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最全」崆峒山人講崆峒山故事系列第一期《劉阮天台遇仙圖》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休閒

問道崆峒

養生平涼

總是有人問崆峒山哪處最好玩

崆峒山上有哪些傳奇故事

近期小編會圍繞崆峒山文化展開

推出雲上故事、風中的傳説、山裏的秘密等系列故事

帶你在故事裏看最美麗的風景

感受傳奇的文化色彩

今天先給大家帶來—《劉阮天台遇仙圖》的故事

PART 1

上世紀90年代,崆峒山在修建上天梯頂端飛仙樓時取下一塊刻有“洞天”二字的石碑,此碑一直被鑲嵌於上天梯頂端石洞上方,當工匠取下石碑時,發現“洞天”碑印刻有詩畫題記,後經考證此碑刻繪內容竟為一段古老、浪漫的神話故事,整個故事並沒有什麼怪異色彩,而是洋溢着濃厚的人情味,敍述細緻動人、委婉入情,長期以來,這一故事廣為流傳,已成了後來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典故。

PART 2

漢永平5年(公元62年),剡人劉晨、阮肇到天台山採藥。天台山崇山峻嶺,峯巒疊嶂,千姿萬狀,蒼然天表,林深草茂,荒野僻壤,深不可測。劉阮二人只管埋頭採藥,不覺得天色已晚,肚子飢餓了,怎麼辦?忽然發現山上有桃,就隨手摘幾個桃子充飢。一邊吃桃子,一邊沿山灣小溪走,在小溪邊以茶杯取水時,看見溪中有“胡麻飯”,他們想溪中有胡麻飯,山中必定有人家,二人就沿小溪往前走,只見溪邊有兩位女子,十分漂亮。這二位女子看見劉阮二人手持茶杯,便笑笑説:“劉、阮二郎為何來晚也?”好像老朋友相識一樣。劉阮二人一驚,不容遲疑,就被邀到家。走進家門,房內絳羅帳,帳角上掛着金鈴,上有金銀交錯,還有幾名婢女。進入餐桌吃飯時,有胡麻飯、山羊脯、牛肉,菜餚相當豐富,又有美酒,還有吹、弦、拉、彈伴唱,嘻嘻哈哈,熱熱鬧鬧地吃喜酒。用完飯,幾個侍女捧着桃子,笑笑説:“二位貴婿隨我來。”隨伴進房間與二位仙女結為夫妻,各就一間帳宿。過了十天,劉阮要求回鄉,仙女不同意,苦苦挽留半年。子規啼春,劉阮思鄉心切,二位仙女終於允許他們回去,並指點回去路途。劉阮到家找不到舊址,到處打聽,結果在一個小孩子(第七代孫子)口中聽到,長輩傳説祖翁入山採藥,因迷路不知道在哪裏?劉阮在山上半年,山下已經到了第七世即晉太元八年 (388年),過去了幾百年時間,沒了老家,只得返回採藥處尋妻子。結果劉阮二人怎麼找也找不到妻子,就在那溪邊踱來又踱去,徘徊不定。後來該溪叫惆悵溪、溪上的橋叫惆悵橋。這溪就是現在的“桃源溪”,橋即桃樹塢的“迎仙橋”。後人在那裏建了劉阮廟,廟內塑有頭戴斗笠,肩背竹簍,手拿藥鋤的劉阮像。山上有采藥徑、阮公壇、仙人洞等。劉阮二人在那裏徘徊了一陣以後,便在山上住下了來,不久就在當地成家繁衍後代,這就是現在的劉門山,當時該村村民全部姓劉,因交通不便,山上生活艱苦,慢慢外流。劉晨的後裔劉尚之,在唐代攜帶家小從劉門山遣到廣西貴縣,在貴縣生下第三個女兒,取名劉三姐,就是後來的歌仙。後又攜帶全家流寓廣東陽春縣,對此,廣東《肇慶府志》、《陽春縣誌》均有記載。

PART 3

崆峒山“洞天”石碑所述人仙遇合的故事浪漫經典,回味悠長,讓人既有對亂世中靜美桃源的嚮往,又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慨。碑刻圖畫紋理細膩,人物線條優美,似乎真的能夠看到千年之前,桃源之中的旖旎風光。

洞裏有天春寂寂,人間無路月茫茫,“洞天”石碑帶我們悄然領略了一段千年之前的浪漫愛情故事。真如詩中所云“草樹總非前度色,煙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時勸酒人”。中國人對碑刻文化幾千年來都有着濃厚的熱情,中國碑刻文化的繁榮恰恰表現出這個民族對自身發展中一系列人文主題的強烈眷戀。石刻碑文歷經千年而不朽,正如它承載着的文化內涵,歷史文明的見證,也正如最初被雕琢的那塊石頭,永遠屬於這段故事,這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