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2月9日電(記者董小紅、高搏揚)走進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村口的旅遊地圖和遊客接待中心引人注目,村道乾淨整潔,彎彎曲曲延伸到村子深處,連路邊的垃圾桶都“戴”着村裏的傳統斗笠,古樸可愛。步入這裏,如明月村的名字一樣,彷彿走進一個詩意田園。
走進村道旁一棟白色房子,門口掛着一塊小牌子——“遠家”。這是一個集民宿、手工教室、咖啡館、書店等多業態於一體的鄉村文化空間。
“遠家”負責人張小喜一邊整理店裏的書籍,一邊和工作人員核對即將在村裏舉行的幾場文化活動的日程。
作為一個“新村民”,他來這個村子6年了,也越來越喜歡這裏。
2015年,張小喜第一次進入明月村,就被這裏濃厚的鄉土人情吸引。“每天都有村民主動和我打招呼,常常邀我去他們家吃飯,非常熱情。”村民的淳樸熱心讓張小喜感受到了久違的“人情味兒”。
張小喜還看中了村裏獨特的草木染資源。於是,他決定留下來,帶動村子發展。草木染是用天然草木作為染料來染色的一種技藝。張小喜驚喜地發現,明月村不僅有染布的傳統,村裏的土壤還非常適合草木染原料“蓼藍”的生長。
張小喜帶着團隊到貴州、雲南等多地學習草木染技藝,學成後回到村子,給當地“老村民”進行了一系列培訓。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老村民”意識到傳統技藝是個“寶藏”,主動參與進來。
35歲的“老村民”蔡瓊此前一直在外打工,瞭解到村裏正在發展草木染技藝後,她回村從頭學習,經過培訓,目前已是村裏草木染手工藝體驗館的一名講師,負責給遊客講解培訓草木染技藝。
“一個月四五千元,跟我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離家近,能照顧小孩和老人,還學習了一門手藝,很不錯。”提起回到村裏的生活,蔡瓊很滿足。
目前,明月村已引進文創項目51家,引進“新村民”100餘名,通過“新村民”帶動“老村民”,着力打造文創旅遊產業,2020年接待遊客23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300萬元,帶動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7萬元。
明月村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振興,也讓周邊村民享受到了紅利。隔壁藕塘新村的村民歐曉娟看到明月村的發展,結束了近十年的漂泊,來到明月村,成為一名咖啡師。
歐曉娟憑藉曾在大城市開咖啡館的經驗,迅速讓村裏咖啡館的運營步入正軌。依託文創旅遊的興起,她堅信,明月村深處的一縷咖啡香會越飄越遠。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如今,明月村的新老村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建詩意新村。
以前,村子很窮,只有一條泥巴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如今的村子變得像畫一樣,讓村民們由衷自豪。“老村民”羅丹從四川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後,曾在外面的設計公司打工,看到村子的變化,她主動回村創辦了一家藍染工作室,讓遊客體驗、練習染色技藝。旅遊旺季的時候,一天要接待400-500名遊客,一年收入30-40萬元。
記者採訪瞭解到,明月村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引鳳築巢”。近年來,該村以竹海茶山、染布技藝等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旅融合。
甘溪鎮相關負責人説,當地還根據村裏發展的文創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美化環境,助力農旅加速融合。
羅丹的藍染工作室旁,原本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地,後來,當地政府把荒地改造成了荷塘和茶園。朗朗明月,徐徐清風,夜晚在荷塘和茶園邊練習染布技藝,愜意自在、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