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學|有一種發力直向巔峯|常克專欄

七一文學|有一種發力直向巔峯|常克專欄

幾年前空山新雨的那個上午,站在重慶奉節縣天坑地縫景區,我突然想到“發力”這兩個字。

我知道奉節一直在發力,很多人都在用心思考如何把奉節打造成為更加知名的長江三峽旅遊目的地,我甚至能夠清楚地聽見他們內心的迫不及待,就像夔門北岸彷彿燃燒着的赤甲山,巍峨雄遠,直向蒼穹。

這樣的回望,讓我又想起曾跟當地一些部門討論保護生態系統才是最大的發展理念等話題;談關乎奉節發展方向的文化旅遊、特色效益農業和生態工業的問題;談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優勢推進旅遊提檔升級的問題。

最近這一兩年,給我印象極深的是奉節鎖定“三峽之巔 詩·橙奉節”的核心品牌,響亮地提出了“發力宣傳營銷、重塑奉節形象”的發展戰略。

讓人讚歎的便是“發力”這兩個字。

這兩個字擲地有聲,絕不含糊;這兩個字濃墨重彩,堅定執着。

同時,我瞭解到一個創意細節,從中不難管窺奉節縣為了發力宣傳營銷,可謂精雕細刻,功夫做到了家。

2019年春,“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日益引起社會關注。同年4月18日,奉節以巧説“夔”字為宣傳切入點,通過“夔之首”、“夔之巔”、“夔之魅”、“夔之慧”、“夔之魂”五大板塊的精彩闡釋,對奉節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特色風物等作了生動而別緻的宣傳推廣,受到廣泛關注。

三峽之巔既是奉節打出的一張文化牌,也是奉節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力點。我們由此把眼光展開,就會發現,每一個地方的發展方略雖各有不同,但能不能確立自己的文化發力點,關乎全局。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也是城市的名片,當我們深入提煉出地域文化特質時,其對應的,就是一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追隨,是一種文化的自覺與自信。而今,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在解讀自己的歷史淵源、文化脈絡和發展空間,他們反覆研判來自本土的文化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以全新的文化視野來贏得新的機遇和空間。

這些年,我和相關專家學者陸續走過不少區縣,那些險峻的風光與古樸的民俗擊穿了我們的內心,也帶給我們深深的沉思。一個比較流行的説法叫打造,其實,打造是需要一手底牌的,哪怕只有一張也好,除了老祖宗的遺存,更重要的,就是你的眼神裏面有沒有找到發力點。

這番話我曾經在一些地方表達過,比如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鎮。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專論《黃水可以更高》,就黃水的前世今生表達自己的點滴思考。黃水有今日盛況,在於黃水敢於站在生態旅遊的高地來“廣結善緣”,而其中的底牌就是明確發力點,敢於決策,敢於作為。

講發力點,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人人都懂的名詞。但只要去客觀比較跟黃水區位條件大體相當的高山鄉鎮,看看他們現在的成長形態,我們就會對黃水竟然可以做到如今這般模樣而肅然起敬。黃水已經從璞玉變成明珠,這是它發力的結果。所以,你必須尋找自己的前進方向。

還有武隆、永川、長壽、豐都、黔江、巫溪等區縣,我所瞭解的發展進程,也是各具亮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到本地的傳承與發展、規劃與實施,關鍵還是要選準發力點。要有針對性地解讀本地歷史淵源、文化脈絡和發展空間,深入辨識自己的文化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把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運用於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堅持多種推廣形式組合,以全新文化視野助推社會經濟蓬勃發展,重塑城市形象。

寶地從來都在,就看你識不識貨,就看你敢不敢發力,振臂一呼,有所作為。

這就給人一種啓示:以本地獨有的文化標識來帶動全域發展,將地方傳統文化珍寶變現為一大批文化大項目,既是趨勢,更是制高點。每一個地方,一般來説同理,既有自然資源又有人文資源,只要能夠積極尋求文化的創新與拓展,激活城市記憶與典籍傳説中的文化價值,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發力點。

當然,發力並不是一發而收,而是須持續的、長期堅守的,這一點萬萬不可缺失。持續與堅守的發力,它代表氣度和未來,一直走下去,才能夠抵達巔峯。

七一文學|有一種發力直向巔峯|常克專欄
七一文學|有一種發力直向巔峯|常克專欄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4 字。

轉載請註明: 七一文學|有一種發力直向巔峯|常克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