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勝||泰山意象

泰山意象

⊙陳元勝

壬辰暑末,與夫人一起攜子登泰山,早時曾登過泰山,但那時的記憶都封存在當時的畫作裏,也隨着時間的飛逝融化在成長裏了。再登泰山,還是有着我不變的對山的嚮往和崇敬。

陳元勝||泰山意象

天不作美,陰沉沉的,燥熱得很,不是登山的好天氣。凌晨一點坐車,在漆黑的夜裏,視線跟着兩束鋭利的燈光,在極力尋找着“岱宗夫如何..........千山疊翠---”的感覺,但看到的只是漆黑一片,和簌簌的風聲,不時的還有閃電和雷聲,更讓這漆黑多了些震撼和神秘。車九轉十彎,終於在一座看不清形狀的山門前停下了,這就是我們的起點了.......

看着身邊興奮的孩子,也似我當年的情形不差一二,揹着雙肩包,一手登山杖,一手手電,蠻像那麼回事。我倒是擔心他是否會堅持下來,但卻又有着恆定的信任。

陳元勝||泰山意象

沒有任何的開始的儀式,環境自然的把我們帶進了登山的氛圍裏,孩子雀躍地衝到前面,我在黑夜裏叮囑:慢一點注意安全。因為我深知登山開始快意味着什麼,那是四五千級台階,初生牛犢呀。因為要帶寫生的冊頁加之攝影器材,揹包也在十多公斤,一步一個台階沒有敢太快節奏,算是保存體力了。黑黑的夜什麼也看不到,只有同路人的手電和頭燈的光,若隱若現的把登山的路勾勒出大致的形態。時不時的傳來登山者的喊山聲,我也和夫人交流着往時登山的經歷見聞感受,預想着登頂的情形。也少了登山的寂寞,漸漸的汗濕透了衣服,臉上也不時的往下淌着分不清是汗還是夜露。台階也逐漸的潮濕了起來,略微有點涼意,夜依然格外的靜,除了路人的前應後答,間或的潺潺流水聲,再沒有其它的聲響。開始的欣喜已經變成機械的腳步,説話聲越來越少,只聽到清晰的登山杖敲擊石階的脆響,也似匯成這泰山特有的夜之登山的交響。

一步一台階,慢慢的沒有一點思想和感覺,悉心地注在登山的節奏裏。忽而前面出現一明亮處,那是依山間平坦處建的一些商埠,為登山者提供準備不足的水和食品還有紀念品,那吆喝聲把我們又帶回到現實中,我們集結休息,補充水,整理行囊準備下一段的攀登。

登山的交響再一次愈漸清晰起來,機械感也越來越強烈。漸入中段,我在極力的和孩子交流轉移着登山的單調,短時休息間,孩子接過了我的揹包,我們交換行囊的那一瞬間,我百感交集,孩子不再是咿呀的孩童了,孩子背起我的行囊踉蹌了一步,穩妥地找到了重心,榮耀的健步攀登了,他一定是為父親分擔了而愉悦,精神倍增,母親表達出讚許和欣慰,我也步履輕盈了許多,這也許就是我帶孩子登山的意義之一。

一切都隨着這簡單的揹包的交換,輕鬆起來,遠處點點的手電的光,似銀鏈指向蒼穹,周圍依然漆黑如墨,孩子不時在高處用手電讓我觀看摩崖石刻,漸漸的涼意有加,霧氣更重了,台階漸漸的可以映射手電的光了,我知道距山頂不遠了。我喊住了孩子找了個稍微大一點的台階,讓大家穿上雨衣,一是防雨二是禦寒,因為我們上山穿的短衣短褲。這時已經有早到的,合着租來的大衣順石階躺着,睡得正酣,他們裏面有朝聖者,也會有學者、仕官、平民百姓-等等在這裏何其的平等共處,同眠一山。這就是自然的寬博,山的胸懷吧。

陳元勝||泰山意象

感慨之餘抬頭遠望,視線卻被凝重的黑硬硬地拉下,在我們的腳下點點的燈光閃爍着蜿蜒消失連接到山底。更顯出四周的深邃的黑。我們轉身攀登着,似乎前面朝陽,被身後的黑暗擠壓着,走的不覺快了許多,我這時還在黑影中搜尋着孩子的身影,每每看到他在前面駐守相望的時候,更多的是他的成長進步和自豪。他還是喜歡自己前行,也許他要向我們炫耀自己長大了,這也是這登山給他的最大的快樂。

我還是在審視周圍的黑,在我腦子空白的瞬間,一個聲音傳來,那是孩子清亮的聲音到南天門了,遙看遠處,有點點稍微明亮穩定的燈光,有隱約的建築輪廓,是,是南天門。我不知怎麼沒有絲毫的喜悦和震撼,我急切地抬起頭,想尋找泰山神秘和威嚴夜色,可是在四周的似乎是盤古開天闢地前的那一片空濛,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風吹響的山的形骸充斥着視覺聽覺,一條被燈光打亮的石階像天梯一樣垂下,從2000米以下的山底爬上來,想體味一下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和感受貼近天空的神聖。但是在這裏卻有一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在天地之勢的威壓下,人在急劇地縮小下去,輕得連腳下的這方土地都不屬於自己。山上人們相互依偎,縮成一團,彼此用體温温暖,仍抵禦不了山風的肆虐。這就是自然的力量。輕而易舉地就把我們打暈,輕而易舉地就讓我們在它巨大的身軀下彎下了脊樑。是在警告我們自然的威力之大,遠不是我們人類可以控制的。然這一切也是轉瞬間的意念。抖擻精神向着燈火明亮處攀登。

