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海克財經,作者 | 孫易安
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有着近百年曆史的廣播劇告別沉寂迎來重生。
早在1924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錄製推出的《危險》在英國播放,開創了電台廣播劇的先河。上世紀30年代,作為舶來品的廣播劇自海外傳入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繁榮期,又在電影、電視普及後幾乎沒了存在感。2000年前後的新媒體賦權讓網絡廣播劇獲得了較傳統廣播劇更為便捷的傳播渠道,並逐漸在大眾多元的娛樂空間裏佔據了一席之地。
網絡廣播劇的興起,始於民間愛好者“為愛發電”,這種非營利、非專業的路子也導致了很多連載在網站、貼吧、論壇上的作品中途夭折的命運。然而自2010年以來,在新型技術的加持下,雙向聽覺媒介不斷生成,喜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貓耳FM等以聲音服務耳朵的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聲書、播客、電台直播等業務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如今音頻市場整體規模據稱已突破百億。
耳朵經濟前景可期,廣播劇也搭乘這趟東風,逐漸推開了商業化探索的大門。2017年,前兩集免費試聽、後續劇集按集數打包出售的首部付費廣播劇《殺破狼》在貓耳FM上線,三季連載結束後用户反饋頗佳,截至海克財經本文發稿,其前台顯示累計播放量已超1.2億。《殺破狼》帶來的傳播效應不僅反哺了配音行業,廣播劇從免費到有償收聽的運作模式也得到了開拓與鞏固。
經過商業邏輯的洗禮,以市場為導向的廣播劇大多投入穩定、製作精良,在數量和質量層面都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這兩個國內最為強勢又彼此競爭的在線音樂陣營,近年也不但跟進了在線音頻平台頗為看好的播客等熱門產品,另已闖入了廣播劇賽道: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懶人暢聽、酷我暢聽等核心平台已都有廣播劇產品上線,而網易雲音樂2020年9月推出的全新內容板塊“聲之劇場”,主打的就是年輕IP改編的有聲書和廣播劇。
在線音樂平台涉足廣播劇是個更大的話題,為便於聚焦,海克財經本文僅就在線音頻平台而展開。
劇作家曹禺曾將廣播劇的最大優勢概括為“給聽者很大的想象餘地,不見反而比看見了更有回味、更有情趣”,當佔據時代風口的短視頻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廣播劇卻以另一種細水長流的方式豐富了人們的閲讀體驗。
聽眾從看不見、摸不着的聲音裏依靠自我想象還原故事場景,參與式創作在彌補廣播劇圖像缺失短板的同時也增強了粉絲黏性。另外,廣播劇看似只有聽覺手段的單一形式恰好符合了移動互聯網用户在偏好上日趨細分而其時間和精力又頗為碎片化的特徵,各路資本開始更多地投注其間着力深耕。
