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遊天下 烏魯魯 澳大利亞的心臟
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位於澳洲中部。公園內有兩大亮點:烏魯魯巨巖和卡塔丘塔巨巖陣。
卡塔丘塔巨巖陣由36座圓頂巨石組成,佔地超過20公里。相比之下,烏魯魯巨巖有如不小心掉在地上的一塊積木。在這裏除了體驗北領地荒漠的廣袤無垠,還有原住民阿南古人的傳統。
澳大利亞烏魯魯,早上6點,攝氏二度。冷,很冷。
我站在酒店大門外等候,天色漆黑,滿天繁星閃爍。來了一輛大巴士,載走一組日本遊客。接着來了一輛小巴士,把另一組遊客載走。澳洲烏魯魯(Uluru)的清晨,就是如此熱鬧。日出是重頭戲,遊客們寧願犧牲睡眠,起個大早,以免向隅。
我來回踱步,不時摩擦戴上手套的雙掌,以暖和身子。來接我的小巴士終於來了。司機兼嚮導喬治亞點了名,把我送上開着暖氣的小巴士,車內僅有五人。
巴士在黑暗中前進。黑暗如此耀眼。進入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之後,喬治亞踩下油門,快速前進。地平線冒出一抹淡淡的橘色。天空有云,一朵一朵像棉花糖般撒在頭上。如此甚好,雲朵只要不擠在地平線處和太陽爭豔,便會有一場精彩的日出。
喬治亞趕在其他遊客抵達之前,把我們帶上瞭望台,立了個大功。前方的卡塔丘塔巨巖(Kata Tjuta)如同沉睡的巨人們躺在地上。30公里外的烏魯魯巨巖恍若離去的小孩不小心掉在地上的一塊積木。此刻的烏魯魯巨巖是遼闊、平坦大地上凸起的一塊方形點綴,在黃、橘、紅、紫、黑色天空的籠罩之下,特別顯眼。地平線上浮着一層染了紅色的薄雲,那鮮紅甚具催眠的魔力。我看迷了,一度以為我來到了火星。
空氣裏凝聚着一股蠢蠢欲動的能量。一縷金光突然從地平線上冒出,眾人的期盼如獲釋放,喧譁起來。原是淡妝素裹的大地迅速換上一片金黃。先前亮麗奪目的天空像是篩子抖了一下,把金色篩下,落到了地上,把紅色送給卡塔丘塔,把黑色留給了烏魯魯。
那是我見過最壯麗的日出。
一處孤獨荒地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位於澳洲中部,歸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管轄。一般人把這片荒涼的沙漠平原稱為“紅土中心”(Red Centre)。真是紅色的。沙土、巨巖中含大量鐵礦物質,經長年累月的鐵鏽氧化,形成了鏽紅色的獨特地貌。廣袤無垠的荒漠由風化的山脈、峽谷和一小簇一小簇的黃綠色矮生植物及沙漠橡樹組成,還有在這裏生活了至少3萬年的原住民——阿南古人(Anangu)。
想一睹這叫人歎為觀止的紅色世界,還得舟車勞頓呢。烏魯魯實是鳥不生蛋的地方,唯一的小型機場僅服務內陸班機。故從新加坡出發前往烏魯魯,乘搭澳洲昆達士航空(Qantas)乃最佳選擇。先飛往悉尼或墨爾本,然後轉搭和昆達士簽有代碼共享協議的捷星航空直飛烏魯魯。
究竟有多遠?從悉尼飛往烏魯魯,費時三個半小時,你有譜了吧?
人人皆是過客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內有兩大亮點:烏魯魯巨巖和卡塔丘塔巨巖陣。卡塔丘塔的風采,在烏魯魯輝煌的光環之下,顯得低調。論高度,卡塔丘塔(1066米)比烏魯魯(863米)高;論體積,由36座圓頂巨石組成的卡塔丘塔佔地範圍超過20公里,和孤零零的烏魯魯相比,更巨大。對阿南古人而言,卡塔丘塔神聖非凡,大部分園區禁止人們進入。烏魯魯呢?居然被愛冒險的遊客爬上頭!
