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老人
本可以輕輕鬆鬆安享晚年
可是卻選擇端起了相機
起早貪黑
沿着江邊到處跑
李啓明在拍攝鸚鵡洲大橋。
從2008年到2019年
從無數膠片到數塊硬盤
他拍下的40000張照片裏
到底藏着什麼秘密?
霞光中的鸚鵡洲大橋。李啓明 攝
"我想拍到以後不再出現的東西,這樣更有意義。"
1月13日,長報熱線接到了一通來電,來電人表示,他想談一談關於他拍的大橋。
隨後,長江日報探城記者聯繫到了這位78歲的老人,來到位於江岸區惠西小區他的家中,聽聽他的故事。
從2008年開始拍攝天興洲長江大橋,直到2019年10月8日楊泗港長江大橋通車,十多年間,李啓明一共拍攝了40000多張關於大橋的照片。
李啓明捕捉到飛鳥與大橋同框。
2004年退休後,得知老年大學開設有攝影課,李啓明從那時開始接觸攝影。
學習期間經常外出採風,“當時出去拍攝多是花花草草一類的,花草年年都有,我就在想,有沒有什麼東西是現在拍下來了,以後再不可能出現的,這樣就比較有意義。”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李啓明聽説天興洲在修大橋,去拍過幾次後,便迷上了看着橋樑一點一點生長的感覺。
從此,他便專注於拍攝大橋的修建,只要從報紙或者電視上獲得關於大橋建設的消息,他一定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去拍攝。
李啓明展示收藏的大橋書籍。
前前後後十多年間,一共見證了天興洲長江大橋、二七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4座跨江大橋的建成,“這四座橋每一座的通車我都在,都有記錄!”
建設中的楊泗港大橋。李啓明 攝
從最開始用膠片保存,到用電腦刻光盤,再到用硬盤來保存。據李啓明介紹,他拍攝的照片總數不少於40000張,硬盤已經存滿了八九個。
李啓明用來裝硬盤的小盒子。
"坐凌晨4點的夜班車,要在太陽出來之前趕到。"
鸚鵡洲長江大橋開始修建的時候,李啓明並沒有獲得信息。偶然一天看到江中心有個東西,憑藉之前的經驗,他判斷“應該是在修橋!”
藍天下正在建設中的鸚鵡洲大橋。李啓明 攝
回到家後李啓明就趕快查報紙,原來是鸚鵡洲長江大橋的圍堰出了水面,第二天他就趕過去拍攝。
在鸚鵡洲長江大橋快要通車的時候,施工工人告訴他,楊泗港長江大橋已經開工了。
於是,李啓明就按照大致路線,找到了施工點。“我就在楊泗港附近一點一點找,費了很大的勁,找到的當時還在平整場地,所以楊泗港大橋是我拍攝最全面的一座。”
在空中忙碌的建橋工人們。李啓明 攝
一座橋從破土動工,到最後通車,李啓明一拍就是好幾年。
“這是錨定”“這是3號塔”“這裏已經開始鋪路了”......面對所拍攝的照片,李啓明如數家珍,講到“得意之作”時神情都亮了起來,每一張都能講出當時的現場情景。
掩映在光影中的楊泗港大橋。李啓明 攝
“最苦的一次是為了拍楊泗港的夜景,想了好多辦法。”他最開始是嘗試搭早班車,結果去到地方天都白了,拍不到想要的效果。
“後來看到24路車可以到而且還有夜班車,就從家裏走到解放公園,搭凌晨4點的那班車。”下車之後,還要花半個多小時走到施工點,趕在太陽昇起之前拍下滿意的畫面。
楊泗港大橋的雄姿。李啓明 攝
最開始李啓明只在漢口進行拍攝,為了拍攝角度全面,就試着摸索到南岸拍攝。經常是先拍了江北,過了幾天又到江南去拍。在記錄4座跨江大橋的建設期間,他的腳步踏遍了沿江兩岸。
"路變寬了車也多了,周圍的環境也都跟着變好了!"
1962年到1993年,因為工作原因,李啓明在堤角附近的長江邊住了30年。“當時只有武漢長江大橋,我深深體會到,去到武昌要很長時間,一天打個來回還比較困難。”
楊泗港大橋通車當日橋上的車流。李啓明 攝
隨着一座一座大橋的建起,李啓明切身感受到武漢的變化。“我原來到青山去拍天興洲大橋的時候,下了公交走到江邊要走半個多小時。後來再到那裏去的時候,路也寬了車子也多了,橋修好了周圍的環境也都跟着變好了!”
建設中的楊泗港大橋。李啓明 攝
自從2019年拍完楊泗港大橋通車後,因為年事已高,李啓明就沒有繼續拍攝大橋,而是專心做起了整理工作,將所拍到的照片按時間順序分類存放在各個硬盤中,筆記本上也記得密密麻麻。
李啓明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
在挑選照片時,當長江日報探城記者説出“這張很好看”時,他總是將手一揮,“我覺得這張還不行,還有比這個還漂亮的!只要遇到好天氣,隨便哪個橋,都能拍的漂亮!”語氣中,皆透露着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愛與自豪。
這位拍橋老人的故事
正是千千萬萬個
對城市飽含深情的人的縮影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感受着武漢的變化
他們生活在這座城市
為這座城市的發展
感到驕傲與自豪
(長江日報地鐵傳媒研究院 出品)
【實習編輯:商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