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過一個景區,發現廟門口有個石碑,石碑下面有一隻烏龜,當時感覺很奇怪,這個老龜犯了事,被壓在石碑下面了嗎?
後來,問了導遊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原來這隻龜不是真正的龜,它的學名叫霸下,也叫贔屓[]bì xì ] ,是龍的第六個兒子。
我們知道,龍生了九個兒子,而且個個不同。其實,在古代傳説中,龍是個行為極不檢點的神物,喜歡與各種各樣的動物媾和。與牛相交生下了大兒子囚牛,與獅子相交生下了五兒子狻猊(suān ní),與烏龜相交生下了六兒子霸下。
所以説,霸下不是一隻龜,而是一隻雜交動物,它的母親是一隻龍,它的父親是一隻龜。
仔細看霸下的軀體,你會發現它的身體是龜的,但它脖子以上包括頭是龍的,而且它還有鋒利的牙齒,烏龜是沒有牙齒的。
瞭解了霸下的出身,再來介紹一下霸下為何揹着石碑。
這裏面有一個傳説。
很久很久以前,霸下是個天生神力的巨獸,而且生性頑皮,喜歡把東西搬過來搬過去,常常樂此不疲,結果弄的地動山搖,天崩地裂,洪水肆虐,民不聊生。
霸下搬的是啥?
人家搬的不是玩具車,而是三山五嶽,“三山”就是黃山、雁蕩山、廬山,“五嶽”就是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霸下把山東的泰山搬到了陝西,把陝西的華山搬到了山東,還把安徽的黃山搬到了江蘇,這樣一搞,結果就亂了套了,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當時,大禹忙着四處治水,霸下老是搬來搬去,打亂了他全盤治水計劃,於是他找到了霸下,對他説服教育了一通,什麼生態平衡啦,什麼環境保護啦,霸下聽的一愣一愣地,這是啥名詞,根本沒聽過。
大禹最後説了句:“算了,跟你説多了也沒用,你就跟着我幹吧!叔按月給你發工資,而且還讓你繼續搬東西。”
霸下閒着也是閒着,就跟着大禹幹了。大禹需要堵住洪水,霸下就把附近的小山搬過來,堵住洪水;大禹需要疏導洪水,霸下就把擋路的山脈搬走。
霸下成了大禹的治水利器。
有了這隻治水利器,大禹很快完成了治水任務。可是,霸下閒不住啊,還想繼續搬東西玩,如此一來,又得地動山搖,洪水肆虐,天昏地暗。
大禹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親自挑選了一座大山,在山體上刻下碑文,又請來太白金星施了一道符咒,頓時山的重量驟增,大約有地球的重量。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大禹把霸下找來了,對它説,這座山礙事,請它幫忙搬走。霸下一看,小意思,小山而已,泰山咱都搬過,別提這座小山了。
説着,霸下深呼一口氣,起!起!起!只見豆大的汗珠嘩嘩直下,這是霸下平生搬的最重的山了,它並不知道大禹早就做了手腳,還以為自己長時間沒鍛鍊,肌肉鬆弛了呢!
霸下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好不容易把山搬到了自己的背上,可是等它想卸下的時候就麻煩了。
山實在太重,直直地壓在它的背上,甩也甩不掉,漸漸的,霸下沒了力氣,只得乖乖地呆在原地,哪也去不了了!
從此以後,霸下背上多了一座碑,這便是老龜馱石碑的由來。
因為霸下能負重這個特點,所以古代許多大型工程完工後,都會將記載着功德的碑文放在霸下身上,象徵着功德無量,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