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旅遊熱度空前。10月3日,廣東交警發佈省內熱門景區路況信息,並更新緊急提醒,包括惠東巽寮灣、雙月灣濱海景區等地景區道路呈飽和狀態,呼籲遊客及時調整出行計劃,謹慎前往或避行;而在省外,九寨溝、泰山等地亦因已達遊客最大承載量而採取停售門票措施。
另一邊,鄉村旅遊市場的火爆令人眼前一亮。據南都報道,國慶長假前兩日,廣州接待鄉村遊遊客共計239.77萬人次,佔到了接待遊客總量的46.69%,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鄉村旅遊+體育”已成為不少遊客的新選擇,2021年國慶假期,“鄉村旅遊+體育+教育”的文旅概念逐漸成為新時尚,徒步、收割和農耕體驗受到歡迎。
一邊是大老遠跑去看人海或者車海,一邊是鄉村旅遊市場的異軍突起,兩則國慶假期的旅遊新聞,別有一番滋味可品讀。
首先要看到,國慶出行在謹慎防疫前提下的繁榮,背後是整個國家上上下下疫情防控成績和付出的支撐,包括旅遊接待地在內的各方面防疫準備,讓這個假期的旅遊市場依舊維持運轉成為可能。必須重申和提醒,新冠疫情之下的假期出行,無論如何,依然需要嚴格遵守必要的防疫規範,做好個人防護,不讓疫情壓抑下的旅遊衝動、久違的出行慾望壓倒最基本的社會理性。
在考慮了安全和健康因素之後,旅遊的質量自然會成為很多人權衡出遊的重要因素。正如南都報道所示,鄉村旅遊的複合型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快速補位,而鄉村旅遊最火爆的徒步、收割與鄉村農耕體驗,亦凸顯了“鄉村旅遊+體育+教育”的一種文旅新概念。有業內人士分析,該種表現正是疫情暴發後、“雙減”政策下的一種市場反應。
基於常態化疫情防控避免長途出行和減少人羣聚集的常規指引,不難發現各種就近的鄉村遊可能恰好是更符合防疫要求的一種出行新選擇。對於久居城市的人羣,旅遊所希望獲得的“換一種方式”的那些體驗和狀態,就近的鄉村旅遊同樣可以提供。
現代人所向往的那個詩與遠方,驀然回首,可能就在城郊不遠處。
國慶前夕,國家體育總局、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佈“2021年國慶假期體育旅遊精品線路”,其中就包括“廣東肇慶封開賀江户外運動環線之旅”,地處省際廊道——封開賀江碧道畫廊,一路騎行一路景,賀江、東安江蜿蜒貫穿其中,兩江四岸翠竹林立,道路旁農舍與田園風光交錯,這鄉村遊中的詩情畫意,正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青睞。
加之國家“雙減”政策的影響,有了更多自由活動時間的未成年人,可以在日益增多的鄉村遊項目中有所收穫:孩子們在更自然的環境中採摘、奔跑與徒步探索,觸摸自然的同時磨鍊意志,培養團隊協作與户外技能,也並非傳統的學科培訓可以給予。
更不要説,家庭就近出遊培養增進了親子關係,家長可以從假期長途出遊的成本核算與勞神的出行安排中脱身,高質量的就近陪伴所給予彼此的美好記憶,可能也不亞於那些令人困擾的舟車勞頓與“人從眾”。
鄉村遊的市場正在越來越豐富,鄉村遊的配套也在越來越完善。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信息顯示,在打造全域旅遊方面,前述“封開賀江碧道畫廊”在打造“1+N”(1個4A景區+6個3A景區)的旅遊發展佈局中,就通過旅遊景區這個“點”來帶動鄉村旅遊發展,形成產業集羣效應。有理由期待,從傳統景區到鄉村旅遊,不僅為高峯期的遊客人流疏散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思路,而且也為旅遊市場的多元化、為破解鄉村空心化難題與鄉村振興探索着各種可能性。
作為最基本公共需求的旅遊出行,不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需要鄉村旅遊的補位,哪怕在疫情散去的未來,現代人同樣需要對那些本就在咫尺之間的山水、田園、林湖、灣島有更用心的再發現,對旅遊的概念和內涵也需要一個更深入、更開闊的新思維。
(原題為《鄉村旅遊成新風尚,一舉多得大有希望》)
編輯:左海濤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