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意大利之行,住宿的酒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博洛尼亞,是進入意大利後住宿條件最好的酒店。乾淨、整潔,不像之前幾天住宿的那些四星級“百年老店”,沒有開水供應,自帶的熱水壺燒開的自來水上面漂着一層厚厚的白色粉末。因此,不要迷信什麼“星級”,也不要迷信什麼“百年老店”,服務質量才是“王道”。
一直跟隨我們團隊服務的大巴車師傅換人了,大家還有些依依不捨,這位來自捷克的打工者給我們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是根據當地的規定,司機連續工作不能超過一星期。下一站,我們將進入世界聞名的水城——威尼斯。
説起威尼斯,最早走進我記憶裏,是莎翁的戲劇《威尼斯商人》,中學時讀世界地理,知道它是一座水城,城內水網密佈,交通靠無數的橋和小船擺渡。威尼斯電影節知名度很高,名列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近年來,中國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的上多有斬獲,推出了不少影視明星,威尼斯在中國遊客心目中也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
進入威尼斯,交通主要是靠乘船。在碼頭上,導遊安排我們六人一組,乘上一種輕盈纖細、造型別致叫“貢多拉”的小舟,遊覽威尼斯城中水巷,體會水城人出行的獨特方式。
小舟划進小巷,水質明顯的惡劣起來,那種城市下水道的味道讓人非常不爽,好在也只是十幾分鐘的體驗,小舟停靠後,每組乘舟人給付一歐元小費。
距“貢多拉”小舟停靠碼頭不遠,便是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傳説是為了耶穌徒孫聖馬可而修建的。
來歐洲之前,對宗教知識知之甚少。“天主教”、“耶穌教”、“基督教”、“東正教”有何區別也是稀裏糊塗。這次從巴黎聖母院到比薩大教堂,再到佛羅倫薩百花聖母大教堂和藏有但丁、米開朗基羅、伽利略、羅西尼等著名人士的紀念碑和陵墓的聖十字教堂,直至遊覽梵蒂岡彼得大教堂,才曉得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也知道了聖母瑪利亞、耶穌、聖彼得、聖馬可之間的輩分關係。
聖馬可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着近百米高的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它們造型優美、和諧,石雕生動、逼真,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
廣場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總督宮嚴整華麗,用粉紅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從總督宮向我們乘輪渡碼頭方向走,路過一條水巷,水巷兩岸建築之間架有一座全封閉石橋,名曰“嘆息橋”。
據説這是威尼斯最有名的橋,地陪導遊介紹這座“橋”與中國文人徐志摩還有些淵源,説他的《再別康橋》中的“康橋”就是“嘆息橋”。
我上網查了一下,徐志摩與威尼斯好像沒有太多聯繫,但水城威尼斯是由無數個島組成,大大小小的橋共有378座,這是真實的,橋島相連四通八達,但唯有這座“嘆息橋”不能隨便走。
所謂“嘆息橋”,是老衙門和教堂中間相連的一條封閉的通道,囚徒走過會有一聲“嘆息”,因此而得名。據説世界上知名的嘆息橋有幾座,以威尼斯最早,後來英國劍橋有了此橋,再後來牛津也有了嘆息橋,那是連接學生住宿與教室的橋,也許走過此橋進入考場會有一聲“嘆息”了。雖然如此,將威尼斯嘆息橋與徐志摩的“康橋”牽扯一起,總還是有些牽強附會。
沿着威尼斯本島海岸線,一排排的商鋪,賣水晶製品、各類首飾的居多,也有各種旅遊小紀念品出售,只是物價特別貴,在比薩斜塔景區買了一個“匹諾曹”木偶,花費2歐元,同樣的木偶在這裏要4歐元。但不管如何,大家一致認為威尼斯的風光獨特,是進入意大利以來遊覽最開心的一天。
作者簡介:柴洪德,河北固安人,中國金融作協、書協會員,山東金融作協榮譽主席,山東省散文學會、詩詞學會會員,曾任金融作協一、二屆理事。作品散見於《山東文學》《中國金融文學》《金融文壇》《軍事故事會》《中國金融文化》等刊物,主編多部文學合集,著有個人散文集《三十六年間》。
壹點號 柳泉金融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