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宮柳”銅鼎到雍正茶壺,川博新展揭秘舌尖上的飲食文化

從“南宮柳”銅鼎到雍正茶壺,川博新展揭秘舌尖上的飲食文化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民以食為天,千年之前的文物上記載了古人什麼樣的“舌尖上的智慧”?11月26日,“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展。展覽由四川博物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舉辦,展出的118件/套文物中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南宮柳”銅鼎、雍正魚子綠釉菊瓣紋茶壺、黑黃釉風花雪夜玉壺春瓶等特色文物,也有川博館藏極具四川地方特色的東漢庖廚畫像磚、芙蓉花金盞等,從原始烹飪到飲食禮儀,從皇家風範到市井煙火,從宴樂之歡再到詩意人生,講述了一個別樣的食味人間。

食物中包含的細碎和温暖,不僅好吃,更多的是承載了一種情感寄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人對飲食有着特殊的熱愛與追求。從火的獨特運用到炊具的出現,從地域性口味的融合到飲食風尚的流變,飲食文化見證了歷史。從食器變化中窺見過往的情懷。無論是貴族賴以信奉的祭祀宴飲,亦或是普通大眾一日三餐中的平淡馨香,食物承載着時間的流轉、人羣的聚散變遷,記憶中熟悉的香味記錄着真實的煙火人間。

從“南宮柳”銅鼎到雍正茶壺,川博新展揭秘舌尖上的飲食文化

在西周中晚期,許多銅器(多為鼎、簋)上都有長篇銘文。這些銘文記錄了器物主人生前某一次戰功或者受到天子的賞賜,或者被朝廷授予更高的官職。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南宮柳”銅鼎,記錄了南宮柳接受了周王任命的掌管王朝軍隊後勤的官職和頗具象徵意味的賞賜。南宮柳的祖先曾經跟隨西周王朝第一代天子——武王征服了商朝,併為此立下汗馬功勞,名垂史冊。

人們經常調侃乾隆皇帝的“農家樂審美”,可是你知道他的父親雍正皇帝的審美有多麼特立獨行嗎?來自國博的雍正魚子綠釉菊瓣紋茶壺,壺身釉色深綠、佈滿黑褐色的細小開片,形如魚子,釉色因此而得名。壺的製法是先將未上釉的素坯在1300度的窯內燒製,然後再施綠釉經700度左右的窯火烘燒,因燒製工藝難度大,傳世品很少。

從“南宮柳”銅鼎到雍正茶壺,川博新展揭秘舌尖上的飲食文化

雍正魚子綠釉菊瓣紋茶壺

東漢畫像磚被譽為是東漢人生活的連環畫,記錄了漢代人們的衣食住行。本次亮相展覽的展品,不僅有曾經登上央視《國家寶藏》節目的東漢製鹽畫像磚,展示了巴蜀地區生產井鹽的技術,還有一方東漢庖廚畫像磚,揭秘了先秦時代的廚房與餐廳長啥樣。孟子云“君子遠庖廚”,從大量畫像磚來看,漢代貴族擁有獨立的廚房區域,與接待客人的廳堂分割開來,這件畫像磚中可以反應現實中貴族廚房區域的真實場景。

從“南宮柳”銅鼎到雍正茶壺,川博新展揭秘舌尖上的飲食文化

東漢庖廚畫像磚

本次展覽除了讓觀眾欣賞四川博物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珍貴文物,瞭解飲食文化的發展,更在展覽中增加互動視頻裝置與聲音播放裝置,講述屬於大眾的美食記憶。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2月28日,期間還將邀請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主講《漫話四川美食》,並開展豐富的社教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南宮柳”銅鼎到雍正茶壺,川博新展揭秘舌尖上的飲食文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