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後,海南省儋州市一座由恆大集團歷時十二年、號稱耗資千億元打造而成的海花島,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時節。每年此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族去往海南避寒,海花島是他們的目的地之一。
海花島是一座由三個獨立的離岸式島嶼組成,填海面積約7.8平方公里,它寄託了恆大集團的旅遊雄心,也是海南西線工業區中罕見的旅遊去處,總共涵蓋了酒店、博物館、大劇院、音樂廳和遊樂園等多種業態。
海花島試運營至今已近一年。2021年12月30日,海南省儋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恆大童世界集團旗下的儋州信恆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發的《行政處罰(限期拆除)決定書》,將海花島再一次拉進了輿論的漩渦中。
決定書指出,位於儋州市白馬井鎮海花島2號島三(六)期項目共建設39棟樓,總建築面積434941.46平方米,因違法取得的規劃許可證已被撤銷、項目存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條之規定情形,依據規定,現責令該公司在10日內自行拆除上述違法建築物。如逾期不拆除,執法局將依法組織拆除。
恆大童世界集團在2022年1月3日晚間回應稱,該決定書僅針對位於2號島的2-14-1地塊39棟樓,不涉及海花島其它地塊,也就是不涉及60567户已收樓業主及628户未收樓業主的地塊和樓宇。恆大方面將按照決定書的指引,積極溝通、妥善處理。
海花島是一個榮光與爭議相隨的人工島項目,它的高光時刻和萬丈雄心在環保督察後戛然而止。海花島為儋州市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建造的過程中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也讓它陷於今日之境地。
海花島是如何在邊緣地帶遊走而一步步建成的?
拆除之前
從海南省乃至儋州市的官方表述來看, 對海花島39棟住宅建築進行拆除的決定,在此之前的多次整改中並未太多提及。
根據儋州市人民政府網站2021年12月27日發佈的《儋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完成情況的公示》,其中提到關於海花島的部分中指出,根據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要求,在2020年底前,落實海花島2-14-1地塊39棟住宅建築整改。
根據公示,儋州市已於2020年5月10日對39棟住宅建築下達停工令,項目全面停工;並依法依規暫扣39棟住宅建築2宗施工許可證;2020年5月11日收回39棟住宅建築預售許可證,項目全面停售;並依法依規對39棟住宅建築5宗預售許可證進行吊銷。
公示還指,2020年5月15日,環保部門已撤銷39棟住宅建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2021年12月10日印發《儋州市海花島39棟樓處置工作實施方案》,依法依規對海花島39棟樓進行處置。
2021年11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發佈《海南省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下稱“整改情況”)顯示,儋州市已收回 39 棟住宅建築預售許可證(海花島 39 棟樓已辦理預售建築面積31.2萬平方米),總套數 2839 套(住宅 2716 套,商鋪 123套)。儋州市於 2020 年 10 月 25 日關閉了 39 棟樓的網籤備案登記系統,恆大海花島公司已與全部業主解除 328 套購房協議。
整改情況顯示,收回 39 棟住宅建築後,全部轉為項目業主自用,所有房源堅決不得用於銷售。恆大海花島公司已制定海花島 39 棟建築後續處置方案,確定轉型為酒店經營、辦公租賃、員工宿舍以及人才公寓等四種模式。
對於海花島後續開發,儋州市對海花島一號島剩餘36宗面積共計640.55畝的未出讓土地,嚴格按照儲備地進行管理,待條件允許或時機成熟後,按照建設用地供應時序、節奏、佈局安排再行依法辦理土地招拍掛出讓。對已出讓但未開發的44宗面積1828.26畝土地,按照城鄉規劃、土地管理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處置後續手續。
此外,整改方案中還指出,已設立海花島生態修復專户,完成修復資金審計、生態修復效果中期評估和生態修復規劃修編工作。按修編後的《海南省儋州市海花島周邊海域生態修復規劃》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已確定招標代理單位,正在進行前期工作詢價。
由此可見,這張拆除決定書,來得似乎有點意外。
儋州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對海花島2號島違規建築的拆除依法依規,也確實下發了限期拆除的決定書。至於是否會在10日內對違規建築執行拆除,還得看恆大方面的反應,目前暫不好判斷。如果恆大申請行政複議的話,可能還有一段時間的流程要走。”
“化整為零”
在恆大童世界集團的回應中,海花島是恆大集團在海南投資開發的重大項目。
海花島的開發時間節點是,2010年10月14日,儋州市政府通過招商引資與恆大集團簽訂了《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填海項目投資開發框架協議》,此後,國家海洋局組織專家對《儋州市白馬井海花島旅遊綜合體區域建設用海規劃海洋環境影響專題》進行評審。
2012年12月3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出具了《關於對儋州市白馬井海花島旅遊綜合體區域建設用海規劃海洋環境影響專題篇章審查意見的函》;2012年12月14日,國家海洋局批覆了《儋州市白馬井海花島旅遊綜合體區域建設用海規劃》;截至2013年8月28日,恆大取得了全部《海域使用權證書》。
此後,自2015年起,恆大陸續通過公開招拍掛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並開始開發建設。恆大方面稱,經過六年多的建設,海花島已累計投入約810億元。
但海花島的命運在2017年迎來了轉折點。
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之後海南省要求各市縣對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中提及的多個違規違法人工島項目實施“雙暫停”(暫停建設、暫停營業),海花島正在其列,其被定性為“鼓了錢袋、毀了生態”。
不過,地方政府在此之後仍然在為海花島的建設做“努力”。
整改情況顯示,第一輪督察整改方案明確,海花島項目用海範圍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應停止建設,整改到位後才予以復工。但恆大海花島公司未落實相關要求,違規建設4條涵管橋,至2019年7月已全部建成,並形成違法圍海面積約369公頃。儋州市雖於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間,對其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卻放任企業繼續施工。
整改方案指出,針對恆大海花島公司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用於房地產開發的問題,海南省要求儋州市調整優化建設方案,但截至督察時,規劃修編尚未獲批,恆大海花島公司於 2018年在海花島繼續新建39 棟住宅建築,儋州市生態環境部門還為其補辦環評手續。
如果再往前追溯,海花島從填海開始,這個項目的爭議就已經存在。
2021年1月2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指出,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書記張琦任儋州市委書記時,違規推動海花島項目,涉及填海總面積783公頃。在他的極力推動下,儋州市政府及海洋部門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將填海項目拆分成36個面積小於27公頃的子項目瞞天過海,使得不過關的項目得以推進,該禁止的項目得以審批,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
2018年《海南省貫徹落實國家海洋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披露,2013年,儋州市政府及海洋部門在海花島項目用海審批過程中,未進行關聯性審核,對恆大集團旗下5家子公司申請的36宗項目分三批進行確權,共批准填海783.57公頃。上述審批所涉各單宗項目的地理位置緊密相連鄰。項目備案號相連、海域使用權人具有關聯性,且批准用海面積均不超過27公頃,規避國務院審批。
在海花島遭遇“拆除”風波期間,中國恆大也隨之申請停牌。在4日午後復牌後,中國恆大發布公告對海花島情況進行了相應的解釋,並披露了最新的銷售數據。根據公告,2021年全年,恆大實現合約銷售金額人民幣4430.2億元。其稱,就恆大目前的流動性狀況,將繼續積極與債權人保持溝通,努力化解風險,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截至2022年1月4日收盤,中國恆大報1.61港元/股,上漲1.26%,總市值為212.59億港元。(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