01 造夢技能拉滿在調研機構艾瑞諮詢日前發佈的《中國網絡音頻產業報告》中,其將AI文字轉語音、真人播誦和廣播劇一同歸入了廣義的“有聲書”門類之下。但人們在實際收聽音頻作品的時候,卻更習慣將狹義的有聲書概念和廣播劇做一個涇渭分明的區分——前者是單人或多人照搬原著的誦讀,而後者則是對原著改編劇本的二次演繹,兩者帶給聽眾的審美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相對複雜的製作流程無形中抬高了廣播劇的准入門檻:AI文字轉語音簡單機械,只用接入AI的API就可以將文字通過程序進行語音轉化;真人播誦要求錄音者根據自己的理解融入情感朗讀書籍;而廣播劇卻需要經歷小説改編、演員配音、二次剪輯、內容審核等系列程序,其中環境音和配樂的精細度也決定着成型的廣播劇能否做到帶領聽眾迅速“入戲”。
據海克財經瞭解,廣播劇的初始IP多為敍事文本,而目前強勢盤踞國內有聲書市場的喜馬拉雅FM,其聽書欄目不僅涵蓋五花八門的小説故事,也囊括了人文社科各個領域的經典著作。如果説有聲書存在的價值是讓人在打發閒暇時光的同時變得博學些許,那麼廣播劇的獨特魅力就在於它依靠聲音為聽眾在現實之外構造起了一個自由度頗高的“異夢空間”。
以目前在廣播劇版塊集中發力的貓耳FM為例,它主推的作品幾乎都是由晉江、長佩等平台的網絡文學改編而來。流行網文區別於嚴肅文學的核心特徵就是它的“白日夢”屬性,即情節敍述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證主角的“爽度”,即便人物會遭受一部分虐心事件,但這也都是成長的代價或戀愛的助燃,主人公在故事結局上往往都會情感事業雙豐收,實現人生意義上的大圓滿。
鑑於讀者期待和更為直觀的閲讀量,即便是大神級的網絡寫手也很難迴避市場導向、跳出創作窠臼。而完全貼近受眾精神帶入需求的網文越是構思巧妙、文筆細膩,越能讓讀者將其當做逃避現實的幻想烏托邦。許多由網文改編的電影、電視劇之所以遭書粉抵制,除了影視作品重調了故事內容,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演員無法匹配他們心中的“完美”角色,有怨念也在情理之中。
三次元真人復刻紙上人物困難重重,但如果只是尋找聲線的重合,那理想的“白月光”未必不能照進現實。於是,廣播劇就在這樣的預期中破土生長。
網絡廣播劇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受業餘興趣愛好所限,此時廣播劇的錄製者和收聽者沒有明顯的劃分,產出的音頻文件也較為粗陋。但隨着廣播劇商配化鏈條日益完善,聲優經紀公司慢慢主導了行業的深度創作。2017年廣播劇《殺破狼》開門紅過後,音熊聯萌、729聲工場、光合積木等配音工作室持續輸出優質作品,播放量達千萬級別的廣播劇就有數十部之多。
在國產劇中,演員聲線或台詞的缺陷總是可以藉助配音“化腐朽為神奇”,所以當邊江、張傑、季冠霖、喬詩語等撐起傳統配音界半壁江山的CV(配音演員)紛紛入局廣播劇以後,整個行業頓時被注入了力量。在或雄渾、或温潤、或嬌柔的聲線勾勒下,帝王將相、文人俠客、才子佳人的形象在環境音和配樂的烘托下走向飽滿與立體,廣播劇也變得更加引人入勝。
這樣一來,經過改編與剪輯的故事腳本只要乾淨利落、不拖後腿,背靠網文IP的號召力,廣播劇逐步實現以音造夢、聽眾沉浸其中並養成收聽習慣就慢慢成為了可能。富有戲劇美學色彩的廣播劇可以隨時隨地給人們身臨其境的陪伴感,這是電影、電視劇無法實現的目標,也使得廣播劇作為一個或可一搏的增量市場而在資本端漸漸熱了起來。
02 緊抓超級IP很多人知道,當前國內頭部長音頻平台分別都有自己得以立足的“王牌”:喜馬拉雅FM曾以“6億人的有聲圖書館”為APP標籤,明示用户量龐大的同時將有聲書擺在了龍頭位置;荔枝FM、蜻蜓FM主打主播電台,企鵝FM主打小説電台;貓耳FM則在集聚了一定規模的廣播劇資源後把“你喜歡的廣播劇這裏全都有”作為宣傳點,其在廣播劇市場的野心可見一斑。
