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户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上官雲)日前,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落下帷幕,“彭敏獲得冠軍”的相關消息迅速登上熱搜:這位“三季老將”曾兩次殺入決賽,但分別敗給才女武亦姝和外賣小哥雷海為,僅獲亞軍。
對彭敏而言,這次奪冠其實也是一次圓夢之旅。他如此形容捧起冠軍獎盃那一刻的感受:“彷彿幾年積累的陰霾,一掃而光。”
學霸?“我從來不這麼認為”
1983年,彭敏出生於湖南衡陽農村。當年小鎮上的讀物很有限,他的詩詞啓蒙讀物是一本盜版《唐詩三百首》,定價六塊八。
“雖然現在看起來那本書錯誤百出,但卻撐起了我的整個童年。”他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喜歡並大量背誦古詩詞,雖然並不能説出裏面的內涵,但卻本能覺得“美”:文字美,韻律也美。
彭敏學習很刻苦,成績也好。高中畢業,他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但仍然會感覺自卑。
“我爸跟我兩個舅舅送我去北京上大學,火車上坐着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人家是湖南省理科前十名。”為此,彭敏琢磨了一路:“人家這才叫厲害啊,要不我回去復讀一年算了。”
在大學校園,他喜歡寫詩,但依然比較內向,不太敢跟人説話,也沒什麼社會交往。用彭敏自己的話形容,就是“完全陶醉在自己文學的小天地裏”,連本科生的實習經歷,也是在學校中文系辦公室完成的。
“大學時整天與書和詩歌作伴。”彭敏自嘲:“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學霸,也不是才子,只是個卑微的校園詩人罷了。”
惜敗:兩度均獲亞軍曾遭遇“羣嘲”
碩士畢業後,彭敏進入《詩刊》雜誌社成為一名編輯。
工作之餘,他開始參加一些語言類電視節目,獲得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冠軍、《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很快成為公眾眼中小有名氣的文化人物。
不過,第一次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時,信心滿滿的彭敏卻鎩羽而歸,敗給了武亦姝。接下來再參賽,他又不敵雷海為。兩次登上詩詞大會的舞台,兩次均僅獲得亞軍。
“尤其第二次,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外賣小哥打敗北大碩士的新聞,好多對我的羣嘲。”彭敏説,在同一個比賽中連續拿兩次亞軍,對任何一個自我要求頗高的人來説,都是一個不怎麼令人滿意的結果。
“平時生活裏遇到挫折,可以自己宅起來消化掉。但電視節目傳播多廣啊,別人看見你首先會説‘哎呀亞軍來了’,還跟我開玩笑。”這種挫敗感一度讓彭敏覺得無處可逃。
感覺壓抑時,他會和朋友聊聊心裏的苦悶,但似乎沒人理解,“我終於體會了為什麼説人類的悲歡並不一定相同。你心裏翻江倒海,別人可能覺得這不是個事兒。”
奪冠:積累的陰霾一掃而光
休整一年,彭敏調整好心態,決定參加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我得去,就算拿個亞軍,或者連亞軍也拿不着,也比我呆在家裏不敢出現要強。”他説。
這也是他第三次在這個舞台上亮相,被戲稱為“三季老將”。在總決賽中,他和11歲的小選手韓亞軒遭遇了兩次,“第一輪PK,可能是我在詩詞大會打過得最煎熬的一場比賽,絕對‘壓力山大’。”
“亞軒年紀小,但知識面非常廣,成年人要想在他身上討到便宜並不容易。”彭敏沒想到,在決賽和他爭奪冠軍的還是這位小選手。而且一開始比分一度定格在2:1,自己暫時落後。
“那時我情緒波動很厲害,幸好有之前的教訓,迅速調整狀態才把局面穩住。”彭敏並不吝惜對韓亞軒的稱讚,“我是僥倖勝出,亞軒小朋友實在太讚了。如果我和他同齡,可能十個我也打不過一個他。”
當捧起冠軍獎盃的一剎那,彭敏覺得,幾年積累的陰霾一掃而光,未來好像又值得期待了,“在了卻這個心病之後,我可以繼續去追求人生下一個目標了。”
一個“風險偏好者”的期待
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並奪冠後,總有人喜歡問彭敏一個問題:古詩詞對你來説意味着什麼?
“詩詞一直陪伴我至今。這幾年會寫一點文化隨筆,講述古代詩人生平故事,也需要大量閲讀。”彭敏解釋,“古詩詞我喜歡讀,但主要寫新詩。”
他認為,古詩詞對中國人來説,是“行走江湖必修的內功”,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國人的語言質地和心智結構,對大家來説,早早通過古詩詞來完善這種深層結構,都將是事半功倍。
不過,彭敏讀古詩詞、純文學,也喜歡看各種暢銷書,二者互不干擾,“詩詞雖然很好,但只是人世間眾多美好事物裏的一種。比如,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畫畫……這都正常。”
“《中國詩詞大會》讓我看到了外面廣大的世界。”彭敏也不諱言參加節目給自己帶來的改變,“我出生在湖南農村,也一直生活得很封閉,詩詞大會讓我看到了很多從未設想過的可能。”
他説,接下來還期待參加《奇葩説》,“我是個風險偏好者,喜歡不斷走出舒適區,嘗試以前沒嘗試過的事情。我挺想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這個節目應該會有效果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