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險境?讓旅友徐霞客困在“東南第一山”的雁蕩山?
自離開初次登上天台山後,徐霞客一行就奔雁蕩山而來。
雁蕩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雁蕩山素以獨特的奇峯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
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史稱“東南第一山”。
雁蕩山峯巒眾多,斷崖峭壁。徐霞客一行登上盤山嶺,遙望雁宕山的那些山峯,就像芙蓉直插藍天,片片花瓣般的景色直入眼簾。
越過謝公嶺,渡過一條溪澗,順着溪澗岸向西走,去靈峯的道路上。對於靈峯的景色,徐霞客寫道:“剛一轉過山腋,就見兩邊的巖壁陡峭筆立,直亙雲天,險峯重重疊疊,形態萬千,有的像刀削般直立,有的像羣峯簇擁,有的像並列的竹筍,有的像挺拔的靈芝,有的像筆一般直立,有的像頭巾一樣傾斜。山洞洞口有的像捲起的帷帳,水潭有的碧綠得像澄清的藍靛一般。雙鶯峯如羽翼相接的雙飛鶯獷五老峯酷似五位聯肩並行的老翁。走過景緻如此幽奇的一里多路,到達靈峯寺。”
第二天徐霞客從靈峯寺尋覓碧霄洞,經過水簾巖,來到靈巖寺。靈峯、靈巖、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蕩三絕”。在靈巖,徐霞客更是稱讚不已。在靈巖寺徐霞客寫道:四面圍合着絕壁,摩天臂地,通過曲折的小道進去,彷彿是另外開闢幽來的一個廣闊世界。
靈巖寺位居其中間,北面則是屏霞嶂。屏霞嶂頂部平而整齊,岩石呈紫色,高有數百丈,寬與高相稱。屏霞嶂左面是展旗峯,右面是天柱峯。介於屏霞嶂右脅與天柱峯當中的地方,最先看見的是龍鼻水。徐霞客稱這裏是是屏霞嶂右邊的第一奇景。
屏霞嶂西南面是獨秀峯,比天柱峯小,但高度和岩石的尖鋭卻不相上下。獨秀峯之下是卓筆峯,高度有獨秀峯的一半,岩石的鋒鋭卻與兩峯一般。
南面的山坳間,轟然向下飛瀉的,就是小龍漱瀑布了。
隔小龍湫瀑布與獨秀峯相對的,是玉女峯。玉女峯頂開滿鮮豔的春花,很像是玉女髮髻上的裝飾。從此經過雙鸞峯,即以天柱峯為盡頭。雙鸞峯僅止有兩座山峯並列聳起,峯脊有“僧拜石”。由屏霞嶂的左脅,介於展旗峯的中間地方,最前是安禪谷。東南面是石屏風,形狀相似屏霞嶂,高度、寬處各為屏霞嶂的一半,正好插在屏霞嶂的盡頭處。
石屏風峯頂有“蟾蛛石”,與屏霞嶂側面的“玉龜石”相對。從石屏風向南去,展旗峯側面的褶皺中,有小徑一直通向峯頂上,石瞪級的盡頭處,有石門坎阻隔着。俯身石門坎而窺看,下臨似乎看不到地,頭頂上嵌鑲着高高的天空。展旗峯外有兩個圓孔,側面有一個長孔,亮光從孔中射進來,別有一種境界,這就是天聰洞,是屏霞嶂左方的第一奇景。尖峯與高山重重疊疊,左右迴環相對,奇異精巧的景緻層出不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第三天徐霞客一路翻山越嶺,流霞與山間的色彩相輝映。險要的山道盤旋、曲折,越過山坳向右轉,有溪流浩浩蕩蕩,山澗底部的石頭平坦得像細磨刀石。經過常雲峯,就見大剪刀峯介立於澗旁。大剪刀峯北面,重巖陡然聳起,它的名稱叫連雲峯。從這裏,山環水繞,峯迴壁合,巖崖窮盡了。徐霞客看到了大龍漱瀑布。瀑布的流水,轟然下瀉,直搗潭中。山岩的態勢開展而陡峭,而流水沒有河牀承受,於是騰空飄蕩而下,頓時令人目眩而心有恐懼,幕布聲勢浩大,怒濤奔騰,傾瀉而下,態勢變幻極大,瀑布如噴雪,聲大如雷轟鳴。
一路的奇景,更讓徐霞客一心想要遊覽雁蕩湖。
第四天為了遊覽雁蕩湖,請清隱和尚的徒弟作嚮導,每人手握一根枴杖,在深草中攀登,一步一喘地走了數里路,才到達高峯之巔。
站在頂峯,四下一望,白雲瀰漫,一片白色平鋪山峯下面。各座山峯就吞雲吐霧的朵朵鮮花,僅只露出一點峯頂,陽光輝映在峯頂之上,這景緻就好像盛冰的玉壺、清淨潔白的瑤台神仙世界一般,讓人不能辨別哪是雲海、哪是山川陸地!
向北遠望,山坳中巖壁削立,裏面石筍茂盛繁疇差不一三面有佈滿綠樹的山崖環繞,景緻更比靈巖寺優美。
但是到這裏嚮導已經告退了,但是翻越一座山徐霞客發現山上無路。
徐霞客想起,《大明一統志》説:“雁蕩在山頂,龍揪瀑布的流水,就是從雁蕩而來。”
認為現在是地勢越來越下降,於是改變路線,向高峯上行。
不過山越來越高,山脊越來越狹窄,石片的稜威鋒芒非常突出,使人感到像在刀背上行走。每越過一道山脊,即遇到一座陡峭的山峯,徐霞客都是從如刀劍般鋒利的石片的縫隙中攀援而上。經過多次,徐霞客想到:“但見所經境地難以容足,又怎麼能容納下一個湖泊呢?”
徐霞客一向懼怕石片鋒利逼人,但是山峯是石片鋒利,幾乎無法放置腳了!
徐霞客在山崖上躊躇再三,不敢再由原來的小道返回。
沒有辦法,徐霞客於是叫僕從們脱下四條裹腳布接成布繩,從懸崖上懸空垂下,先讓一僕從順布縫下去,徐霞客第二個跟從他下來,但是等下到石級處,僅僅能容納腳,再沒有多餘的地方。遙望巖壁下面,非常陡峭,深有百丈。
徐霞客想要設法攀援上去,手拉布繩試着往上攀登,布繩被凸突的鋒利石頭所緊勒,忽然中斷。徐霞客重新把布繩續接好使它懸空,竭盡全力挽布繩騰空跳躍,得以再次攀登到上面的岩石上。脱離險境,回到雲靜庵時,太陽已漸漸西墜。徐霞客及僕從們的衣服和鞋子全都弄得破敝不堪,尋覓雁湖的興致大為衰落。
二十年後徐霞客再次攀登雁蕩山,在遊覽各個山峯後,這次徐霞客邀請羅漢寺法師一行遊覽雁蕩山,終於來到了雁湖,“窪中積着水,形成叢草繁生的地方,視野所到之處,一片青翠碧綠,這就是所説的雁湖。”
雁蕩湖景色優美,有詩曰:“一望連天海,湖寒長似秋。空山歸宿雁,亂獲映蒼洲。”
雁蕩山毗鄰東海,在雁湖崗頂眺望東海,海天一色,雲海蒼茫,浩渺無際,是觀賞日出和雲海的好地方。
第二次徐霞客遊覽雁蕩山感慨,想起上次尋雁湖,被斷絕的崖壁阻止,於是墜着繩索而下,墜下來的地方就是這裏。從前遊歷了雁湖西部,這一次往東出到雁湖高處,再也沒有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