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位於寧夏的最南端,也是最具西北氣息的一座城市。
在我的想象中,那裏應該是黃土裸露、千溝萬壑、偏遠閉塞。“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天上沒只鳥”確實曾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但如今的固原已不再單調灰暗,經過植樹造林與生態移民,讓這座城市成為了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那麼你,又見過怎樣的固原?
-01- 一座被六盤山所塑造的城市
固原市位於中國黃土高原的西北邊陲,是典型的黃土地。
它南連隴南漢中,北接銀川平原,向東與關中大地隔山相望,西連整個河西走廊,是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樞紐。由於受河水切割、衝擊,形成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多川少的地理特徵。
因地處黃土高原暖温半乾旱氣候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蒸發量大於降雨量,多災害性天氣,冬季漫長寒冷、春季氣温多變、夏季短暫涼爽、秋季降温迅速。
境內以六盤山為南北脊柱,將固原市分為東西兩壁,兩區交界地質學上稱為龍首—六盤深斷裂,整體呈南高北低之勢。
六盤山也是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六盤山山腰地帶降雨較多,氣候較為濕潤,宜於林木生長,有繁茂的天然次生闊葉林,使六盤山成為黃土高原上一個“綠色島嶼”。
-02- 蕭關古道、巍巍古城
固原歷史悠久,是中國遠古文化發祥地之一,曾是我國古代西北重鎮和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文化底藴深厚,自然風光秀美、民俗風情濃郁。境內廣泛分佈着公元前2500-2200年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也是草原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的結合帶。
固原博物館內收藏的鎏金銀壺、琉璃碗等珍品,引發着人們對這古絲綢之路曾經繁華的無窮想象。鼎鼎有名的須彌山石窟,也是歷史繁榮盛景和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凝結燦爛成果的見證者。
-03- 苦盡甘來
寧夏固原地區是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明清時期,隨着人口不斷增多,毀林開荒,森林不斷減少、水土流失加劇。清末更是經歷了一場生態浩劫,被稱為左宗棠筆下“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1949年解放也是當時公認的全國最貧困地區,曾被稱為“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年年乾旱,放眼望去,全是一望無垠的荒涼黃土。西海固人一度只能靠耐旱的馬鈴薯活命。
但近年來,固原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封山禁牧、生態移民、污染減排等措施,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固原又重新成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
每一條阡陌 都可以勾畫出生機,即便荒山 也能鋪就繁花,這,就是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