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亨利八世,作為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他最廣為人知的,自然是他與6位王后之間的婚姻糾葛。在英國民間,至今還流傳着這樣的歌謠:
哈爾國王,耿直豪爽;勁頭滿滿,六後在旁。三個凱特名列教堂結婚預告之上,叫珍的有一個,叫安妮的有一雙。
上至垂垂老者,下至黃口小兒,英國民眾都對亨利八世的“羅曼史”如數家珍。雖不及中國古代帝王有“後宮佳麗三千”,但亨利八世的多情程度也毫不遜色。當年,他為了娶安妮·博林,不惜與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還因此與羅馬教廷決裂,很有幾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味道。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不過,如此深情的亨利八世,又是個十分絕情的傢伙。他的6位王后裏邊,被逐出宮廷都算是比較好的結局,安妮·博林和凱瑟琳·霍華德兩位,更是直接被亨利八世親手送上了斷頭台。
在安妮·博林被處決的前一週,他還創作了一部以安妮為主角的戲劇,在宮廷內上演,與此同時,又緊鑼密鼓地籌備與簡·西摩的婚禮。沃爾特·羅利爵士在《世界之歷史》中,不禁感慨道:“他究竟有多少個妻子,在一念之間被棄若敝履?”
亨利八世的“任性”和“反覆無常”,不僅體現在他的複雜情史上,他在處理國內事務、外交政策,以及宗教問題上,也常常有衝動之舉。
紅衣主教沃爾西、托馬斯·莫爾、托馬斯·克倫威爾等才能出眾的廷臣,幫他處理過無數棘手事務後,先後被他貶黜或處死。他對於戰爭熱情高漲,數次發動對法國的戰爭,在加冕之後的7年內,把父親亨利七世攢下的國庫財富家底揮霍一空。在與法國、西班牙和羅馬的外交關係上,亨利八世一改此前的保守策略,各種“昏招”迭出。
如此種種,亨利八世堪稱一台行走的“麻煩製造機”,有人甚至拿他跟羅馬時代的尼祿相比,稱其為都鐸王朝的“暴君”。
那麼,亨利八世只是一個情場浪子和昏庸暴君嗎?他的統治風格和多變性情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深層次原因?在英國史學家約翰·馬圖夏克的《亨利八世與都鐸王朝:“多面暴君”和他的傳奇帝國》中,我們可以找到解答上述問題的線索。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約翰·馬圖夏克是一位資深都鐸王朝歷史學家,著有《亨利五世》《沃爾西》等書,還擔任《歷史評論》《今日曆史》等雜誌的特約撰稿人。《亨利八世與都鐸王朝》作為一部出色的歷史人物傳記,它跳脱出人們對亨利八世的刻板印象,從他的成長經歷、與父親、祖母、老師等人的關係,所處的16世紀歐洲政治環境等多個維度出發,深入解讀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01 不被重視的次子:在哥哥陰影下長大,遲遲被父親認可的挫敗感
1491年6月的一天,亨利八世降生在普拉森舍的一座宮殿裏。和哥哥亞瑟出生時舉國歡騰的場面不同,亨利的降生似乎沒有給亨利七世夫婦,以及整個英格蘭帶來狂歡和喜悦。
英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奧利弗在《天生非此》中提到,一個家庭中,孩子們的出生次序,會對他們的人格培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常來説,長子(女)出生時,是父母的情感最為濃烈的階段,他們有意願和精力投注更多的關心在孩子身上,而到了次子(女)出生時,由於同時要照顧兩個孩子,精力被嚴重分散,撫養孩子的新鮮感也有所降低,因此,次子(女)能夠得到的關注一般要少得多。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在亨利八世的童年時代,這種“長幼”次序所造成的差異就更顯著了。畢竟,亨利出生時,哥哥亞瑟王子已經5歲,從小就有“英格蘭玫瑰”的美譽,被父母寄予厚望,威爾士王子的頭銜耀眼矚目。
相形之下,亨利就被像是活在陰影中的“備胎”。父母對他的期待不過是成為“庇護者”,能夠輔佐將來的亞瑟國王治理好英國,千萬不可有僭越反叛之意。因此,對於小亨利的封爵、婚姻安排等,都遠不如亞瑟王子那樣重視。
身為家中次子,小亨利早早被送到祖母瑪格麗特·博福特處撫養,這位經歷過玫瑰戰爭腥風血雨的老婦人,帶給小亨利的影響是多重的:她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和“病態的悲觀主義”態度,奠定了小亨利一生對於死亡、猜忌和傷痛的恐懼;法國人拖欠她的一筆賠償款遲遲不還,更讓她對法國的怨恨情緒溢於言表,耳濡目染之間,影響到了小亨利對法國的態度。在亨利八世掌權之後,屢屢發動對法國的戰爭,就與此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雖然祖母瑪格麗特在生活上對小亨利十分寵溺,周圍的僕從、侍女們對他尊崇有加,加之在封閉環境中成長、父愛長期缺位的現實,塑造了亨利性格中冷漠自私、缺乏與他人共情的特質。成年以後的亨利八世,無論是在私生活領域,還是政治事務的處理中,“我”的訴求始終被放在第一位,大有一種“哪管它洪水滔天”的不管不顧。後來他執意與安妮的結合,被逐出教會,兩次想要角逐教皇之位等,都是鮮活的例證。
亞瑟王子因“出汗病”早夭後,12歲的亨利順理成章成為帝國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然而,亨利七世對他的態度並未發生太多的變化,遲遲未得到父親認可的挫敗感,進一步激起了小亨利的叛逆之心。
小亨利的住所被安排在威斯敏斯特,周圍派了很多人對他的言行嚴加看管。從亨利七世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有其合理之處,一來可以避免外界的不良風氣玷染未來的國王,二來當時傳染病多發,萬一被感染上後果不堪設想。但在十幾歲的亨利看來,這是一種不公正的對待:明明我已貴為威爾士王子,可以到自己的公國居住,為什麼偏偏對我這麼不信任?
