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原名徐壽康,中國現代美術家,他畫筆下的奔馬獨步畫壇,享譽整個世界。徐悲鴻的藝術人生,對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與格局影響深遠,在他的身上能夠看到卓越的大局觀,32歲留洋回國,他放棄了國外的顯赫薪資和待遇,投身於國內的美術教育工作。他的身份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畫家,對於中國的美術史而言,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是一位具有着英雄氣質的藝術家。一起走進徐悲鴻的人生,去感受他對美術事業的無私。
出身貧苦,賣畫賺錢1895年7月份的一個夏日的夜晚,江蘇宜興的一家破舊房屋裏,傳來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這户人家姓徐,他們剛剛得了一個兒子,他的父親給這個孩子取名為徐壽康,寓意為“長壽安康”。但是壽康的整個童年,卻過得並不順遂。壽康的父親徐達章,是村裏的教書先生,除了經常在四叔給孩子們上課以外,又很擅長書法繪畫,經常通過給鄉里人畫畫寫字,來賺取更多的薪水來補貼家用。
壽康幼年的時候跟着父親學習,9歲的時候開始跟着父親學畫。13歲的這一年村裏發了大水,家裏那幾間容身的舊屋,也被洪水給淹了,母親種的那幾畝田,更是毫無收成。徐壽康將這一切看在眼裏,為了能夠補貼家用,他開始跟着父親一起賣畫為生,輾轉鄉村鎮裏的賣畫生涯也十分艱苦,但是這一時期卻豐富了徐壽康的閲歷,開拓了他的視野。在他17歲的這一年,父親突然病倒,他只能一個人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擔。為此他在三個學校教孩子們畫畫,雖然這份工作薪水微薄,甚至學校那些老師都嘲笑他沒有學歷,但是他卻樂在其中。
其實在他賣畫的這些年裏,他一直想借機會學習西方繪畫,可是苦於沒有機會。心中苦悶的他,下一個深秋傍晚看到天空鴻雁哀鳴,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我將以哀鴻自況,發奮繪畫!”,此後他改名為徐悲鴻,開始了他學習西方繪畫的艱苦道路。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甚至沒有接受過正統繪畫教育的年輕人,在多年以後竟然成為了一代繪畫大師,成為了推動中國現代美術事業進步的藝術家。
立定志向,跌跌撞撞前行徐悲鴻認定了學西方繪畫這件事,19歲的他去到了上海,雖然他心中有夢,但是首要解決的卻是温飽問題,而他唯一能夠拿出手的就是繪畫。帶他去上海之前,他的一位同鄉好友就將他引薦給了當時復旦大學的校長,本想着能夠憑此獲得一份工作,可是事情遠沒有他想象的順利。因為校長與他一見面,看到的是一個毫無學問,身材瘦弱,有幾分古板木訥的年輕人,他覺得這樣的人竟然成不了大事,猶豫了一會兒,就將幫徐悲鴻找工作這件事情完全推辭了。
在他來上海之前,身上所有的家當都留給了家裏人,口袋裏空蕩蕩的他,連吃飯錢都拿不出來。為了解決温飽問題,他將隨身帶來的鋪蓋和大褂都拿到典當行裏換成了三天的口糧。他在城市徘徊,希望能夠在這個繁華之地找到一份工作。遊蕩在街頭的他偶然看到商務印書館門口貼出來的告示,這裏需要一個繪畫插畫的小職員,徐悲鴻連忙畫了幾張畫稿送了過去,隨後每日焦急等待着能夠被錄取。
只是天不遂人願,他先得到的消息是自己已經通過了此次的應聘,接下來就有着管吃管住,又能夠額外學習法語的機會,誰知道到了第2天早上,總負責人又駁回了他的畫稿,認為他的畫風太過粗糙,並不適合這份工作。這彷彿一個晴天霹靂,剛在心中點亮的火焰,就被一盆冷水打滅,黃浦江上吹來的風有幾分寒冷,讓他緩不過神來。人們只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站在頂峯上的光彩,卻不知道他們曾經為了那份往日後的成功,在暗夜裏跌跌撞撞前行多年。
出國留學,成績斐然當然命運之神也沒有輕易拋棄徐悲鴻,在友人的資助下,他通過自身的努力,在20歲的這一年考入了震旦大學,這所由法國教會創辦的大學,為他日後留學法國打下了堅實基礎。徐悲鴻人生的新天地,也是在這裏打開的。當時的震旦大學有許多著名的畫家,也有許多進步人士,徐悲鴻不僅得到了這些人物的讚賞與指點,增強了他的繪畫功底;在當時進步思潮的影響下,他開始尋求中國藝術的改變,他想要打破常規,讓中國藝術在世界畫壇上大方異彩。