貓耳FM的前身是2015年正式上線的MissEvan彈幕音圖網,後者號稱國內第一家以分享彈幕、音頻、圖片為主的網站,簡稱M站。2017年,MissEvan彈幕音圖網改名為“貓耳FM”,一年後被B站收購。歸於B站旗下的貓耳FM有“音頻版B站”之稱,二次元風格濃烈。為開發廣播劇的核心優勢,貓耳FM每年都致力於尋找有潛力或超高人氣的網文IP並與之簽約,從而拿到獨家制作版權。
雖然貓耳FM鼓勵廣播劇愛好者積極投稿,但原創的廣播劇即便在質量上達到了標準,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突圍,即達到熱門IP的聲勢和影響力。在貓耳FM的完結排行榜上,播放量前百名幾乎全部是網改廣播劇,其中就包括以晉江文學城墨香銅臭的小説為底本、吸引原著粉絲氪金無數、單季最高播放量破2億的現象級廣播劇《魔道祖師》。
依託網絡文學大IP的策略讓貓耳FM不愁沒有用户。現在看,只要網文屹立不倒,其對應的廣播劇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內容消費客流導入進來。
位居長音頻行業領先位置的喜馬拉雅FM也較早切入了廣播劇,迄今多有探索,中間也曾有過因為某些網文改編的速成式廣播劇觸碰了版權問題而不得不將相關作品做下線處理的波折。需要明確是,仍在不斷推出新產品的喜馬拉雅等平台在音頻業務上條線眾多,而廣播劇只是其龐大矩陣中的一個分支。
橫看廣播劇這條賽道,垂直於此的貓耳FM有所不同,或可算得上行業風向標,當然其問題也已被廣泛關注到:貓耳FM因內容審核漏洞及違規傳播不良視聽內容等問題已不只一次被主管部門警告及處罰,而且其改編題材強烈依賴網絡小説尤其是女頻網文,則意味着其受眾範圍向年輕女性的自我鎖定,而這也為貓耳接下去的發展帶來了隱患。
要知道,書粉的狂歡可以帶來熱度,卻不能保證出圈。如果男性及大多數成人用户被排除在貓耳FM之外,廣播劇的普世化就註定無法成為現實。
試圖打破這一瓶頸的事件是2019年底《三體》廣播劇在喜馬拉雅FM的成功登陸。
被視為“中國科幻之光”的劉慈欣,自從攜原作《三體》拿下雨果獎後,受歡迎程度指數級增長,讀者不論男女,幾乎遍佈各個年齡層。雖然改編後的《三體》沒有完全克服喜馬拉雅FM廣播劇一貫旁白過多的弊端,但招標729聲工廠後交出的答卷憑藉對書中諸多名場面的神還原,還是收穫了多數“大劉粉”的正面肯定。
對於像《三體》這樣爆火的“科幻界第一IP”,本該有大量資本緊盯變現,可它的影視化道路卻走得並不順遂。2021年國產劇版《三體》歷經波折後放出的3分鐘預告片被觀眾挑剔五毛特效,而由《權力的遊戲》班底參與制作的網飛版《三體》在籌備期就出現了亞洲面孔匱乏的選角問題,主演陣容發佈後更是有網友用“兩眼一黑”來形容自己絕望的心情。
同樣是對文學作品的改編,照現下趨勢來看,廣播劇比影視劇更容易做到忠於原著。尤其像《三體》這類糅合了歷史與社會思考的硬核科幻,單純藉助聲音的呈現方式相比畫面而言大大降低了技術門檻,部分在視頻中稍顯敏感的內容也可以得到適當保留。這也是《三體》國產劇死磕十幾年未能落地,最後卻讓廣播劇順利搶佔了先機的部分原因。
2022年1月,連載兩年多的《三體》廣播劇以總播放量破億的成績宣告全六季完結。在推廣方面,考慮到平台受眾屬性,喜馬拉雅FM沒有像貓耳FM那樣凸顯聲優在二次元世界的咖位,而是通過邀請毛不易、譚維維等人氣明星演唱主題曲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影響。“超級IP+頂級配音團隊+明星引流”的製作模式讓喜馬拉雅在貓耳的成功密碼上更新一步,即力推廣播劇從小眾到大眾。
