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貧困村為旅遊村 無為閘北的底色之變

傍晚,襯着霞光,已經50歲出頭的吳霞,正領着姐妹們在村口廣場盡情跳舞。統一的服飾、整齊的步伐,加上跟着節奏擺動的裙角,大傢伙灑脱的舞姿,自信十足。

吳霞是地道的無為市紅廟鎮閘北村村民,過去在家務農,後來在集鎮上開了家水果店,生意的興隆,也預示着日子的紅火。

變貧困村為旅遊村 無為閘北的底色之變

紅廟鎮閘北村的雙擁廣場。人民網 汪瑞華攝

如今,但凡有閒暇,吳霞都會抽空來上一段廣場舞,“既能健身,又能拉近與村民間的距離,跳上了就停不下來,上癮。”一曲跳罷,已是滿頭大汗的吳霞打趣道。

對於吳霞來説,迷上廣場舞,也就是這些年的事,過去村裏連個歇腳的場地都沒有,更不要提約上街坊鄰居在一塊跳舞鍛鍊了。

土地貧瘠、耕地撂荒……閘北村曾經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鄉村,村莊“空殼”、經濟“空心”、居民“空巢”是這裏的常態,發展滯後不説,村集體收入甚至還負債,一度曾是當地的重點貧困村。

“那時候,村民住的是破敗的老房子,出門就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根本談不上發展什麼產業。”閘北村黨總支書記李曉梅回憶道。

一切因產業而變,又因產業而興。

近年來,閘北村憑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走上了一條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農旅融合新路子。

變貧困村為旅遊村 無為閘北的底色之變

曾經的荒地,已經被成片的藍莓所覆蓋。人民網 汪瑞華攝

起初看不到效果,可幾年下來,撂荒的田地種上了牡丹、廢棄的水塘開上了荷花,就連過去雜草叢生山坡地,如今也遍地是寶,重新拾起來發展特色種植。

通過引進丹陽科技、海舜生態農業等經營主體,閘北村再也不是過去一窮二白的閘北,取而代之的是紅色、綠色、黃色、粉色的多彩鄉村。

“我們的田園綜合體,涵蓋苗木花卉、水果採摘、休閒觀光和民俗體驗四個主題園區,幾年發展下來,已經成為蕪湖市田園綜合體的試點。”紅廟鎮鎮長劉磊如是説。

“開花的時候可觀賞,收穫的季節可入藥,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贏。”劉磊以牡丹種植為例,繼而補充道。

如今的閘北村,每年開春之後,便有賞不完的各色花品:3月觀玉蘭、5月看牡丹,緊接着芍藥、菊花、桂花接連綻放,不僅如此,當地不斷豐富產業業態,還帶動了藍莓、葡萄、獼猴桃、黃桃水果種植的興起,月月有花看,季季有果吃。

經歷過脱貧攻堅,正走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閘北,今非昔比。

已經在村裏頭工作了整整20個年頭的李曉梅最有發言權,“我是看着村子一天天變化、一天天發展起來,現在路、房、產業‘次第開花’,村在景中,景在村裏,天天上班的心情都是亮堂堂的。”

近年來,閘北村新建牡丹基地1800畝、菊花基地350畝、太空蓮基地300畝。另外,發展山核桃種植350畝、藍莓種植800畝。隨着村莊整治、生態治理、產業發展,閘北村已經成為無為市名副其實的旅遊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1 字。

轉載請註明: 變貧困村為旅遊村 無為閘北的底色之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