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年錦時
人們常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中國的文化體系中,老人往往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徵。
因為他們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對這個世界有了更通達透徹的認知,這是任何天才都無法速成的本領。
在《紅樓夢》中,有才情、有謀算的女子並不在少數,但要説起具有“大智慧”的人,恐怕當屬賈母與劉姥姥這兩位老人家了。
賈母初見劉姥姥時,便歡喜地叫人請進來:“我正想找個積古的老人家説説話,這可是天上的緣分了。”
一個世家貴族的老夫人與一個貧寒落魄的鄉野老婦惺惺相惜,乍聽之下,似乎頗有違和之處。
但見到兩位老人家的互動時,我們才明白,她們是真正活得通透之人。
見過了許多山與水、人與事,兩位老人對人生的態度早已變得成熟通透,在為人處事中、舉手投足間,無不藴藏着深刻的智慧。
01
跟劉姥姥學做人
1. 禮數周到,與人為善。
劉姥姥剛一出場,作者便説她是“久經世代”。
女婿家中遇到困難,劉姥姥點破女婿鋪張的毛病,又提出讓他們投奔賈府。
男人好面子,女兒年輕害臊,劉姥姥挺身而出,與外孫板兒踏上行程。
她飽受生活之苦,心中卻不存惡意。
僕人周瑞家的是她的舊相識,想起從前劉姥姥的好,心中過意不去,便出力為她引見鳳姐。
二進賈府時,因為劉姥姥善良可愛,府中上下都對她不錯,她感激道:“難得老太太和姑奶奶並那些小姐們,連各房裏姑娘們,都這樣憐貧惜老的照看我。”
一句話裏,把所有人的好意全謝了一遍,圓滿周到,贏得上下滿意。
閲歷不淺,劉姥姥是知道地位差別的,但她的感謝一人不差,這便是這位老人的修養。
在她心中,大家都好,她也都願意交好。
強大的人格魅力下,幾位太太、奶奶送了劉姥姥厚禮不説,連丫頭平兒都將自己的衣服送與她。
人有旦夕禍福,而心存善意的人,無論何種境地之下,永遠有路可走。
心存善意之人,是給自己的世界注入一道陽光,前途自然光明。
無論世事多艱難,學會與人為善,救贖自己。
2. 心性豁達,懂得欣賞。
很多人都覺得,劉姥姥進賈府是一段喜劇。
看見賈府中寶物無數,劉姥姥口中唸佛無數,鳳姐給她插了一頭的花取笑她,劉姥姥卻很高興:“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日這樣體面起來。今日老風流才好。”
她一會兒誇惜春好看又會畫畫,是個神仙下凡;一會兒夸人家的紗窗比自己的衣服料子還好;吃飯的時候,更是為逗大家開心,説出了那句經典的“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乍看起來,劉姥姥的表現流於表面,簡直是太沒見過世面,其實,劉姥姥的內心遠比表面深沉豐富。
鳳姐事後向她道歉,説取笑的事不要放心上,不想劉姥姥朗聲一笑:“哄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
劉姥姥愛財,可小丫頭鴛鴦逗她,要把賈母送她的金錁子扣下,劉姥姥卻沒有一絲不悦,她讓鴛鴦只管留下。
這説明,在劉姥姥心中,錢財遠沒有那麼重要。
其實,與其説劉姥姥進賈府的姿態市儈,不如説這是劉姥姥的通透之處:賈府中新奇事物數不勝數,面對這比畫還美的景,比説書還奇的經歷,劉姥姥選擇了大大方方地欣賞。
她坦然承認了別人的優秀,用最單純的目光,去接納在賈府中所見的一切,使自己有了一段非常愉快的經歷。
哲學上説,人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更多。
世界上有太多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無知,不懂裝懂,反而限制了自己。
其實,世界是屬於懂得欣賞之人的,多學多看,肯進步的人,前途無可限量。
以釋然和接納的目光去看世界,學會欣賞他人之美,便是做人的聰明之處。
3. 靈魂高貴,熱情慷慨。
劉姥姥起初是來賈府求接濟的,但她絕不是隻知索取之人,相反,她十分慷慨。
平白地受了鳳姐的接濟,劉姥姥感激在心,在度過艱難之後,主動送上自己最好的東西:第一批新鮮瓜果。
鳳姐的女兒體弱多病,劉姥姥更知無不言,又是拜花神,又是起名字,引得鳳姐佩服道:“到底是你們有年紀的人經歷的多。”
面對富有的賈府,劉姥姥沒有生出一絲一毫妒忌,反而儘自己所能,將歡笑帶給眾人,把生活經驗傳授於鳳姐。
賈府傾覆之際,親朋好友都避之不及,只有劉姥姥聞訊大哭一場,又冒着風險趕去賈府,救巧姐於水火之中。