隨着亨利七世年歲漸長,統治風格也變得更加暴戾多疑,他時常對廷臣發無名怒火,當眾情緒失控也屢見不鮮。雖然對父親一直心有不滿,但亨利八世的統治風格依舊沿襲了父親的特色,無奈他只學到了皮毛,父親對於國家利益的重視、在個人思慮與權力慾望之間的微妙權衡,他都沒能真正吸收領悟。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02 情場浪子的“養成”:浪漫騎士幻想,終被自私衝動本性所打敗
雖然與父親的關係十分疏遠,但亨利八世的成長過程中,還是有人扮演着類似於“精神父親”的角色,如蒙伊男爵威廉·布朗特、詩人兼導師約翰·斯凱爾頓。
約翰·斯凱爾頓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他很早就看出亨利身上的君主氣質,還專門寫過一本《君主之鏡》獻給亨利。這位整日教導要謙遜冷靜、對妻子忠貞的男人,事實上不僅喜歡口出狂言,私生活也是一團糟,他在多個宮廷女性間周旋,詩歌中不乏對背叛、偷情等的下流描述。
蒙伊男爵是專門被指派給小亨利,傳授給他“如何做一名紳士”的技巧。跟隨這位老師,亨利學會了打網球、草地滾球,以及如何優雅得體地裝扮自己。不過,亨利學到的紳士風度依然只是浮於表面,並未瞭解其精髓,而蒙伊男爵雖然算不上濫情,但也有四段婚姻經歷。
兩位老師豐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宮廷內部流傳的愛情秘聞,讓少年亨利對愛情有了懵懂的憧憬。當時頌揚中世紀騎士美德書籍的流行,進一步促進了亨利八世關於愛情的浪漫騎士幻想。
不過,由於其衝動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天性,使得他對騎士美德的推崇往往十分短暫,當它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就會被迅速拋諸腦後。這一特質在他與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婚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巧合的是,他的第六位王后也叫凱瑟琳。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阿拉貢的凱瑟琳是西班牙王室的公主,出身高貴,曾經與亞瑟王子有過短暫的婚姻。在亞瑟王子去世後,生活一度陷入窘迫,和亨利的婚約也幾經波折。對於年輕的亨利來説,凱瑟琳優雅美麗的特質,與中世紀騎士們最心儀的貴婦人形象完美契合。另一方面,亨利對自己的母親懷有很深的感情,凱瑟琳的性情與亨利母親也有幾分相似。
雖然兩人的婚姻在法律和宗教上存在着瑕疵,但亨利八世繼位不久,就在方濟各兄弟會的禮拜堂裏與凱瑟琳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此時,距離他的父親亨利七世過世,才僅僅過去了6周。在所有人看來,這是一場“為了愛情義無反顧的婚禮”。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婚姻中的凱瑟琳是位兢兢業業的王后,她在懷孕-生產-子女夭折的痛苦循環中飽受身心折磨,但最後長大成人的只有一個女兒瑪麗(就是後來的瑪麗女王)。一邊是想要男性繼承人的迫切願望,另一邊是安妮·博林這個更有活力、明眸善睞,更讓他欲罷不能的年輕女子的誘惑,亨利八世迅速拋棄了騎士美德中“忠貞”要求。
在與凱瑟琳的訂婚儀式上,他説的是:“為與你締結婚姻,凱瑟琳,把你當做我的妻子和配偶,並在你我的生命中,甘願為你付出一切。”到了決意離婚的時候,他引用《利未記》中的經文:人若娶弟兄之妻,這本是污穢的事,羞辱了他的弟兄,二人必無子女。對凱瑟琳的苦苦哀求無動於衷,前後反差之大,令人唏噓。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約翰·馬圖夏克形容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離婚過程,説這好比“用推土機完成一項腦部手術”,他的絕情與冷酷,一心只想抱得美人歸的衝動,讓事情變得愈發不可收拾。雖然他如願將凱瑟琳逐出宮廷,與安妮·博林結婚,但因此給英格蘭留下的宗教與外交爛攤子,一直要到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才有所改觀。
03 視法國如“眼中釘”:金縷地之會的握手言歡,只是曇花一現
亨利八世的人生關鍵詞中,除了婚姻,還有一個繞不開的名詞:法國。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君主中,亨利八世與法蘭西的弗朗索瓦一世年齡相仿,同樣追求奢侈享受和華麗外形,但兩人之間的關係卻是暗流湧動。
