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之城”
松潘,位於四川省的西部,是一座藏羌回漢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極具風情。
松潘是一座五彩斑斕的古城,不用説別的,光是城中各種風格的建築,就讓人目不暇接。
古城西側的城隍廟、觀音閣與城北的清真古寺、拱北寺遙遙相望。
古城北邊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南邊的羌碉遙相呼應。
就連大街小巷裏,都散落着具有藏羌回漢濃郁民族特色的院落民居。
藏式建築色彩豔麗,雕花精美,十分吸睛。
石塊砌成的羌族碉樓,古樸典雅,奪人眼球。
還有回族民居“燕兒窩”,因其正面成“凹”形故稱……
這一棟棟五彩斑斕、風格各異的建築,不僅能為松潘人遮擋風雨,也讓這座城得了個“五彩之城”的美譽。
藏漢和親佳話
松潘,是四川通往西北的重要關口,歷史上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衝。
杜甫曾有詩云,“辛苦三城戍,長防萬里秋。煙塵侵火井,雨雪閉松州。”正是對邊陲要塞松州(松潘古稱)的寫照。
公元638年,吐蕃王松贊干布率二十萬兵馬攻打松州。
唐太宗派出五萬步騎,夜襲吐蕃軍營,松贊干布兵敗還藏,後遣使臣送黃金以求通婚和好。
唐太宗下旨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從而促成了歷史上著名的“藏漢和親”。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和親,不僅結束了松州連年的戰亂,鞏固了唐朝西部邊陲的防禦,也開啓了藏漢和平交往的新局面。
回漢廊橋佳話
在古城中,岷江上,有一座始建於明朝的廊橋,名為“古松橋”。
那時,隨着商貿的發展,大量回族百姓遷入松潘,他們居住在岷江以北的城區,與岷江以南的漢族居住區隔江而望。
而這座廊橋,就成為了兩個民族之間相互交換、購買物資的重要場所。
相傳,在那時,有一個漢族小夥在廊橋上邂逅了一位回族姑娘,兩人一見鍾情,相互愛慕。
但因為當時漢族和回族,並沒有通婚的先例,且兩族的風俗習慣各不相同,對對方都不甚瞭解,所以,他們的愛情遭到了反對。
為了讓姑娘的家人同意,漢族小夥按照回族的方式邀媒下聘,請父母、親戚陪同前往求婚,並當着雙方家人的面立下誓言,“一定尊重回族女孩的風俗和生活習慣”。
小夥子的誠意終於打動了回族姑娘的家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結婚後,漢族小夥遵守誓言,與回族姑娘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他們的愛情故事在松潘傳為佳話。
後來隨着各民族交往的增多,民族間的隔閡漸漸被打破,以往只在自己民族通婚的習慣也逐漸改變,回漢通婚的現象逐漸頻繁起來。
而今天的松潘,多民族家庭高達15000多户,他們和諧相處,共同創造了松潘的繁榮。
藏羌回漢一家親
這些年,松潘旅遊業興起,古城厚重的人文歷史,讓遊客流連忘返。
松潘古城牆是人們抵達這裏旅遊的第一站。
修建於明朝的古城牆雄偉壯觀,總會引來人們陣陣驚歎。
可是,在二十多年前,這裏卻還是雜亂無序的狀態。
近代以來,城牆漸漸失去了防禦功能,一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人家為了節約成本,開始挨着城牆修建起房屋,有些人家甚至住進了城門樓上。
1991年,松潘古城為開發旅遊,啓動了恢復古城牆和重建北門樓的項目。
這是一項既可以保護歷史文化,又可以改善民生的大工程,古城人都很支持。
為此,很多居民拆掉了家中院牆,捐出12000塊古牆磚,用以重建古城牆。
與此同時,松潘當地政府也為城牆周邊的300多户居民劃出了新居的修建場所,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民族習慣修建房屋。
敏開第還記得,當他修建新房時,所有的街坊鄰居,親朋好友,都趕過來幫忙,打地基,砌牆磚,刷牆面,只要能出上力的就一定會來搭把手。
那時候人工多,機器少,都是憑自己肩挑背扛,可是街坊四鄰沒有一句怨言,全都盡心竭力幫忙。
2005年,新居落成。
搬家那天,附近相處了幾十年的老街坊,無論藏羌回漢都紛紛來為敏開第一行人送行,有的抬傢俱,有的抱行李,有的端日用品,幾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搬到了新住處。
如今,雖然敏開第和街坊鄰居們住得分散了,但是每個週末,他們都會相聚一起,喝茶聊天,逛逛古城。
雖然走動的距離遠了,但感情卻一點兒都沒減退。
往事越千年,松潘,這座歷史上的軍事要塞,如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文旅名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此地並存交融,和諧共生。
今晚20:00,來“五彩之城”松潘,品味千年不散的人文魅力,感受和合共生的人間樂土。
《記住鄉愁》第七季
播出內容:
《松潘——川西重鎮 五彩古城》(上)
播出時間:
2021年2月18日(週四)20:00
播出頻道:
CCTV-4 中文國際頻道
【本期編輯:王冉】
來源:CCTV4《記住鄉愁》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END
敬請關注!
【來源:CCTV4】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