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圖為新疆且末縣城風光。
趙 戈攝
在許多人眼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遙遠而陌生。且末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是國內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且末黃沙環繞,沙漠面積佔全縣行政面積的近百分之四十。且末綠洲如“沙漠孤島”,交通不便,卻偏偏有一羣河北保定師範專科學校(現保定學院)畢業的青年,不遠萬里,像胡楊那樣在這裏紮根,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還有半個月就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時間了。且末一中灰頂白檐的教學樓裏,處處透露着高考前夕的緊張氣氛。
我拿着侯朝茹等人畢業時留下的合影,在且末一中高三年級教室裏,一個一個地尋找他們。我仔細辨認,侯朝茹、龐勝利、辛忠起、蘇普、李桂枝……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四個女生十一個男生。照片裏的他們,手捧鮮花、身披綬帶,青春飛揚的臉上,笑容那麼燦爛。他們從那裏起步,跨越五千公里,開始了“情繫西北、獻身教育”的漫漫人生路。
在三樓的一間教室裏,我找到了照片上一襲碎花長裙的侯朝茹。
她正在給學生們上歷史課。她的頭髮向後紮成馬尾,很有朝氣,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顯大不少。和照片上的她相比,侯朝茹已褪盡青澀,樸實無華的氣質顯得很踏實。
2000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消息傳出,立刻激發了侯朝茹他們這一代學子的熱情。
祖國西部,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神奇、壯美、厚重。
祖國西部,是需要年輕人開墾的希望之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年輕人渴望挑戰險峻,戰勝自我,去最艱苦的地方實現人生價值。去西部的想法在侯朝茹的心底萌生。
龐勝利在河北淶源縣城找好了工作,王建超收到了省內重點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保定市多所中學打算聘請李桂枝……但他們都義無反顧選擇了且末,就為了那一句話:“那裏的孩子需要老師,新學年馬上就要開始,初一七個班的班主任有六個還沒有着落。”
2000年,剛畢業的侯朝茹得知且末縣來校招聘教師,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後來她聽説,報名的人很多,且末縣只招七個人,可報名者足有兩百餘人。且末縣前去招生的工作人員感動於報名者的熱情,電話請示縣教育局,破例多招了八人。侯朝茹很幸運地位列其中。她把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爸爸。爸爸鼓勵她,好兒女志在四方。媽媽心疼女兒,不放心她去那麼遙遠的地方。可見女兒心意堅決,媽媽偷偷抹眼淚,悄悄為女兒準備行裝。
此去關山萬里,十五名年輕人奔赴且末,揮手告別學生時代,告別家鄉,轉身成了教書育人的老師。
從保定出發,到達新疆吐魯番,從吐魯番轉車至庫爾勒,再從庫爾勒轉乘大巴抵達且末,其間要經過五天四夜的輾轉奔波。“漫漫黃沙,滿目荒涼,偶爾會看到幾匹駱駝和駛過的汽車。”侯朝茹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小縣只有四五萬人,不及河北保定一個鎮的人多。學校只有幾排平房,泥土地面,牆皮脱落了,操場上塵土飛揚。與家人聯繫,一封信要在路上走半個多月。
為了孩子們期盼的眼神
新學期開始了。
十五位青春飛揚的老師站上了講台,好像點亮了孩子們的夢,激起孩子們對遠方的憧憬。
侯朝茹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的情景。
教室陳舊、桌椅破損、門窗漏風。灰色調的空間裏,唯有四十五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像晶瑩剔透的葡萄,格外明亮、生動。
內心既忐忑又興奮。教師這一身份的神聖感油然而生,給了她無窮的勇氣和力量。
這裏,一切都是新鮮的,新鮮的地方、新鮮的崗位、新鮮的面孔。然而短暫的新鮮感很快過去。“沙塵暴來的時候,天突然毫無徵兆地昏暗下來。”長那麼大,侯朝茹還是頭一回遭遇這麼可怕的風暴。“電也停了,教室能見度不足一兩米,空氣中瀰漫着嗆人的土味兒。”孩子們的身影如同在霧中,朦朧而迷茫,一如她的心境。上課不得不中斷,侯朝茹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到家長身邊,再頂着大風回到宿舍。她灰頭土臉地獨坐着,一陣悲涼湧上心頭。
“且末每刮一場大風,颳走的不只有沙子,還有這裏的年輕人。希望你們留下來做真正的且末人,為了孩子,為了且末的未來。”想起到達且末第一天,接待他們的縣工作人員詼諧又無奈的話,侯朝茹的臉紅了。