卡塔丘塔和烏魯魯於1860年被探險員發現。當時,為了建造接駁阿德萊德和達爾文的電報電纜,探險員深入紅土中心探索。最終決定在距離烏魯魯約450公里處的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建電報站。
“在烏魯魯,人人皆是過客。兩年是極限,沒有人會在這裏住超過兩年。”喬治亞説。
畢竟,有能耐在這荒漠生活的,只有阿南古人,世界上最古老的族羣之一。
白人“入侵”紅土中心後,把卡塔丘塔和烏魯魯佔為己有,發展旅遊。為宣揚主權,他們還給烏魯魯取了個英文名,叫艾爾斯巖(Ayers Rock)。1985年10月26日,澳洲政府正式把烏魯魯及卡塔丘塔的主權歸還給阿南古人。阿南古人把土地租給國家公園局,和他們共同管理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此地區超乎尋常的地理環境,以及阿南古人的傳統價值體系,分別於1987年及199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肯定,先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五億年巨石的模樣日出之後,我們在高齡5億年的卡塔丘塔身影之下享用早餐。温飽後進行約一個半小時的徒步。5億年的石頭是什麼模樣?遠看,氣勢雄峻;近觀,千瘡百孔。
卡塔丘塔意為“很多頭”,我在無風的早上隨喬治亞走進沃帕峽谷(Walpa Gorge Walk),在“頭”間遊走。喬治亞興奮極了,説無風是極為罕見的現象。冬天刺骨的寒風,穿過峽谷時像水壩般蓄積能量,接着像被釋放的猛獸撲向前來徒步的遊人,那可不好受。無風甚好,卡塔丘塔很温柔。走上陡峭的斜坡,腳下堅硬、鋭利的石頭乃歲月精緻的手工。越是靠近,巨石越大,人影越小。走在巨石之間時,在谷底仰望,兩邊垂直的紅色巖壁原來千瘡百孔。荒野植物,遊走其間的旅人,皆是微不足道。任何一顆從巖壁上掉落的巨石,皆可粉身碎骨。
我下意識地躊躇片刻,舉目四望。
喬治亞莞爾:“別怕別怕,岩石墜落之前是有跡可循的,更需千百年的時間。你很安全!”
一塊神聖莊嚴的巨石烏魯魯巨巖是國家公園裏的另一亮點。到烏魯魯環形步道(base walk)徒步中途,就在西邊的馬拉停車處旁,我坐在樹蔭下休息,津津有味地聽着他人的對話。
“愚蠢的年輕人!”
“你看,你看,他居然倒退着下來!”
“天啊,你必須抓着鐵鏈,連站起來拍照都不能!”
在阿南古人眼裏,烏魯魯巨巖是聖石,攀爬巨石有不敬之嫌。然而,馬拉停車處旁那呈45斜度的岩石上,裝有作為扶手的鐵鏈,天氣若好,便會開放讓人攀爬。鐵鏈長1.6公里,直達烏魯魯頂部,於1966年在兩名遊客墜斃後裝置。我望着欲征服巨石的遊客,有的大步往上走,有的坐在岩石上無法繼續前進(或後退),有的甚至還揹着幼小的孩子,看得我的手心直冒冷汗。登上巨石,鐵鏈是唯一的“保險”,一失手成千古恨呀。阿南古人常以各類藉口阻止遊客攀爬,風大、太熱、太冷、太滑、太濕等均是合情合理的理由,故常年多達300多天是不能攀爬的。天氣若大好,是遊客的佳音,卻是阿南古族人的噩夢。去年末,阿南古人和國家公園局終達成協議,於2019年10月全面禁止人們攀爬烏魯魯。
其實,沿着10公里長的環形步道欣賞烏魯魯,足以震撼。烏魯魯乃一塊巨大的單體岩石,其莊嚴、神聖的氣場,從遠處便可感受得到。巨石的形狀隨着步伐而轉變,顏色隨着陽光而變化,風姿綽約。其表面粗糙,排列整齊的溝槽,抽象的裂縫,在阿南古族人眼裏是祖先神靈遺留下的遺蹟,也是神聖的經文。他們在烏魯魯周邊生活了數萬年,烏魯魯是他們聚集議事和取水的地方。他們居住的洞穴至今仍完好保存,祖先們遺留在洞牆上繪畫、信仰圖騰和雕刻清晰可見。
星空下的饗宴徒步之後,乘搭“hop on hop off”巴士回到位於國家公園外圍的酒店。艾爾斯巖度假酒店(Voyages Ayers Rock Resort)是烏魯魯境內唯一的酒店,是雅高酒店集團旗下物業。度假村像是沙漠裏的綠洲,提供五星級到帳篷營地不同的住宿選擇。我入住Sails in the Desert屬五星級酒店,低調奢華。院子裏種了高大的白乾桉樹,樹葉不時隨風飄逸併發出沙沙聲響,很是療愈。
酒店於2011年創立全國原住民培訓學院,從各地招收學生,並在烏魯魯提供旅遊和酒店業相關的專業訓練。優秀的畢業生往往直接被酒店聘請,在酒店各部門服務。至今,酒店的員工當中,原住民佔四成,成為佳話。
於我,由酒店行政主廚Vanessa Grace主導的露天高級美食體驗——Tali Wiru,是此生難忘的經驗。Tali Wiru乃原住民語,其意為美麗的沙丘,每年4月至10月的傍晚於一隱蔽的荒野進行。Vanessa將澳洲叢林食材如手指青檸檬、紙樹皮、山胡椒梅和番櫻桃(riberry)等融入菜單中,創設高級叢林料理(buck tucker)。這些食材得來不易,仍須原住民進入荒野搜採。
那日,我在美麗的沙丘上啜飲葡萄酒,手中酒杯盛滿夕陽。我在茫茫荒野間和烏魯魯巨巖對望。它靜靜躺着,任由太陽為它換上一套又一套的豔麗彩裝。夜幕在頭上拉起,當各星座就位後,我聽着原住民訴説祖先口傳下來的智慧和故事。我滿心歡喜,烏魯魯着實美麗,即使它已披上晚袍。