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
隨着COP15的腳步越來越近
大象、綠孔雀、滇金絲猴花仙子
紛紛“走上”昆明街頭
成為爆紅打卡點
到底有多火?
微博裏
春城晚報微博主持的多個話題
#昆明迎接COP15氛圍濃#
#花融春城共襄美好#
#昆明100個立體花壇詳細位置來了#
刷屏昆明同城熱搜榜
花壇變身新晉“網紅”
市民扎堆拍照打卡
身披繁花的仙子
從一汪碧水中捧起水滴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龍宇丹 攝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高偉 攝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憨態可掬的熊貓、追蝶嬉戲的孩童
休憩靜立的綠孔雀、報春吐香的梅花
世間萬物都
濃縮於這一滴水中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花仙子”手捧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大會使
象徵捧起生機勃勃的
自然與和諧美好的明天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驅車60公里
只為和它合影
自10月1日起,不少市民頂着火辣辣的太陽也不願錯過與“花仙子”“花孔雀”合影的機會,把兩組花壇裏三層外三層包圍。
10月2日下午3點,圍觀“花仙子”的隊伍已經排到了書林街口,現場安保人員用隔離帶將市民與花壇隔離開,並引導市民有序參觀。“小寶説班裏的小朋友都見過‘花仙子’了,她也要來看看。”市民周琳抱着6歲的女兒耐心地等在隊伍裏,小姑娘穿着一身粉色公主裙,一定要和“花仙子”合影。
為了打卡,周琳和丈夫是從晉寧驅車60多公里趕過來的,“昆明這100組花壇大部分我們路過時都見過了,都非得漂亮,看着家鄉這麼美,自豪感油然而生。”
“花仙子”刷屏
這“姑娘”是怎麼誕生的?
“花仙子”亮相後
大家紛紛打卡拍照的同時
對“花仙子”造型為何如此逼真?
應用了哪些植物材料?
後期如何養護等充滿好奇
關於“花仙子”的
奧秘來了
↓↓
設計理念
「共生共融 」花壇主體高7.5米,長18.4米,在本次立體花壇大賽中,是A類作品,也就是體量最大的參賽作品。結構設計方案深化時,設計團隊顛覆了傳統立體花壇的工藝方法,採用了3D建模打印以及數字化軟件設計等方式,把複雜的三維雕塑通過數據提取進行模塊化加工,也就是使用了“俄羅斯方塊”式組裝方法,用工業手法造型人物,這是這次工藝上比較大的突破。整個花壇分為(90)個模塊,整個頭部分為15個組合單元,花朵19朵,葉子45片,耳環2個,底座9片。花壇內部採用自動控制澆灌技術,使植物持續生長。模塊化拼裝大大縮短了現場作業時間,如此大體量的立體花壇現場作業時間不到4天,因此也被市民稱為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龍宇丹 攝
頭頂花環:花仙子頭上花環23朵,以昆明市花山茶花、市樹玉蘭花、高山花卉綠絨蒿為原型,展現雲南豐富的植物多樣性。特別是黃色長壽花均勻插製出來的亮色效果,格外搶眼。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項鍊:以雲南產業優勢的特色植物多肉為主,多肉完美地呈現了獨特的首飾質感,感覺顆顆寶石鑲嵌其中。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耳環:同樣採用雲南產業優勢的特色植物空氣鳳梨——老人須和小精靈,飄逸的植物特性形成如水母般輕盈飄逸的首飾效果,隨風搖曳,也因此成為了遊客最熱的話題之一。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眼睛:用綠草造型眉毛、半柱花做睫毛、胭脂云為淚腺,花仙子的美妝成為了另一熱門話題。眉形自然,眼中有光,襯托着温婉的面龐,花仙子在陽光的沐浴下,給人一種平和而堅定的力量。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指甲:採用鮮活的苔蘚用粘貼的方式,展現植物生態細膩的效果,呈現時間的印跡。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用美好打動每個人
大家也欣喜地發現
“花仙子”360度多面觀的
視覺效果衝擊力簡直太震撼
“花仙子”不僅僅是一座立體花壇
她更是一座有生命的雕塑
是時間的藝術
她的眼睫毛、皮膚不斷生長
神態也會隨之變化
從清新綠色變成繁花似錦
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都在傳達着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