穿過南天門,有一段平坦舒緩的路段,也有早一天到的提前搭起了帳篷,我們穿過帳篷羣,找到了一處可以容我們三人坐下的地方坐下休整,我們補充水和能量,我也拿出攝像器材,調好相機。準備記錄下那日出的壯觀與恢弘。雲海的蒼茫與奔湧,然而這一切始終沒有出現。

山上很冷,霧氣凝重,大家在這裏聊天避風雨,計算着到觀日出地的時間。我們也不敢久坐,準備好稍事休息就又出發了。

攜手信步在天街,周圍依然的漆黑不見真山,我們的速度明顯的變緩了,可見度也只有四五十米,我們依然被濃霧包圍着,卻也有着別樣的感覺,隨着星星點點的燈光,不遠處漸漸的密集起來,那就是觀日峯了,可以感覺到那裏人很多,慢慢走近,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自己坐下的位置,我們期待着,大家都在期待着,這時人越來越多,慢慢的只有勉強可以通過的所謂的路了。

陳元勝||泰山意象

我們都在祈禱着,祈禱着霧退日出,雲蒸霞蔚,蒼龍入海,雲捲雲舒的壯美。遐想間我們可以看到人頭簇擁的剪影了,周圍漸漸的亮了起來,我們注視着,調準了鏡頭,對着那日出方向。慢慢的看清了觀者的面容也看到了失望,那一抹嫣紅,始終沒有出現,日出的地方始終是單色的清灰,我的心也隨着灰了起來,隨着思緒的變化,青灰變成了藍灰,我豁然感覺這種空濛靜麗的景象不也是同樣的沁人心脾嗎!我們在感動着豔麗恢弘的日出壯麗,也應該欣賞他的純潔與平靜。

大家都在無聲的期待,期待着沒有日出還有云海,然而一切還是不能如願,我卻在這失望的同時看到了希望,為什麼不去欣賞五嶽至尊的淨麗與曼妙,空濛與神秘。那雄踞五嶽之首的泰山極頂,也會被輕柔温潤的晨霧圈囿的平靜而靚麗,舒緩而飄渺。

豁然間在雲霧裏石縫間傲然靜立着一株不知明的野花,在晨霧的滋潤下晶瑩剔透,傲然獨放,色調淡然而亮麗,素雅而清新,似乎可以感受到那沁人的清香。我順着她望去,哇,一線間看到深不見底的壑谷,那就是“會當臨絕頂”的絕佳之處,雖然不能會當了,但我也可以感受無限風光在險峯了。忽而一陣風兒來,那一線可見的深邃,瞬間被晨霧填滿,恢復那淡藍的灰,平的如鏡,柔的似乳如脂。

陳元勝||泰山意象

站在泰山之巔,環視周圍,卻是出奇的平靜與舒緩,斷然沒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卻有臨絕頂而似坐廳堂立於舍的靜逸。這難道不是泰山晨霧給你的又一種恩賜嗎?難道這不是“一覽眾山小”與“山高我為峯”絕唱嗎?!

我試圖安慰孩子,沒有想到他卻有超出我們的淡然,怡然自得的閉上眼睛,享受片刻勞頓後的小憩。他一定會睡得比他的小窩安然恬靜。這真是居絕頂而悠然,閉目間問夢寫天真。

我們又信步天街,我們感動着晨霧給我們的眷顧,感動這晨霧給我們定格玉皇絕頂的每一處精彩,讓我們解讀泰山的點點滴滴,雖然天公不作美,然而,自然給了我們超自然的經歷,濕透的衣衫,濕滑如鏡的石階,卻似一個個鍵盤,伴隨着晨霧,把泰山晨曲奏響,這將是絕美的“最高”的交響!

陳元勝||泰山意象

我們感動着躍下五千級台階,

敲響生命的鍵盤。

我們感動着定格心底的日出,

我們感動着雖然沒有“一覽眾山小的”壯然,

卻孕育出“山高我為峯”的豪邁。

座座禪堂廟宇,

塊塊摩岩石刻,

雖然改變了些許自然,

卻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對話。一株株松柏,

一顆顆野果,

一隻只山雀,

一聲聲猿鳴,

與這嶙峋的山岩,

雲,

雨,

霧,

風,

雷,

電。

匯聚成五嶽至尊的萬象。

合奏出天地合的交響。

讓我們複製(泰山的)每一處精彩,

放大(泰山的)厚重的文化沉澱。

把(泰山的)精神傳達。

晨鐘暮鼓,

檀香繚繞,

道的博大,

佛的禪意。

凝鑄成東方的精神脊樑,

詮釋着恆定的人生命題。

伴着晨霧,

合着這晨曲,

帶着感動,

帶着遺憾,

帶着夢想,

更帶着力量,

去完成

人生歷程的一個個單元.......

晨鐘暮鼓,

檀香繚繞,

道的博大,

佛的禪意。

凝鑄成東方的精神脊樑,

詮釋着恆定的人生命題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陳元勝||泰山意象

【作者簡介】

陳元勝,一九六九年生於山東龍口市, 自幼喜歡書畫,酷愛文學藝術,勤學不輟,喜山水,善書法,精研諸家,廣收博採,已逐漸有了自己的風貌,願與各位同仁一道發展傳統文化,用勤奮礪煉心智,讓禪心孕育智慧,把本源的真善融入道的大愛,奉獻藝術!現為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煙台市作家協會會員,煙台散文學會會員。

壹點號煙台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37 字。

轉載請註明: 陳元勝||泰山意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