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悠悠南山下 漢韻存古今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休閒

  金烏西墜,暮色漸濃。在淮北市區東部,距市區15公里的淮北市杜集區礦山集街道南山村,浸潤在一片青色的氤氲中,如夢似幻,令人沉醉。站在村莊外向南望去,綿延的羣山宛如一條玉帶一般,將南山村擁在懷中。

  南山,本是一個依山而建的不起眼的小村,但近年來,該村榮獲了全國文明村鎮、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綜合減災示範村等多項榮譽稱號,南山景區也成為3A級景區。不久前,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南山村名列其中。日前,記者來到這裏進行探訪。

  一座博物館 記錄悠悠歲月

  南山村的“年齡”到底有多大?走進南山村,當地人會用一座博物館來向你闡述南山村的悠久歷史。

  位於南山村的南山漢文化博物館,是一個以展示漢文化為主、反映杜集歷史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集中展示了杜集漢文化遺存、漢文化風情、非遺民俗以及杜集文化精神等相關內容,是目前淮北市最大的縣區級博物館。

  “館內珍藏有四五十塊漢畫像石,其中不少是珍品,展現了淮北地區濃郁的漢文化。 ”南山漢文化博物館館長周成賢告訴記者。

  提起淮北的文化,人們自然地會想起大運河文化。事實上,淮北的漢文化同樣不可小覷。與之相佐證的便是近年來在當地不時出土的漢畫像石。漢畫像石是漢代墓室、祠堂等建築上雕刻畫像的建築構石。在南山漢文化博物館所珍藏的漢畫像石內,一塊題材為“龍虎鬥”的漢畫像石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樣的題材在國內畫像石上極少見到,很有研究意義。 ”周成賢説。

  在南山村的村口處,一棵高大的槐樹鬱鬱葱葱,枝繁葉茂,有兩人合抱之粗。大樹下,幾位老人正悠閒地聚在一起下象棋。 “這棵樹樹齡已有1400多年了,是唐朝種下的,我們都叫它唐槐。 ”村民王玉靈老人介紹。在村民們眼中,這棵古樹很神奇。 “它的枝幹有時乾枯,第二年卻又長出新葉;有時一邊乾枯,另一邊卻生機勃勃。 ”也正因此,每逢傳統佳節,村民們會在樹枝上繫上絲帶,表達自己美好的祈願。

  在唐槐附近,人們還建起了一條南山漢韻水街。河水悠悠,水上有兩座仿古月牙橋。漢韻水街的店鋪都是風格一致的門牌,透出一股濃重的古代風韻來。

  一個習俗 巧解長壽之謎

  南山村村景。 本報記者 丁賢飛 攝

  南山村當地有句俗語:“長壽南山走一走,人生至少九十九。 ”

  南山村內的長壽文化廣場上,一尊石雕的老壽星像格外吸引人。這是一處極佳的攝影位,不時可見遊客駐足於此,合影留戀。壽比南山,這是我們對老人最真摯的祝福。巧合的是,南山村的高壽老人也很多,聽村裏人介紹,這裏9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一百人,是個遠近聞名的長壽村。

  記者在南山村採訪時,當地村民都説,村裏的長壽老人多,一來是因為南山村卧居青山之下,空氣清新;二是因為當地很多人愛飲“南山茶”之故。

  插艾草、包粽子、賽龍舟……這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而在南山村,還有一個流傳許久的習俗,那就是喝南山端午茶——在端午節清晨,村民們早早起牀,從南山上採摘葉片,經過剪切、水淘、蒸熟之後,翻炒而成香茶,這種茶,就叫端午茶。採、喝端午茶的習俗據説來自於當地的一個傳説。相傳有名術士曾為煉丹來到南山村外的南山之上,住在山上的抱元洞,當時的抱遠洞裏還有一些修行的僧人,僧人們對術士很好,管吃管住。術士每天早起便到山上採集各種草藥,一住數月。一日,術士要離開此處,臨走前對僧人説:“師傅,我來了數月,多有叨擾,現在我要走了,送給你一些茶葉品嚐吧!”僧人收下後,把不起眼的茶葉包丟在一旁忘了喝。過了幾年,術士又來到抱元洞,閒敍時問僧人所送的茶葉味道如何。僧人找到積滿灰塵的茶葉包後,術士放了一點茶葉在杯裏,頓時洞中茶香四溢。僧人十分驚奇:“這是什麼茶? ”術士説,“這是從附近山上採的茶,由一百多種藥草配製而成,可以清心明目,活血化瘀。 ”

