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 商務印書館推出“遠方譯叢”進軍旅行文學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休閒

中新網上海6月23日電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這句流行語背後的要義在於:旅行和讀書的相似處,兩者都是探索未知、增進見識的方式。而中國的旅行文學可謂方興未艾,商務印書館推出“遠方譯叢”致力於引導年輕人把旅行作為寫作的一個方向。

日前商務印書館在上海舉行新書分享會上,由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羅新擔任主編的“遠方譯叢”一口氣推出了五本旅行文學:《到馬丘比丘右轉:一步一步重新發現失落之城》《走過興都庫什山:深入阿富汗內陸》《徹悟:印度朝聖之旅》《行走的檸檬:意大利的柑橘園之旅》《龍舌蘭油:迷失墨西哥》。

在羅新看來,旅行文學的特點是寫作計劃先行,把旅行本身當作寫作對象。他希望這套書能引導國內的年輕人把旅行寫作作為一個努力的方向,推動中國的旅行文學創作,進而能看到更多有意義的原創旅行文學作品面世。“遠方譯叢”的選書原則是被評論界和市場認可的、已經成為經典的旅行文學作品,計劃每年推出5—6本,逐漸形成規模。

他介紹了“遠方譯叢”今年已經出版和計劃出版的5本書。由於每位作者個體和時代的差異,他們的寫作特色都不相同,這些特色也是作品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羅新教授還提到,在旅行文學寫作中,女性作家的比例越來越高,《徹悟》《行走的檸檬》都是女性作家旅行寫作的經典。

李越回顧了翻譯《走過興都庫什山》過程中的感受。她坦言,翻譯的過程是“痛並快樂着”,既為作者經歷的艱險感同身受,又被作者的幽默、毒舌和自嘲打動。因為喜歡旅行,也查閲了很多資料,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她與作者有很多共鳴。《走過興都庫什山》寫作的年代是20世紀50年代,之後,阿富汗的局勢陷入動盪之中,直到今天都不是一個適合安全旅行的地方,所以,這次旅行尤為珍貴。她推薦對阿富汗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去看20世紀50—70年代的阿富汗老照片,品味那個與我們想象的不一樣的現代化的阿富汗。

範文豪是《到馬丘比丘右轉》《龍舌蘭油》兩本書的譯者,因為專業研究方向是現代拉美,以及之前有拉美訪學和旅行的經歷,尤其是書中提及的很多地方都去過,所以翻譯過程非常順暢,也很享受。在某種程度上,翻譯還是此前的旅行的延續。他推薦初次去墨西哥的旅行者要參觀首都墨西哥的博物館,去參觀瑪雅遺址,感受墨西哥深厚的歷史積澱。

羅新教授是旅行文學的推動者和身體力行的寫作者。近年來國內優秀的原創旅行文學作品的新書發佈現場都有他的身影。他撰寫的旅行文學作品《從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2018)獲評中國户外金犀牛獎(最佳户外出版物)。

商務印書館自2019年開始籌劃推出“遠方譯叢”,組織了優秀的譯者團隊,歷時兩年,首批推出5種。叢書由羅新教授主編並作序推薦,精選歷史旅行文學佳作,它們既是經典遊記,也是旅行指南。可以説,“遠方譯叢”是打開一個新世界的鑰匙,呈現給讀者的是不同文明的歷史文化、異鄉的生活;一次用文字展開的紙上旅行,一場足不出户的冒險,它告訴我們世界的廣闊、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多樣,它同樣見證了人類好奇心的邊界,那便是遠方。(完)

【編輯:王詩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