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煙山
青居煙山又名黛玉山 曾被譽為“治南名山” ,海拔452.5米,由君子峯,金樓峯,東巖峯。主峯金樓峯,壁立七八丈,雄險天成。直上數十仞,巋然傑峙,山頂寬100餘米,四周石壁中擁天池,林木葱蔚,煙霧四時不散,為消夏勝地。
山青水秀,詩人遊客詠贊它。他們乘一葉扁舟在青居的山水間飄飄悠悠,這裏黛青的羣山觸目而成色,這裏碧綠的江水使他們心靈更澄澈,興致匆匆間,登上山看一看在“五友亭”內坐一坐,品評一番山上的石刻題記,下得山來末了抬頭望一望煙山,樹木葱蔚,煙雲飄繞,激發出的詩情如江水汩汩流出,於是繡口一開,筆管一抖,一首首光耀河山的詩篇赫赫然在史籍中生輝。
五友亭
《輿地紀勝》卷156順慶府:五友亭“遊丙題雲:
明月清風為道友,
古典今文為義友,
孤雲野鶴為自在友,
怪石流水為娛樂友,
山果橡慄為相保友,
是五友者, 無須臾不在此間也”。
【煙山煙樹】“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南朝宋鮑照《從登香爐峯》詩:“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唐孟浩然《閒園懷蘇子》詩:“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元周孚先《蝶戀花》詞:“舟艤津亭何處?曉起瓏璁,回首迷煙樹。”許地山《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我記住遠地煙樹,就係君去處。”
清人何琬有詩讚雲:“水向夔東浮綠去,峯從閬北送青來。”
造山運動沒有忘記給青居造山,胡亂地堆了些風化軟石,並敷以小綠而成,蟄伏在嘉陵江東,因此沒有偉岸,沒有奇特,更沒有神仙,但卻許給了温柔,玲瓏如四川的小姑娘,美得出奇,聽其“黛玉山”古名便知優雅。
嘉陵江邊堆了一個東巖,在中間一個君子峯,而在北又配了金樓峯,三峯峭拔,互成犄角,於頂再添平壩,乃天然軍事要地,這也難怪諸葛選此地練兵,留下佳話;餘玠於此抗蒙,寫下悲壯。也許,這些都違逆了造山主的本意,山清水秀豈可用於戰火?
靈蹟寺原名大佛洞,是一座“半洞半屋”的特別建築,洞寬5.13米,高約7米。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於洞右鑿佛像三尊,與唐像大小相符,並在左右岩石上刻有千餘小佛像。清乾隆壬子,邑人何琬培修有記,其後寺圯。民國十三年場紳林子福等復募資建殿守護之,仍稱靈蹟寺。
陳以勤曾書“壁立萬仞”和《靈蹟廢寺》一詩。尾峯東巖左側的石壁上,唐宋明清原題刻頗多。據《南充縣誌》記載,此處為唐開元八年(720年)鑿石為洞,造大佛三尊,均高丈六尺,工甚精細,表現了唐代的優美風格。明代增鑿一洞,又造大佛三尊,與唐像大小相符,並在左右岩石上刻有千餘個佛像。這裏是南充境內歷史上宗教造像的代表。只可惜,上世紀60年代大多被毀。保存完整的有宋代劉子晉的題記《重修東巖記》,以及明代陳以勤的《遊靈蹟寺》題刻。幾處石刻書法風格各異,特別是陳以勤的字跡,實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