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走進井岡山茅坪八角樓毛澤東舊居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休閒

00:34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户端訊記者焦俊傑、鄔強報道:6月21日, “在這裏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江西站)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井岡山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羣,走進八角樓、謝氏慎公祠等,聆聽革命故事,追尋紅色記憶,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發展歷程。

航拍井岡山八角樓革命舊址羣

沿着蜿蜒的山路,記者們來到井岡山茅坪村八角樓。八角樓位於井岡山茅坪村,房屋依山坡而建,這裏是毛澤東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期間經常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因為屋頂有一個八角形的天窗,因此被稱為“八角樓”。

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

採訪團一行走進謝氏慎公祠,這裏曾是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記者發現,屋內的凳子很矮小,貼近地面。講解員許微微介紹,“當時開會的時候,代表們沒有從老鄉家裏借到足夠多的凳子,很多同志借來的門板,開完會之後這些借來的門板都要還回去,眼前現在看到的是根據老人的回憶佈置的場景。”

茅坪毛主席舊居

隨後,採訪團一行走進茅坪毛主席舊居,在二樓的一個房間,是毛主席住過的卧室,房屋空間較小,光線有些昏暗,房間頂部有一個八角形的天窗,既能採光,又能增加房間的立體空間。房屋裏陳列了牀、茶几、靠背椅、桌子,這些都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原物。

屋頂有一個八角形的天窗,因此被稱為“八角樓”

卧室靠窗位置,書桌上擺放着一盞油燈和一個硯台。講解員許微微介紹,“井岡山時期,紅軍的條件十分艱苦,根據地的用油十分緊張,按照規定毛澤東同志夜晚辦公可點三根燈芯,但他帶頭勤儉節約,只點一根燈芯。”

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

就是在這裏,藉着清油燈微弱的燈光,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

毛澤東在這兩篇著作中,全面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和任務;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闡述了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五個條件;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從而堅定邊界軍民對敵鬥爭的必勝信心,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