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作者| 方建增(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
金秋的十月,秋高氣爽。芝蘭園的編輯和部分文友,相約在石板巖的藝境太行寫生基地。
藝境太行寫生基地,緊鄰美麗神奇,有着千古之謎的“豬叫石”景區,景區內,我們漫步在這幽靜愜意的林間小道上,從樹梢縫隙漏下來的陽光,輕柔而飄逸,順着龍泉溝的溪流,沿着盤山台階,攀級而上。清龍泉水流不大,卻碧綠如玉,恰似一條綠色的飄帶纏繞在龍泉溝內,給人無限的寧靜與感悟。我們繼續攀登前行,便到達觀景台。
觀景台海拔約1000多米,位於藝境太行上方的懸巖峭壁之巔,距太行山頂還有約600多米。這是自然形成的平台,平坦而寬闊,也可以説是太行山的一扇飄窗,一處陽台。站在這平台上,極目遠望,美麗的太行風景盡收眼底,仰望太行紅葉,萬紫千紅,色彩斑斕;俯視露水河的流水,溪流纏澗,千瀑百潭。觀景台名副其實。
我把觀景台形容為太行山的飄窗、陽台更為豪放、更有詩意吧。那藝境太行就象太行陽台下吊着的一個盆景,一個花籃,是藝術中的精品;更是一幅畫雄厚恢宏的油畫;一首浪漫唯美的抒情詩。
山裏土生土長的程振宇,30多歲,一米七八的個子,帥氣英俊,精明能幹,睿智而有夢想。從一個廚師,到飯店老闆,再到現在的藝境太行總經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藝境太行位於大峽谷仙霞谷輝伏巖村,東距石板巖鎮七公路,西與山西省宑底村搭界。
這裏宏偉秀麗的自然風光,得天獨厚。早在石板巖景區旅遊開發之初,程經理在開飯店時,接待了好多外地來這裏考察的美院老師,美院老師建議他接待美院學生寫生業務。當時一沒有資金,二沒有地方,更主要是沒有這方面的思想觀念,只知道開飯店賣飯。在美院老師的鼓勵下,經過到安徽宏村寫生基地學習考察,又親自到美院與校長協商,創辦了林州市石板巖最早的美術寫生基地,人稱畫家村,帶動了林州美術寫生產業的蓬勃發展。每年來這裏寫生的美院學生就有六七千人,古人説:“詩畫一家,”故把這裏形容為詩畫太行,一點也不誇張。同時,學生們也把林慮風光帶到了祖國各地,提高了林州的知名度。
如今這裏更是藝術的殿堂。根據美院、師範類藝術系開設的課程,程經理創新發展理念,打造寫生實習基地,在美術寫生(油畫)的基礎上,又開展了建築系寫生(素描)、服裝藝術(織布)、千層底老布鞋、藤編、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程經理帶領下,我們參觀了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習基地,親眼目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對學生手把手地進行傳授。
觀看藝境太行,感悟藝術人生。看着這一台一台的紡花車、織布機,彷彿又聽到了奶奶的紡花聲,母親的織布聲和納鞋底的聲音。
荊編是藤編中的一種,我們林州人常用它編織蓋房用的荊笆,裝葉子、雜草的眼簍,推農家肥的糞簍,盛蘿蔔、紅薯的大小籃子,筐子等。傳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童年時家裏很窮,每天和窮夥伴拎着荊籃給豬、牛割草,一日小夥伴們把荊籃摞起來,稱荊籃(金鑾)殿,朱元璋坐在上邊當皇帝,夥伴們三拜九叩首,齊聲高呼(朱元璋)萬歲。我們的童年時代,奶奶給我們裝吃食的小茅籃,如今也成了工藝品。回想起我們當年穿的、用的,現在看起來都是藝術品。
藝境太行,傳承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祝願程經理穿上千層底老布鞋,在文化傳承上走得更遠;藤編這張網編織得更大,事業象剪紙一樣越來越紅火。
—— The End ——
方建增網名海潤,林州市人,工民建專業。昔日煤小夥,今日泥瓦匠,熱愛生活,愛好文學。曾在國家刊物上發表多篇專業論文,現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文學創作。
原創作品 授權發佈
專業承接 個人傳記 回憶錄 個人出書
培訓教材家譜村志 平台廣告 商務軟文
公眾平台:芝蘭園
欄目設置
【行天下】 主要刊登遊記類文章
【新新人】 主要推送90後新作者的文章
【人物誌】 主要刊登突出人物類文章
【新史記】 主要選登古文形式但通俗易懂的文章
【在人間】 主要刊登生活中的親情、友情類文章
【今古傳奇】 主要刊登傳奇故事類文章
【美文薦讀】 主要推送優美原創散文類文章
【民間文學】 主要選登民間故事、順口溜、快板類文章
【地域文化】 主要選登地方特色文化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