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倩 劉桂斌
“岸邊的泥土很厚實,黃河水剛沒過腳踝,但你看像我這樣,往前走一步就可能掉進了深坑。”6日,在黃河岸邊,被稱為黃河阻泳第一人的王和新以身涉水,為岸邊的孩子們做起了示範。手拿一根長木棍的他,向前邁出了一步,身體即刻掉入水中,水深沒過了他的肩頭。
每年暑假是青少年溺亡事故的高發期,也是王和新最忙碌的時候,他幾乎天天奔走在黃河邊,勸阻靠近河邊的人們,“每個人都不想死,在水邊玩耍的他們或許還不知道這些水域到底有多危險。”用他的話説,告知大家水下的危險,開展安全教育,能讓更多人遠離危險水域,“黃河岸邊真危險,遠離河邊最安全。”王和新表示,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重複着這句話。在黃河岸邊,他用自己的方式為大家揭秘黃河邊潛藏的危險。
看似堅實的泥地,可能是吸人的“陷阱”
6日上午,在濟南黃河北店子引黃管理站黃河邊,不時吹過陣陣微風,在樹蔭下十分舒適,不少市民會在夏天來岸邊避暑,殊不知,黃河岸邊卻是“危機四伏”。
王和新表示,黃河岸邊經常出現一些平坦的泥地,被太陽曬過後顯得十分厚實。“這種岸邊的泥潭不能小看,有的能達兩米的深度,小朋友們看到泥坑想過去玩玩,可一旦雙腳陷進去就很難拔出來,十分危險!”王和新邊説邊做起了示範。
只見他手拿一根木棍來到岸邊一塊看上去很厚實的泥地上,身體的重量使得他腳下的淤泥開展顫動,隨着他不斷抬腳想要離開,泥土的顫動也逐漸加深,很快他的鞋子被黏在泥土中無法拔出。
站在岸上的同學們看着眼前的這一幕,不禁睜大了雙眼。王和新此刻也為同學們講解起了黃河岸邊淤泥潛在的風險。一根2米長的木棍,很容易被插入淤泥中一米多深,這個深度足以沒過一名小學生的肩部。“黃河邊的淤泥千萬不能小視,看上去很厚實的泥土,踩上去就會變成泥潭,這就是一個最鮮活的例子,同學們一定要記牢。”王和新以身示範,為同學們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
“如果我們不小心陷到泥裏了,這個時候大家千萬別怕髒,將整個身體躺在泥坑上,增大接觸面積,阻止身體繼續下降。隨後身體瘋狂掙扎,將雙腿往外抽,這樣就能有效地逃離泥坑。”王和新邊説又邊做起了示範,隨着他躺在淤泥中,增大了與淤泥的接觸面,他的身體也逐漸從泥土中拔出。
黃河岸邊的淤泥為何成為吸人的“陷阱”呢?王和新解釋,黃河岸邊的泥土含水量高、顆粒細小,這就使淤泥質地細膩、柔軟,人站上去非常容易陷入其中。由於多數人不瞭解黃河岸邊的兇險,所以常年來岸邊發生的事故不勝枚舉。
黃河岸邊陡坑多,往前一步就可能掉入深淵
黃河岸邊的危險無處不在,身處岸邊看風景也並不安全。王和新説,在這些年的勸阻經歷中,他一直這麼宣傳。他介紹,由於黃河水流湍急,沖刷力強,長期以來,黃河的水流不斷沖刷岸邊的土壤,將其帶走,導致岸邊的土質相對疏鬆,加之部分岸邊缺乏植被覆蓋,導致臨河灘岸的土壤十分柔軟,市民踩在上面危險極大。
“你看,這岸邊的土壤非常軟,一踩就往下塌,下面就是快速流動的黃河水,如果有人在岸邊遊玩,失足掉落水中的可能性極大。”王和新一邊説着一邊做演示,只見他用腳使勁在岸邊踩了踩,土壤就掉下去一大塊。雖然在早有防備的情況下,他還是差點摔倒跌入水中。
“黃河岸邊陡坑多。”王和新曾多次手拿示意圖在黃河邊宣傳防溺水知識,同時也不斷以身試水,向大家告知黃河岸邊河牀高低不平帶來的危險。
在直播過程中,王和新站在岸邊為大家做起了示範。面對隨河水衝過來的一個救生圈,王和新詢問岸邊學生是否會去撿,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後,他學着孩子們的樣子在岸邊試着去撿救生圈。但因為身體傾斜太大,再加上沒有估計到水面的高度,他身體傾斜一下跌入水中。剛才還僅僅沒過腳踝的河水一下變深,河水瞬間沒過了他的頭部。緊接着,在水中的他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一瞬間就衝出去十多米。
因為有防護措施,王和新才得以順利回到岸上。他這時拿起了手中的木棍去丈量,在他之前站立的位置,河水僅僅沒過腳踝,而僅僅往前了一步,兩米的木棍也一下就淹沒了。“黃河岸邊有很多這樣的陡坡,往前一步就是深淵,這不是危言聳聽,大家看到我這些演示應該都相信了吧。”王和新喊出了他的心裏話。
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位置如此,黃河岸邊因為常年河水衝擊,有的位置河牀出現斷崖式陡坡,很多在河邊玩耍的人一失足就掉進了大坑裏,再加上河水的衝擊和嗆水,能生還的可能性很小。王和新説,這也是他一直在勸阻以及進行安全教育時真正想讓大家知道的。
黃河暗流湧動,水中逃生機會渺茫
“我勸走的都是活着的(人)。”在十多年的勸阻經歷中,王和新也參與了多起黃河岸邊溺水救援打撈,他説大多數黃河溺亡者在打撈上岸後肚子很平,他們判斷均是落水後被嗆水身亡。黃河水下的暗流湧動,也使得這裏危險重重。
在齊河黃河大橋附近的北店子引黃管理處黃河岸邊,記者看到,黃河水流湍急,兩段從上游衝下的樹枝隨着湍急的河水快速通過。此時正處於為期20天的2023年汛前黃河調水調沙時期,黃河近期在濟南境內最大流量達4000立方米/秒。
站在水流湍急的黃河岸邊,王和新介紹,因為黃河水含沙量大,很多人站在岸邊感覺不到水流湍急。再加上黃河河道形態不同於其他江河湖泊,在一些轉彎及空曠處,還存在河水迴流的情況,普通人難以分辨河水情況,在落水之後更無法通過游泳等方式回到岸邊。“一旦落入水中得不到及時施救,短時間內就會造成嗆水窒息溺亡,隨後也會被湍急的河水衝入主河道。”王和新説,因為黃河河道形態不同,水流湍急,這種情況下打撈難度也非常大。
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參與黃河打撈救援的志願者瞭解到,在黃河邊溺水身亡事故中,大多數溺亡者是在黃河邊玩耍失足落水,很少人會專門到黃河邊游泳。這種説法在王和新處也得到了證實,他表示,這也證明了讓大家遠離黃河岸邊以及危險水域的意義。而除此之外,在意外事故中的盲目施救,也是造成溺亡者增加的一個原因。在黃河邊安全知識宣講中,王和新特地給孩子們講解了“杜絕手拉手救援”的嘗試,建議大家可以將隨身攜帶的空礦泉水瓶、空書包等作為漂浮物扔給落水者,或者用岸邊枯死的樹枝作為施救的工具。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