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野猴不遇,不妨豁達看待丨九派快評

文/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國祥

近日,一張“外地遊客投訴到峨眉山看不到猴子”的投訴記錄截圖在網絡上熱傳。有網友戲謔猴子也耍大牌,也有網友指責遊客無理取鬧。這名外地遊客專程到峨眉山景區看猴子,但沒有看到,於是認為是當地政府將猴子全部關了起來。該遊客認為如果猴子被關起來就應該公示,要求景區把猴子放出來,當日之內必須要看到猴子。

尋野猴不遇,不妨豁達看待丨九派快評

這條新聞最重要的價值是“心連心服務中心”的暖心回覆:峨眉山猴子都是野生猴羣,有自己的生活習性,景區面積很大,管理人員無法強制讓猴子出現在某個地點。希望大家尊重野生猴羣的生存規律,科學賞猴。

如何護衞野生猴羣的種種科學措施,得到了一次難得的普及和宣傳。這可能是投訴遊客意外所得。讓人啼笑皆非的投訴,變成一堂國家二級動物保護課。不論是回應方式,還是回應內容,都值得點贊。

旅遊是遊客與旅遊公司和景區簽訂協議的活動。按合同落實。違反合同,要求補償。回首往昔,有多少資深遊客在同類消費中吃了這樣的悶虧。八月十五沒有賞到月的,值守山頂沒看到日出的,看火山沒看見噴火的,潛海底沒撞見鯊魚的,風雪遮住天池容顏的,季節脱去草原綠衣的……古代唐詩裏有不少“訪人不遇”的故事。賈島訪隱者不遇,寫詩表達了對隱者高潔脱俗的仰慕;葉少翁遊園不成,轉而理解主人憐䓍惜春,通過出牆紅杏,暢想一番園內春色。李白、王維、李商隱、韋應物等都有過“訪人不遇”,但沒見他們抱怨,多是移情賞景,寫下美麗詩文,表現出隨遇而安、沒遇也然,理解別人、解脱糾結的品性。

現代社會交通和通信十分便利,一般不會發生“訪人不遇”。有了契約和維權等現代意識的人們,若是能夠傳承唐代詩人們那種文化滋養出來的儒雅和淡定的處事態度,我們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和文明。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6 字。

轉載請註明: 尋野猴不遇,不妨豁達看待丨九派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