03 借力粉絲經濟作為平台第一部斥重金打造的精品廣播劇,《三體》前後共燒掉喜馬拉雅FM對外宣稱的千萬元經費,才換回了聽眾來之不易的好評。目前《三體》廣播劇全集購買價198元,付費後可永久享有;而倘若選擇開通會員,則可以在會員有效期內持續收聽。雖然《三體》為喜馬拉雅在廣播劇市場打下了一片天地,但喜馬拉雅能否憑《三體》熱度回本還是一個沒有確切答案的謎題。
據調研機構艾媒諮詢數據,中國在線音頻市場近年呈較快增長趨勢,2021年市場規模或約為220.0億元,同比增長67.9%;2022年市場規模或將達到312億元,同比增長41.8%。該機構所做的一項調研問卷顯示,在中國在線音頻用户收聽內容偏好方面,PGC內容收聽偏好TOP3分別為有聲書、廣播劇、脱口秀,三者得票率分別為47.0%、37.4%、32.2%。
長音頻平台及其廣播劇業務就此而言有望水漲船高,但現實的尷尬在於,近年各平台盈利狀況並不理想,持續虧損實屬行業基本面,荔枝FM、蜻蜓FM、喜馬拉雅FM等無不在直面這一問題。
跟有聲書相比,製作環節繁複的廣播劇原本就不是絕對意義上“小而美”類型的投資,無論是被喜馬拉雅FM視為金字招牌的《三體》,還是貓耳FM排名靠前的多款廣播劇,其製作成本動輒百萬元乃至千萬元之多。而且與視頻類節目方便靈活植入廣告不同,廣播劇很難在聲音裏不露痕跡地“夾帶私貨”,許多流量戰績輝煌的廣播劇也徒呼奈何。
但所幸上帝總會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留一面窗——廣播劇自身的造夢特性讓它遠比平鋪直敍的有聲書更能讓用户沉迷其中,並逐步發展出粉絲經濟,目標受眾圍繞廣播劇衍生的周邊進行二次購買等水到渠成。
據海克財經觀察,貓耳FM以此為基礎,為自己的內容社區構建起了消費閉環。經由網文改編的廣播劇本來就有一批原生書粉,他們具備相似的二次元身份認同,來到貓耳收聽廣播劇時又在彈幕文化的集體興奮中強化了團結感。從商業的角度看,共同體情感往往比強制廣告更能動員消費者,這時貓耳圍繞爆款廣播劇製作禮盒、手辦、立牌、明信片等定價不菲的產品,就很容易成為粉絲延伸夢境的道具。
粉絲會在商品上寄託對廣播劇的喜愛,也會深度移情業務能力出眾的配音演員。
脱離了真人表演的束縛,聲優在為廣播劇配音的時候更容易充分展現個人魅力,這也加速了他們從幕後走向台前的進程。頭部CV的明星化是廣播劇向陽發展的良性結果,以聲音為核心的藝術表現形式凸顯了聲優的獨立性,讓他們擺脱附屬地位的同時擁有了與演員分庭抗禮的機會。
2022年初圍繞古偶《鏡雙城》的配音聲色是否“貼臉”的問題,李易峯和姜廣濤分別作為演藝圈和CV界的“頂流”陷入了微博輿論混戰之中,姜廣濤200萬粉絲居然抵擋住了李易峯6000萬粉絲的戰鬥力,沒有明顯落入下風。實際上現在大量知名CV都擁有了自己的粉絲羣,每當有新廣播劇出現,蜂擁而至的就不僅是IP網文的讀者,更有廣播劇主役及協役配音的忠實擁蹩前來捧場。如此一來,廣播劇受眾的二次翻倍和彼此之間更大範圍的循環安利也就成為了可能。
像姜廣濤這樣兼具實力與名氣的專業聲優或許不能憑一己之力徹底扛起整部廣播劇,可他們對行業的反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貓耳FM為廣播劇搭建粉絲生態儘管有二次元“圈地自萌”的封閉特點,也依然值得被喜馬拉雅FM等自身定位更加偏向主流化的音頻平台所借鑑。即便在營利目的之外,亞文化奔向普羅大眾的途中總會有個性與共性的磨合期,如何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將會是廣播劇繞不開的一道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