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作為觀音菩薩的道場,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信眾和遊客前往,島上不僅禪意悠悠,而且風景極美。來普陀山旅遊也好朝拜也好,必打卡的就是三大寺: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以及紫竹林景區。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來看的就是紫竹林景區,主要有“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紫竹林、光明池、南海觀音像等景點,南有觀音眺,對岸可見洛迦山島。
這裏是普陀山的供佛發源地,據歷代山志記載,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鍔從五台山奉觀音像回國,船經普陀洋麪受阻,以為菩薩不願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
不肯去觀音院是整個普陀山最早的寺廟,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整個景區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遊客和香客必打卡之地。一堵黃色矮牆圍着三間質樸的佛堂,佛堂中終年香煙繚繞,邊上就是潮音洞。
潮音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餘米,洞內怪石交錯。洞口朝大海,呈張口狀,日夜為海浪所擊拍,潮水奔騰入洞口,勢如飛龍,聲若雷鳴,故名潮音洞。“潮音洞”三字乃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書刻於洞壁之上。
石崖上刻有"現身處"三大字,傳説觀音菩薩曾在此屢現靈相。
在不肯去觀音院邊上還有一座西方淨苑,現有建築天王殿及大雄寶殿等為妙善法師近年所建,寺內有觀音跳石一塊。西廂就是紀念日本僧人慧鍔的“慧鍔大師紀念堂”,這裏供奉着慧鍔大師的塑像以及日本33處觀音靈場主尊的觀音銅像。
補怛紫竹林,傳説為觀音菩薩居住處,門口懸掛的是民國八年康有為題的“補怛紫竹”匾額。紫竹林庵歷史上曾重建五次,猶以清朝為主,最後一次是改革開放後妙善大師主持修建。紫竹林現存佛教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其獨特文物是紫竹石,石上花紋清晰,若根根紫竹叢生。
遊客來到紫竹林景區還有個必打卡的地方就是南海觀音聖像,它跟紫竹林院是在同一片區。南海觀音立像處,恰是當年慧鍔留不肯去觀音之新羅礁上首龍灣崗墩,這座南海觀音銅像已成為普陀山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進入南海觀音,需要香花券6元/位,僅支持現金支付。
穿過一片紫竹林,便看到高達33米的觀音聖像屹立高處,俯瞰眾生相。立像總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銅像高18米,蓮花座為2米,重70多噸。大佛材料採用仿金銅精密鑄造,由96塊銅壁板組成,融入佛面黃金6500克,無論從哪個角度凝視觀音像,你都會覺得他在看着你。
烏雲密佈的天氣之下,觀音聖像更添一份威嚴之感。香客遊客眾多,還有不少進香團前來朝拜,在這裏能感受到信仰之力。
一個磕頭是對佛祖的許願,更多時候也是自己心靈上的一個慰藉。
普陀山供佛之始源於此,33米高觀音聖像是地標建築,紫竹林中禪意悠悠!
旅遊攻略信息:交通:從普陀山碼頭停車場乘1號線到“紫竹林”下車
香花券:紫竹林景區6元/人(含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南海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