在這所大學的課業完成以後,當時的北洋政府打算資助一批留學生,徐悲鴻與政府中的有些進步人士交好,憑藉着這個機會,24歲的他終於能夠前往法國巴黎留學。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當時的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每次學院考試之中他都要力爭上游,平時的閒暇時間,他沒有沉浸在巴黎的浪漫風情之中,反而永遠馬不停蹄地奔波於這座城市的各大博物館,對於那些經典名畫細細研究,大學老師的每次研討會他也不會錯過。
即便徐悲鴻如此努力,卻仍然被外國人瞧不起,當時的中國在全世界面前都是一副軟弱無能,封閉落後的樣子,外國人以高高在上的眼光,貶低着徐悲鴻的努力,甚至從來不認可他的天賦。儘管有着嘲笑與質疑,徐悲鴻卻沒有卑躬屈膝,或者是顯露出半分諂媚的姿態,他對那些瞧不起他的外國學生説到,他到這裏來學習代表的是中國,要向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髮出挑戰,他們各自代表自己的國家,等到學業完成之時再來一決高下。
這是他對於自己的底氣,也是對於自己國家的底氣,徐悲鴻為了爭這口氣,這幾年的留學生涯更加廢寢忘食。儘管有北洋政府的資助,可是他的巴黎的留學生活,其實跟國內的待遇差不多,他整日沉迷於繪畫之中,時常過着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為了在博物院臨摹那些畫作時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他甚至在一天之內連水都不喝,更談不上吃飯。有一個冬日他去觀摩畫展,在會場一呆就是一整天的時間,等到他出來的時候,才發現外面下起了鵝毛大雪,可是他一天都沒有吃飯,身上所穿衣物單薄,導致他患上了嚴重的腸痙攣,讓他以後在做飯的時候,都會痛苦到體力不支。
對於勤奮的年輕人,上天也不會辜負他的付出。1927年,徐悲鴻結束了他的留學生涯,準備返回中國,這個時候他在法國所創作的這些作品,已經有9幅入選了法國國家美展,徐悲鴻這個名字開始響徹全球藝術界,他所獲得的成功,只能讓那些與他一同入校的學生自愧不如。當時的外國人覺得徐悲鴻想法荒謬,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個從中國而來的年輕人,連進入藝術殿堂的資格都沒有,徐悲鴻卻用自己的努力,狠狠的打了他們的臉。
重回中國,一身傲骨徐悲鴻32歲學成回國,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人民生活在動盪不安、苦不堪言的社會之中。接受過新思想潮流的他,雖然不能上場殺敵,是他的手中還有畫筆,他願意為國家的生死存亡,盡一份微薄之力。徐悲鴻用了三年的時間,創作了這一幅經典的巨幅油畫《田橫500士》,《史記》中五百壯士被敵軍圍困,寧死不屈的這個故事,被他搬上了中國油畫的舞台。當時的中國政局動盪,日寇橫行,國家災難深重,為了不讓人們喪失氣節,他選擇在那種艱難的條件下,創作了這幅具有時代號召力的油畫。
這一幅油畫展現了徐悲鴻的錚錚鐵骨,他有傲氣也有傲骨,對待外國人是如此,在當時腐敗不堪的國民黨政府也是如此。上世紀30年代,蔣介石十分欣賞徐悲鴻的才能,他想讓徐悲鴻為他親自畫一幅肖像,誰知這位大師斷然拒絕。當時徐悲鴻所住的地方正對門就是一位國民黨官員的府邸,所以他還在自家的門上貼了一幅“中立不倚,隱居放言”這樣的對聯。1941年諷刺蔣介石所發動的“皖南事變”,他不畏強權連夜畫出了那一幅《怒貓圖》,表達對國民黨的諷刺之意。在那個時代中,能夠像徐悲鴻一樣敢説有敢做之人,將國人的傲骨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待失了節氣的國人,徐悲鴻展現的是一身傲骨。但是對於那一些極有才華的後生晚輩,他又展現出了一代大師的柔情。1931年,有一位青年冒雨拿着自己的作品前來他家中求教,這位青年衣衫破舊,一看就是貧苦人家出生的孩子。只是翻開他手中的那幅山水畫,卻感受到別樣的清新之氣,這位年輕人就是後來享譽中國畫壇的傅抱石。當徐悲鴻聽聞了傅抱石自學畫畫的故事以後,他當即立斷決定資助傅抱石前往日本留學。如果當時沒有徐悲鴻的慷慨解囊,中國畫壇上又會少了一位知名畫家。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得第四年,擔任中央美院教學工作的徐悲鴻突發腦溢血,最終與世長辭,徐悲鴻離世時僅有58歲,這個讓人欽佩的一代畫師,用畢生的熱情投入到繪畫創作中,也倒在了自己最喜愛的事業上。他曾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曾經心懷大志,一意孤行與世間苦難對抗到底,最後的他帶着一身錚錚鐵骨,離開了這世間。
(感謝閲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參加文獻:
《一代大師徐悲鴻》
百度百科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