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商埠遺蹟 感受誠信文化
賒店古鎮山陝會館。劉 源攝
來到河南南陽社旗縣賒店古鎮,彷彿走進了歷史深處。青石條鋪就的古街兩旁,清代建築觸目皆是。一爿小店裏,木版年畫老藝人正在凝神刻畫,吸引了許多遊人圍觀。
正對城門的劉記酒館,門臉頗為氣派。酒旗獵獵,雕樑畫棟,門柱上的金字對聯書寫着豪邁,屋檐青瓦上叢生的野草又訴説着歲月的滄桑。“賒店這個名字的來歷,就跟酒館有關。”當地歷史文化學者徐東介紹,賒店古稱“賒旗店”,因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兵反莽”而得名。相傳劉秀逃難來到一個叫興隆店的小鎮,在一家酒館裏自斟自酌,抬頭看見酒館門上酒旗飄揚,上書一個“劉”字,深受觸動,便賒下酒旗舉義聚兵。劉秀稱帝后信守承諾,賜名興隆店為賒旗店,簡稱賒店,並讓這個小鎮享有皇城同等規制,擁有9座城門。
明清時期,賒店作為“萬里茶道”的水陸轉運樞紐,發展成“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豫南巨鎮”。古鎮面積1.95平方公里,鼎盛時期人口達13萬人,城牆高三丈,周邊十里長,72條街道分行劃市,36條衚衕商鋪林立。當地流傳着一首民謠,形象地描述了古鎮的風貌:“賒店古鎮千年傳,三河四水圍中間。七十二街有規劃,三十六行行佔先。”
古鎮裏,古人商業活動遺存隨處可見:被譽為“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全國現存唯一的煙花爆竹行業會館火神廟,“華中第一鏢局”廣盛鏢局,中原地區第一家票號“蔚盛長”票號,全國現存最完整的清代道台級税務衙門“厘金局”,全國唯一清代鎮級衙署所在地姜家大院,還有古碼頭、九門九關古城牆遺址、賒店老酒古井、古窯池等,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山陝會館,集精巧的建築結構與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館由山西、陝西商人集資興建,整體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懸鑑樓是前院位於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其功能為戲樓,樓高30米,為三重檐歇山式建築。全樓以24根巨柱高高撐起,裝飾着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懸鑑樓兩側為鍾、鼓樓,其後有寬闊的中庭院,又稱“萬人庭院”。後院大座殿前檐東、西二山面嵌有慈禧太后親書“龍”“虎”二字碑。
徐東介紹,山陝會館是商業文化與建築藝術完美結合的瑰寶,其建築造型、佈局以及木刻、石雕、彩繪等建築裝飾藝術精湛,內涵豐富,在總體渲染吉祥和神聖的氣氛中,着意宣揚“誠信為本”的精神。“你看,石牌坊中坊上方雕刻着福祿壽三星圖案,老秤十六兩星為南七星、北六星與福祿壽三星聚合而成,寓意商人若缺斤短兩、不誠實守信,就會折福折祿折壽。”徐東説。
山陝會館不僅是“通商情,敍鄉誼”的場所,也是商人的自律機構。會館內有一塊《同行商賈公議戥秤定規概碑》,刻着中國現存最早的民間商會誠信規則。此碑初立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碑文記述:“年來人煙稠多,開張賣載者二十餘家,其間即有改換戥秤,大小不一,獨網其利……公議之後,不得暗私戥秤之更換。犯此者罰戲三台,如不遵者,舉秤稟官究治……”
會館裏一對鐵旗杆,已矗立200多年。旗杆高17米,相當於六層樓房的高度。中段鑄有飛騰的蟠龍,刻畫細緻,頗具動感。徐東介紹,旗杆是用會館建成後結餘的3000多兩白銀換成2.5萬斤生鐵澆鑄而成,杆上刻有“大義參天”四個大字,彰顯着古鎮的商業精神。
“山陝會館所體現的賒店商業文化核心是誠信。”社旗縣委宣傳部部長馮泊説,社旗縣深入挖掘賒店商業誠信文化,着力打造商埠古鎮文旅品牌,對一批古建築進行修繕,並通過舉辦“賒店關公文化旅遊節”“賒店書會”等活動,增強古鎮的文化魅力。
循着油茶的香味,記者走進山陝會館琉璃照壁對面一家古鎮小吃店。據介紹,這家店專賣油茶、胡辣湯,已經營30多年,每天都顧客盈門。現在的店主叫李桂成,他和妻子接手後,堅守“誠信經營、讓顧客吃好”的祖訓,對於光顧小店的客人,胡辣湯、油茶總要多盛上半勺,油茶果要多添半匙,千層餅也要多稱一塊。古樸醇厚的賒店味道,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