大風一場接着一場,他們嘴唇乾裂、嗓子腫疼、鼻子流血,聲音變得嘶啞……大風更考驗着他們的意志。望着鏡子裏憔悴的容顏,想到萬里之外山清水秀的家,侯朝茹哭了,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真正讓她平靜下來、堅持下來的是一位同事的離開。“那是個冬天的傍晚,凜冽的寒風裏,學生們在汽車站門口排着整齊的隊伍,眼裏噙着淚花,向老師一次又一次揮手告別。班車徐徐開動,孩子們頓時哭成一片。突然,班長哭着問侯朝茹:“侯老師,你們會不會也要走?”看着學生渴望又無助的眼神,侯朝茹的心裏一陣酸楚,同時心底也升騰起一股力量。
“不,老師不走,我會一直在,好好地教你們!”一諾千金,是責任,也是使命。從此,侯朝茹堅定不移地紮根在了且末。那麼風沙呢?侯朝茹説:“既然無法改變自然環境,那就與它共存吧。”就這樣,侯朝茹與這裏的孩子們朝夕相伴,至今已整整二十一年。她在且末安家,在且末結婚生子,用堅守温暖着孩子們的心靈。
用生命影響生命
老師們習慣叫維吾爾族女孩依利米努爾·艾麥爾江為小米。小米後來取得了中國傳媒大學的碩士學位,並在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的主持人大賽中脱穎而出。站在主持人大賽的舞台上,她講述了侯朝茹這批老師在且末支教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
小米記得老師問學生沙漠的那邊是什麼。學生回答:“沙漠的那邊還是沙漠。”是啊,沙漠裏的孩子不走出去,永遠想象不到沙漠外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小米説,是老師們的愛,讓他們跨越沙漠,汲取養分,堅定地追尋星辰大海。小米在演講結尾説:“在你翻過無數座山之後,在你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老師,山的那邊是什麼,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侯朝茹不僅關心學生們的學習,還特別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多年來,侯朝茹堅持自學心理學,為學生們開展義務心理輔導,成為孩子們的“知心姐姐”。“孩子就是一棵小小的紅柳,我要呵護他們成長。”
在高三年級學生寫下的“挑戰書”中,我看到每個學生都確定了自己的挑戰目標,並在各色紙片上書寫自己對人生的理解。眾多且末學子在侯朝茹等老師的辛勤付出和諄諄教導下茁壯成長。侯朝茹也學會與風沙搏擊,把笑臉和知識傳遞給孩子。
自侯朝茹2007年擔任高中部班主任以來,每一屆學生中都有貧困生。侯朝茹主動向校方反映情況,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減免學費和伙食費。新一屆畢業生中有個貧困學生,他和媽媽、妹妹三人相依為命。當侯朝茹得知他交不起生活費時,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錢,給他交伙食費,幫他買教學輔導資料。家訪時,侯朝茹看到這個學生在昏暗的燈光下學習,馬上給他買來節能枱燈。在侯朝茹的幫助下,這個學生高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侯朝茹用一顆母愛的心關愛班裏的每一個貧困孩子,讓他們獲得了學習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十一年、七千多個日夜的堅守和苦戰,歲月蒼老了他們的容顏,卻無法改變他們對理想無悔的追尋,對西部大地、對學生和當地羣眾的摯愛深情。
“人生面臨很多選擇,‘選擇所愛,愛所選擇’。我很幸運,做了一名教師;我很幸福,做着一名教師。因為教師是在用生命影響生命,用人格塑造人格,所以我願一生為此努力!”這是侯朝茹個人空間裏的一段文字。作為且末一中高中年級的優秀教師,從2007年開始,侯朝茹連續帶了六屆畢業班,把數百名孩子送入大學深造。為了這些孩子,她和同年來且末支教的愛人攜手並肩,把工作當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他們的付出也收穫了學生和家長的真情回饋。這些學生哪怕有一點好吃的都想着老師,這小小的舉動是人間最温暖的愛。“在且末,有一羣可愛的孩子,我們被孩子們需要,被家長信任,很快樂。”侯朝茹説。
侯朝茹的許多學生畢業後回到且末工作,這些學生繼續為且末的未來努力着。這是作為一位老師最欣慰、最驕傲的事。
從2000年到2021年,保定學院陸續為巴州輸送了近百名畢業生,他們不是普通的志願者、援疆人員,而是在這裏紮了根。這些老師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更帶來了一種精神,一種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2021年高考結束後,侯朝茹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這間教室,承載了太多太多的記憶,夢想、青春、拼搏、感動、温暖,一切都是成長的印記。如今,潔淨整齊的三十六套桌椅,等待着陪伴奮戰的主人。這就是時光荏苒吧,更是接力。”
就這樣,侯朝茹用堅守温暖孩子們的心靈。她堅守了二十一年,還會繼續堅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