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航行,古老而永恆的召喚。潮汐、季風,地球初始而恆久的律動承載着人類的熱情、勇氣和夢想,隨時出發。

  2022年7月11日,在第十八個“中國航海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南海之聲” 聯合CGTN“因樂之旅”共同舉辦“聽見彼此”海洋音樂會。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來自海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人與留學生,將各顯神通,以“雲連線”形式,通過大膽創意改編、多語種演繹、中西方樂器對話,探索人類與海洋的關係,講述不同音樂與文明間流動、交融的故事,在海上升“名樂”中,沉浸式體驗一段美妙的音樂航程。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方錦龍等多國音樂人接力演奏《卡農》 一首歌中“航”行萬里 

  蔚藍星球上,川流不息的海洋連接時空。而音樂實現了心靈的超鏈接。每個民族有它獨步天下的音樂風格,它們在時間的海洋中不斷融合,讓我們以熟悉的方式打開嶄新的風景。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在音樂會的第一篇章,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錦龍、鋼琴家張昊辰等中外音樂人將用十件樂器接力演奏經典曲目《D大調卡農》,描繪音樂的大同世界;被譽為“大自然錄音師”的音樂製作人李星宇將帶來《記憶的永恆之海》,探索海洋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及對人類未來的思考;美國歌手“唐伯虎”創意演繹中英雙語版《漁光曲》,將帶我們在靜怡中聽見大海深情的呼喚。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盲人學校合唱團乘歌聲翅膀展開想象 多元曲風中感受音樂魔法 

  海洋波瀾壯闊,像畫卷像史詩,也憑藉其博大、深邃和包容孕育無數中外音樂經典。在“聽見彼此”線上主題音樂會的第二篇章,海洋將賦予音符魔力,表現出音樂的本真、演奏者的本事和文化精神的本色。

  《浪的律動》中,包括身體打擊和玩具鈴鐺在內的20餘種中外打擊樂器,將在充滿創意的編曲中堆疊出海浪澎湃的一生。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每顆一閃一閃的星星有它自己的聲音嗎?鯨魚用怎樣的頻率溝通彼此?曾登上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舞台的北京市盲人學校合唱團,將與山東省濰坊盲童學校的孩子們合唱《小星星變奏曲X鯨魚》,孩子們對海洋和星空的想象,與歌聲一樣令人動容。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琵琶與鋼琴是有着共同祖先的遠親,《第五號匈牙利舞曲》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或許可以讓太陽起舞,讓觀眾在合奏中,感受中國文化海納百川的氣質和音樂跨時空對話的奇妙魅力。著名的中國民樂《茉莉花》到底有多少種打開方式?且看中法音樂人的隔空合作,開啓一朵小花縱情四海的音樂之旅。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中外經典曲目詮釋海洋精神 不同的人聽見彼此歌唱 

  通過音樂,我們認識世界,因為世界在音樂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現和表達。音樂會的第三篇章,在“人心之動,故形於聲”中,讓我們聽見彼此。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兩個中國女孩將用吉他和馬林巴演奏印尼民歌《美麗的梭羅河》,讚歎河流的生命力及穿梭其中駛向各處的生活方式;《彩雲追月》的鋼琴演奏融合了東西方的音樂元素,並借鑑了浪漫派和印象派的表現手法,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文化共鳴;來自20個國家的歌手與留學生,將用近20種語言聯唱《海闊天空》,共享放蕩不羈愛自由的豁達情懷。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海邊出生,海里成長。”在海的面前,我們永遠可以做一個孩子。安可曲《大海啊故鄉》將由本歌的詞曲創作者王立平和小朋友們共同彈唱演繹,告訴我們音樂本無國界,而海洋,將我們所有人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走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600多年後,當風帆再次揚起,我們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用近20種語言,30多種樂器,跟隨着音樂一同啓航。

  7月11日20:00,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場特別的音樂會,在海的旋律與節奏中,聽見人類與海洋的對話,聽見不同文明間的互鑑與交融。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播出平台:央視頻,CCTV4微信視頻號、抖音、快手,南海之聲微博,CGTN微博、臉書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航海日“聽見彼此”音樂會帶你沉浸式體驗海上音樂航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