古地理環境的重要依據
九龍縣獵塔湖、長海子兩處鯨背巖羣
不僅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科普價值
也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旅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