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不忘敬畏自然在小紅書搜索露營,有 420 萬+篇筆記。這是一種時興的生活方式,坐在便攜帳篷中,展開摺疊餐桌,眼前潺潺流水,頭頂鳥鳴山間。但 8 月 13 日在四川彭州龍槽溝突發的山洪災害,打破了逃離城市的浪漫幻想。温柔而靜謐的避暑勝地,揭下了歲月靜好的一面。頃刻間,危險來勢洶洶。危機早有預兆龍槽溝的陰晴不定,並不是毫無預警。它屬於地質災害點位,不是景區,更不適合做露營目的地,曾於 2015 年和 2017 年發生山洪災害,河道兩旁均設置了防護圍欄和警示標語,溝口還設有鐵門隔離。但鐵絲網等障礙物不久就被遊客破壞,還有人繞到湔江河灘,通過水溝進入龍槽溝內。危險來臨前夕,也早有預兆。最近四川正值汛期,山洪災害頻發。從 2015 年以來,龍槽溝在雨季經常成為泄洪渠。
8 月 13 日 14 時 37 分,彭州市龍門山鎮接到氣象預報,轄區有對流雲團生成,將伴有短時強降雨。當地工作人員接到通知後,前往勸離龍槽溝和湔江河灘等地的遊客。當危險到達,一切都來不及了。龍槽溝此次爆發的山洪是「齊頭水」,剛聽到河道里傳來轟鳴聲,水頭即刻就到達眼前,有親歷者「上岸一分鐘就聽到了山洪的咆哮」。
8 月 13 日 15 時 30 分,龍槽溝突發山洪,未撤離遊客被捲入洪水;截至 8 月 14 日 13 時,山洪共造成 7 人死亡、8 人輕傷。
但在小紅書、抖音等種草筆記裏,龍槽溝被包裝成「成都周邊的寶藏耍水地」「夏季避暑好去處」。再加上週邊有配套停車場和公共廁所,進龍槽溝被要求掃行程碼,各種因素模糊了安全防線,當地「珍愛生命,請勿下河」的告示形同虛設。而另外一些「網紅打卡點」,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近日,杭州建德欽堂鄉謝田村的一處廢棄礦洞成了小紅書熱門打卡點——「全新的未知世界」「完美避暑勝地」「多處水潭拍照出片」。
當地一共 5 個礦洞,它們實際上是關停的碳酸鈣礦,最早被一羣桐廬的越野車愛好者們發現。礦洞彼此相通,岔路多像迷宮,山壁上的石塊和山體有裂縫,隨時可能有落石。前往礦洞的路也十分複雜,親自前往的都市快報記者為了上山,汽車輪胎開到冒煙,最後的路又陡又窄,只能徒步前行。另外,未知的病原體、深不可測的地下河或者湖泊、沒有手機通訊信號......洞穴探險的風險因素數不勝數。2018 年,有博主去雲南探洞,結果回來後患上重症肺炎。
目前,考慮到安全問題,5 個礦洞的洞口已連夜用水泥和磚塊封住。當地村委透露,此前沒人來探洞,不知道什麼原因,今年夏天,來礦洞的人開始多了起來。
此前種草的博主,現在刪了帖子改了口吻:「當地村委頂着 40 度高温連封五洞!人需敬畏自然,安全户外很重要。」被濾鏡掩蓋的危險事後諸葛亮般的追溯,將打卡地的一切風險因素平鋪於紙上,旁觀者再清晰不過。但前往網紅打卡點的遊客,主動或被動地將這些因素忽略了。科學的户外運動,需要一定的野外求生知識和預估風險意識,如何面對極端天氣問題就是其中之一。種草筆記的創作者與受眾,均未對此重視起來,溯溪被包裝成郊遊,探洞變成了山林野趣。他們並沒有真正做好「探險」的準備,只是將其視作單純的體驗。
在山洪席捲之前,龍槽溝看起來如此美好:距市區 1.5 小時車程,水涼,景色好,沒有門票。一個原因在於,生活在鋼筋水泥裏的人們,被疫情等困住了生活半徑,接觸自然的機會以及尋求樂趣的方式,越來越多地來自朋友圈和各類社交平台,用給定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將他人的生活體驗再咀嚼一遍。浮光掠影的筆觸以及淨化過的信息,只記錄着自然美好、酷、小眾的一面,而它亙古的地質和氣候未被敬畏。而那麼多人曬出筆記,這麼多遊客一起來到這裏,又助長着彼此的僥倖心理,讓他們對警示牌和圍欄視而不見。
當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在一方屏幕中湧現,反而更考驗自身的信息蒐集能力。廣州市登山協會副秘書長黃淑惠表示,「野生」峽谷這類旅遊地,風險防範要從源頭做起,比如向當地人瞭解情況。信息差並不只帶來危險。「打卡」遇到「照騙」景點,又何嘗不是一種苦果?從社交平台選擇打卡方式後,又在社交平台向外界展示生活,最終形成一個閉環。
早在 2015 年,「極限自拍」就反映着這一現象。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對於很多人來説,如果拍攝一張危險的自拍照能贏得非常多贊和評論,那就是值得的:點贊數是衡量一個人有多受歡迎的指標。在今天,僅僅放上一張自拍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人人都在這麼做。於是你拍的照片越極端,你就越有可能脱穎而出,得到好多贊和評論。