  “這個叫遠志,製成茶葉夏天喝清涼去火,熬着喝半兩為一副止咳化痰;這個是沙蔘,它的根部可以治肺氣腫;這個叫透骨草,可以治風濕腰腿疼……”在七旬老人石靖忠看來,南山茶説是茶葉,更多的實際是野生中草藥的莖葉,剩下的根部適合秋季藥用。石靖忠打小跟着父輩上山採茶,在他的記憶中,大家都會在端午的清晨上山採茶,因為端午節這天的葉片最新鮮、藥效最佳。早在幾年前,南山村端午茶成功入選淮北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安徽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非遺巧藝珍品皖北四市聯展”活動中,南山端午茶榮獲非遺項目優秀獎。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村通過開展黨員“週五奉獻日”、免費為高齡老人等羣體提供居家服務等活動,受到了老人們的歡迎,也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或許,鄰里和諧的村落環境,也是南山人長壽的秘訣之一。

  一條綠道 引來八方遊客

  村莊乾淨,樹木葱蘢,村民熱情,這是南山村給記者和遊客留下的最深印象。

  記者瞭解到,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上,近年來,南山村以綠化示範村建設為契機,着力打造水清、景美、路通的村莊新形象,改善了羣眾的居住環境;在基礎設施完善方面,南山村不僅拓寬了道路,還修建了停車場、文化禮堂、文化廣場、觀景台等,在保留皖北農村自然風光的前提下,既完善了基礎設施,又增添了旅遊景點。

  沿着南山村內寬闊的主幹道一路向前,就到了用來進山的環山路,南山綠道,這條道是一條集生態、文化、休閒、景觀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綠道。蜿蜒的山路兩旁,是成片的核桃園。村民石修運在此種植了十多年的核桃,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和老伴一起用竹竿敲打着樹上已成熟的核桃。不一會兒,一條麻袋便裝滿了核桃。 “現在有很多遊客來這裏體驗打核桃的樂趣,特別是節假日,一棵樹下都圍着好幾個打核桃的人。”石修運説。他還表示,當地人都很愛吃核桃,而這,也可能是南山人的長壽“密匙”之一吧。

  “為發展旅遊,南山村結合長壽文化,投入建設了核桃園、桂花園、菊花園、杏園、梅園、桃園,這‘六園’也成為南山的新亮點。”南山村黨總支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該村已擁有3000畝壽桃、核桃果園山場,雜果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畝,核桃、壽桃、紫薯作為特色經濟作物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沿着環山路向前行約半小時,建在山腰上的長壽亭就出現在記者面前了。長壽亭由廣場、亭廊、觀景平台三部分組成。站在觀景平台俯視,南山村便若隱若現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了。紅色的屋頂與綠色的樹木交匯在一起,自然而又充滿活力。長壽亭畔,記者恰巧遇到了一羣來自江蘇省徐州市的遊客。“這裏的空氣好,還有很多特色美食,我每年都會和朋友一起來這裏走一走。 ”遊客陳文武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着美麗鄉村建設的快速推進,該村深入挖掘村裏的長壽文化底藴,致力將該村打造成以‘長壽’文化為主題的休閒養生地,進而帶動村民致富。 ”南山村黨總支負責人表示,當地有多家企業或承包大户流轉土地 4300畝,建設了一批集特色採摘、餐飲休閒和旅遊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區,進一步豐富了南山觀光旅遊資源。據 不 完 全 統計,南山每年吸引遊客達 30萬人次。(記者 丁賢飛 通訊員 申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