劉姥姥沒有豐厚的財物,銀錢上曾一度受恩於賈府,但面對眾人,她自有一股熱情,盡力奉獻,這般發自靈魂深處的慷慨,比金銀財寶更加可貴。
思想家傑弗遜説過:“點燃蠟燭照亮他人者,也不會給自己帶來黑暗。”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擁有一顆給予之心。
贈人玫瑰,尚手有餘香,活得慷慨,必會被命運善待。
學會慷慨待人,給自己的人品加分,越慷慨,則靈魂越豐滿。
02
素年錦時FM
一本有温度的聲音雜誌
跟賈母學做事
1. 深諳世故,通達人情。
《紅樓夢》中有一副著名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人情世故,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一個話題。
有人惱它,最恨逢迎之事;有人愛它,最善左右逢源。
其實,一個成熟的人,可以是“知世故而不知世故”的。
賈母是賈家最大的長輩,按理説,她大可恣意享樂,不去操心那些家族瑣事。
但她不僅沒有貪圖享樂,反而處處照顧他人:黛玉敏感、寶玉頑皮、熙鳳潑辣......是賈母一一將他們的性情記在心裏,細心呵護,使眾人百花齊放、各展所長。
看得透人心,讓所有人都覺得舒服,這才是做事的大智慧。
有一次賈母生病,家人請大夫來診脈。
面對滿滿一屋子人,大夫緊張地不敢抬頭,賈母仔細看了大夫的衣服,推斷出他的太醫身份,於是便笑着問道:“供奉好?這位貴姓?”
接着又誇道:“記得當日太醫院有個王君效,好脈息。”
太醫回道:“那是晚生的家叔祖。”
賈母又笑説:“原來也是世交。”
簡單的幾句客套話,就讓客人倍感親切,世故老練,使人如沐春風。
《孟子》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凡事如果能做到體察人情,使人人滿意,就已經成功了大半。
一個成熟的人,要懂道理,更要通人情。
深諳世故的人,往往情商更高,事情也就做得更漂亮。
2. 御下有道,尊敬他人。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作為富貴人家的老太太,拜寺廟,舍米舍錢給窮人,似乎是常規操作,但賈母對下人,還多了一份平易親和。
劉姥姥來道謝,賈母吩咐下人給板兒抓果子吃,讓人帶出去玩,就連自己的菜也分給劉姥姥,頭上簪花也喊劉姥姥。
如此周到有禮,哪裏是把劉姥姥當下人,分明是真正把她當成了親戚。
那天,鳳姐翻出了幾匹“軟煙羅”,引得眾人連連稱讚。
對這比御用還好的料子,賈母卻隨手送劉親家兩匹做帳子掛,剩的做些夾背心給丫頭們穿,免得“白收着黴爛了”。
東西再好,也沒有人重要,一個簡單的舉動,讓眾人感動不已,自然也就無人不擁戴她。
御下之道,在於引領而不是壓制,給足別人面子,別人才會給你面子。
笛卡爾説過:“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
尊重別人,就是在裝點自己。
所謂説話辦事,無非一個態度問題,而想要把事辦好,就要放下架子,學會用心交流。
3. 適可而止,養身惜福。
金滿堂,銀滿堂,富貴名利,兒女情長,是《紅樓夢》一書的主基調,但賈母和劉姥姥初遇這一段,卻極其樸實自然。
劉姥姥向賈母請安説:“請老壽星安。”
賈母也欠了身問好:“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
兩個老人沒有多加寒暄子孫等事,而是討論起眼睛、牙齒,劉姥姥説:“都還好,就是今年左邊的槽牙活動了。”
面對比自己大幾歲,卻還是身強力壯的劉姥姥,賈母笑呵呵地告訴她:“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什麼福,不過是個老廢物罷了。”説得眾人都笑了起來。
對一個老人來説,功名富貴遠比不上身體康健,賈母對眾人的一番玩笑,既是自嘲,也是服老。
凡事不強求,這是賈母的養生之道,更是處事哲學,假如鳳姐能學得賈母這般豁達,或許便不會在生病時心力交瘁。
凡事努力是為不留遺憾,但做不到的事,也應懂得量力而行。
一個懂得放下之人,才更懂得珍惜擁有,更能福澤綿長。
對不可為之事,如能抱有適可而止的態度,自己的人生也可清減許多。
《明賢集》中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賈母和劉姥姥這兩位老人,明明處於完全不同的圈子,卻能相談甚歡,正是因為她們的靈魂同樣高貴。
人的高貴與否,從來無關地位和財富,而是看你對人生的態度。
願你能夠讀懂兩位老人的故事,成為更加通透練達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