在愛範兒所在的 TIT 園區內,也有網紅為了出片效果,踩在玻璃桌上或爬到樓頂拍攝廣州塔。其實,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平台的流量導向有其原罪。
「豹變」採訪的資深互聯網營銷人士王凱指出,一方面,越小眾、越驚險刺激的內容,流量可能越高;另一方面,平台一般採取機器審核+人工審核,「黃賭毒」等內容較易檢查,但網紅打卡地在出事前很難篩選出來,不好貿然禁止用户分享。社交平台為人創造、為人服務,也「反向馴化」着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一邊積極地展示自我,渴望被外界知曉,一邊也讓展現方式更千篇一律。為了脱穎而出,往更小眾的方向拓展,然後再次千篇一律。平台促使希望被關注的人們挖掘各種「與眾不同」,再往上添加層層疊疊的語言和視覺濾鏡。而不明真相的人們,又被打卡或炫耀心理所困,將他人的標準當成了自己的準則,沒有戒心地前往一探究竟。讓危險可見危險頻發,平台已有所反應。在小紅書搜索「龍槽溝」「礦洞探險」等關鍵詞,均有「旅遊出行,安全第一」「造型很美好,安全更重要」等提示,此前的種草圖文也已經消失。
但覆蓋範圍更廣的「野景區」「野温泉」等關鍵詞,並沒有任何提示。「野遊」景點不在政府規劃的範圍之內,基本都有潛在的風險。不過,如果平台事無鉅細地管理如此大體量的數據,也並不現實。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指出,對於互聯網平台而言,追蹤到所有存在風險的「網紅景點」有一定難度,但平台方針對網紅景點有義務進行主動的風險提示:平台方可以通過視頻和評論中的關鍵詞進行算法提取,從而對存在高風險的網紅景點進行分析判斷,向用户發出警示。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此外,當這類風險種草帖子被多人投訴時,平台也應給予審核,比如「由於山裏天氣不穩定,龍漕溝被當地禁止進入,只有翻山越河才可以」等有明顯安全隱患的內容。安全隱患,不只在小紅書出現。今年 7 月,TikTok 面臨多起訴訟,理由是平台上的「停電挑戰」(Blackout Challenge)鼓勵用户勒住自己直到昏迷,導致幾個 15 歲以下的孩子死亡。
The Verge 指出,各類挑戰一直是 TikTok 體驗的核心部分,有些挑戰僅僅涉及簡單的舞蹈動作,而其他挑戰則不那麼温和。社區生態的惡化,或許是流量導向的 UGC(用户生產內容)平台在增長過程中必然遇到的困境。當 TikTok 的「挑戰」試探危險邊緣,小紅書的「種草」走向了獵奇和小眾。營銷類筆記造假、虛假濾鏡景點過多等問題,也一次次將小紅書送上風口浪尖,使得小紅書經常和中產、炫富、消費主義等詞語掛鈎,和它所強調的「真誠分享」背道而馳。然而,悲劇的發生有多個責任方,未聽勸告的遊客、不負責任的網紅、忽略風險提示的小紅書平台......社區的底線,也應由各方共同提高。
圖片來自:紅星新聞對於「停電挑戰」,TikTok 發言人聲明:「停電挑戰早在平台存在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從來都不是 TikTok 的趨勢。我們對用户安全的承諾保持警惕,如果發現相關內容將立即刪除。」雖然略為傲慢,但也是事實。在小紅書種草開發程度低、配套設施不成熟的「野景點」前,悲劇也曾經發生,平台讓它們更容易被數以億計的受眾看見和傳播,更容易讓我們在從眾之時忽略美景之外的危險。不論是平台、網紅還是用户,敬畏自然應是所有人最基本的價值觀。我們正在招募夥伴▌科技硬件編輯
預期待遇:10K-25K/月
崗位職責1. 負責消費電子產品的體驗測試以及產品評論
2. 商業項目的創意策劃以及執行崗位要求
1. 本科及以上學歷,在消費電子及其他科技領域有 2 年以上報道經驗
2.瞭解技術領域近三十年的脈絡,瞭解生活方式因何而變
3.熟悉近十年主流的消費電子硬件設備,熟悉產品工業/交互設計
4.清晰的思維邏輯,流暢的文字表達,優秀的審美
5.簡歷請附至少兩篇作品
簡歷投遞郵箱:hr@ifanr.com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工作地點: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中路 397 號 TIT 創意園區品牌街 5 號
反人類的驗證碼,早應該被幹掉
16.5萬的愛馬仕自行車被搶光,為它買單的人不是「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