在兩國關係和緩時,亨利八世曾提議把女兒瑪麗嫁給法國王太子。1520年時,他們還在加來的金縷地舉辦了一場“大型政治秀”。雙方帶着浩浩蕩蕩的人馬、補給來到這裏,在空地上蓋起富麗堂皇的臨時宮殿,舉辦宴飲、射箭、比武等活動,兩位國王甚至還來了一次摔跤比賽。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亨利八世》中,有一段台詞極力描繪雙方的“炫富”場景:
在這以前,“豪華”只是個單身漢;而在這次的會上,“豪華”和比它更高貴的“豪華”結了婚。……今天法國人渾身披金,光彩奪目,像東方的異教神,把英國人比得暗淡無光。明天,英國又變成了富饒的印度,每個人的穿戴就像一座金礦。
如此盛大的會晤,給英法兩國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根據《亨利八世與都鐸王朝》中提供的數據,僅亨利八世一人就花掉了20萬英鎊,而法國要用10年時間才把這次會晤的欠債還清。
實際上,金縷地之會上把酒言歡的場面,只是一個喜歡的表象,亨利八世與弗朗索瓦一世之間關係的常態是緊張和對峙。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即便在金縷地之會上,因為把盾牌掛到“榮譽之樹”的順序問題,也曾爭論不休。後來還是亨利八世提出,兩位國王各站一邊,同時把盾牌掛在相同的高度上,才暫時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之後的20多年間,英法之間發生過3次大的戰爭,有時是英法雙邊作戰,有時還會與西班牙或神聖羅馬帝國達成聯盟。瑪麗公主與法國王子的婚約解除,與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訂婚,後來瑪麗嫁給了查理五世的兒子腓力王子。
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的消耗是巨大的,亨利八世熱衷於對法國開戰,更是讓英格蘭的民眾苦不堪言。1544年,亨利八世親自率兵進攻法國,戰爭以英格蘭勝出、簽訂《坎普條約》告終。雖然英格蘭得到了“出讓布洛涅8年”的承諾,但與3個月間高達58.7萬英鎊的僱傭軍花費相比,仍是九牛一毛。更何況,光是要防衞布洛涅這座城市,就要花掉超過42萬英鎊的費用。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約翰·馬圖夏克説:“英國霸王龍再次主動出擊,掠得了一隻小蝌蚪。”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亨利八世的虛榮心,卻把英格蘭的民眾拖進了税賦激增、通貨膨脹的泥潭。宗教改革過程中,對修道院財富的大肆洗劫,更是引發民間的不滿情緒。
04 結語:亨利八世與都鐸王朝:在偶然與必然間,改變16世紀歐洲歷史
1509年,18歲的亨利八世初登英國王位時,從民間到宮廷都是一片歡呼之聲,有人盛讚他“天性淳樸、正值年少、生機勃勃、勇猛無畏……是一朵即將盛放的青春之花”。
1545年,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亨利八世,已經是個體型肥胖、患有腿疾、結石、肺氣腫、疝氣、牙痛、痔瘡等一大堆疾病的老人,連走路都變得十分困難。他的聲譽急轉直下,民間暴動時有發生,王室財務負擔沉重,新舊教派之間的鬥爭烽火未平。
丹尼爾·巴爾巴羅曾發表過這樣一番言論:因妻妾成羣麻煩纏身、無數忠良命喪黃泉、如此多教堂慘遭劫掠、如此多抵抗行為公然發生。或許可以説,這一切和即將發生的一切,都是因原罪而招致的懲罰。
亨利八世的人生充滿了偶然,他原本只是個不受重視的次子,因哥哥的去世才得以加冕稱王。他邂逅宮廷侍女安妮·博林,鬼使神差地將英格蘭拖入宗教改革的泥潭,與此同時,又留給了英格蘭人一個莫大的財富:“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她的帶領下,英格蘭進入了真正的黃金時代。亨利八世的身邊曾能人輩出,又陸續被他放逐或處死,最終只剩下孤家寡人一個。
這一切的發生又有其歷史必然性,亨利八世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正值民族國家理念興起的時代,他無限膨脹的自我意識,衝動易怒的性情,內外因素的合力共同塑造了他的人生格局,也影響了都鐸王朝,乃至整個歐洲的歷史走向。
參考資料:
1、《亨利八世與都鐸王朝》,約翰·馬圖夏克
2、《四君主》,約翰·朱利葉斯·諾維奇
3、《中世紀騎士制度探究》,倪世光
4、《天生非此》,詹姆斯·奧利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041 字。

轉載請註明: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